免耕条件下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碳组分区分及保护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7129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10.土壤侵蚀与土壤肥力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A no tillage experiment was set in the Conservation Tillage Statio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black soil region. The soils are sampled in the treatments with different amount of stover mulch. The method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fractionation combined with mid-infrared and 13C NMR spectroscopy are used to elucidate the turnover and fate of plant-derived organic matter as well as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One of the biomarkers, neutral sugar, is used to indicate the effects of plant-derived carbon and the microbial-derived carbon on the quantity and component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other biomarker, amino sugars are used to indicate the contribution of necromass residue-C to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pool. Furthermore, the biomarker, lignin is used to clarify the process of plant-derived carbon accumulating in the soil carbon pool.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tection mechanisms of aggregates and particle-size fractions are considered to explore the stabilization process of plant- and microbial-derived carb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molecular carbon in bulk soil and physical fractions are analyzed by mid-infrared and 13C NMR spectroscopy to observe the change of carbon chemical fractions in no till system.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a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soil organic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no till system with stover mulch in black soil region.
东北地区施行表层秸秆覆盖的免耕耕作制度可有效遏制黑土退化,对秸秆资源利用及黑土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地表输入有机质的去向及转化过程、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规律及其稳定机制,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采用土壤有机质的物理分级及化学分析技术,结合土壤有机碳红外光谱及13C NMR特征,研究土壤中植物来源碳的转化、去向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组成特征的影响。利用生物标识物中性糖探索秸秆来源碳与微生物来源碳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组成的影响,利用氨基糖指示死亡微生物残体来源碳对土壤有机碳库的贡献;采用木质素指示植物来源碳被微生物分解及其在土壤中的累积过程,结合红外光谱及13C NMR技术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分子结构组成特征;分析土壤物理分级组分(团聚体和颗粒组分)对不同来源有机碳的物理、化学保护机制,阐明植物来源碳经微生物转化最终形成稳定碳库的过程。本研究可为黑土可持续生产及高效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结项摘要

东北地区施行表层秸秆覆盖的免耕耕作制度可有效遏制黑土退化,对秸秆资源利用及黑土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地表输入有机质的去向及转化过程、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规律及其稳定机制,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采用土壤有机质的物理分级及化学分析技术,结合土壤有机碳红外光谱特征,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动物的群落机构特征,研究土壤中植物来源碳的转化、去向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组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量与高量秸秆还田对表层与中层易分解碳组分的影响较大,均提高了表层与中层多糖含量以及中层脂肪族碳组分含量。中量秸秆还田提高了深层土壤多糖组分含量。低量秸秆还田不利于深层土壤碳化学稳定性的维持,中量秸秆还田有利于深层土壤碳化学稳定性的提高,而高量秸秆还田有利于各层次土壤碳化学稳定性的维持。秸秆覆盖显著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及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研究明确了秸秆来源碳在土壤物理分级组分中的分布及其物理、化学保护机制,阐明了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生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及变化。本研究为黑土可持续生产及高效管理提供理论支持。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The impacts of four potential bioenergy crops on soil carbon dynamics as shown by biomarker analyses and DRIFT spectroscopy
生物标志物分析和 DRIFT 光谱显示四种潜在生物能源作物对土壤碳动态的影响
  • DOI:
    10.1111/gcbb.12520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Global Change Biology Bioenergy
  • 影响因子:
    5.6
  • 作者:
    Zhu Xuefeng;Liang Chao;Masters Michael D;Kantola Ilsa B;DeLucia Evan H
  • 通讯作者:
    DeLucia Evan H
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氨基糖在团聚体粒级中分布的影响
  • DOI:
    10.19336/j.cnki.trtb.2017.02.16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土壤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苏淑芳;于清军;刘亚军;宣然然;解宏图;何红波;王贵满;张旭东
  • 通讯作者:
    张旭东
Comparison of soil phosphorus and phosphatase activity under long-term no-tillage and maize residue management
长期免耕与玉米秸秆管理下土壤磷及磷酸酶活性比较
  • DOI:
    10.17221/307/2019-pse
  • 发表时间:
    2019-09
  • 期刊:
    Plant Soil and Environment
  • 影响因子:
    2.4
  • 作者:
    Yang Xiaozhu;Bao Xuelian;Yang Yali;Zhao Yue;Liang Chao;Xie Hongtu
  • 通讯作者:
    Xie Hongtu
Microbial trade-off in soil 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 a no-till continuous corn agroecosystem
免耕连续玉米农业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存的微生物权衡
  • DOI:
    10.1016/j.ejsobi.2019.103146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
  • 影响因子:
    4.2
  • 作者:
    Zhu Xuefeng;Xie Hongtu;Masters Michael D.;Luo Yu;Zhang Xudong;Liang Chao
  • 通讯作者:
    Liang Chao
Stoichiometric analyses of soil nutrients and enzymes in a Cambisol soil treated with inorganic fertilizers or manures for 26 years
使用无机肥料或粪肥处理 26 年的 Cambisol 土壤中土壤养分和酶的化学计量分析
  • DOI:
    10.1016/j.geoderma.2019.06.026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Geoderma
  • 影响因子:
    6.1
  • 作者:
    Zhang YuLan;Sun CaiXia;Chen ZhenHua;Zhang GuangNa;Cheng LiJun;Wu ZhiJie
  • 通讯作者:
    Wu ZhiJie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葡萄糖和不同数量氮素供给对黑土氨基糖动态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土壤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解宏图;李晓波;刘宁;李丽君;张旭东;何红波;丁雪丽;张威
  • 通讯作者:
    张威
不同供氮水平对施用玉米秸秆后黑土氨基糖转化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红波;白震;张彬;丁雪丽;解宏图;张旭东
  • 通讯作者:
    张旭东
恒、变温培养模式对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影响之异同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土壤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智文;白震;王月阳;解宏图
  • 通讯作者:
    解宏图
长期施肥对黑土团聚化作用及碳、氮含量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土壤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旭东;陈盈;朱平;何红波;闫颖;张满利;解宏图
  • 通讯作者:
    解宏图
西双版纳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
  • DOI:
    10.19336/j.cnki.trtb.2017.01.11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土壤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佳晶;邵鹏帅;张教林;白震;赵匠;陈智文;解宏图
  • 通讯作者:
    解宏图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解宏图的其他基金

东北地区农田土壤有机碳红外光谱特征研究
  • 批准号:
    41171199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6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长期施肥条件下黑土团聚体对活性有机碳的保护作用
  • 批准号:
    40501038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2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