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纬热层纬向风的经度变化及其产生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74153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411.空间物理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The project aims at disclosing physical mechanisms of longitudinal variation of thermospheric zonal wind at mid-latitudes.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nd ground based measurem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model simulations are used for investigation. Details include: (1) study the longitudinal variation of zonal wind (∆U) for different seasons and under different solar and magnetic activity conditions; (2) disclose the geomagnetic dipole tilt effect on ∆U; (3) discus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effects on ∆U from solar radiation, ion drag, and high latitude activity (Joule heating and particle precipitation heating, Coriolis force); (4) analyze SAPS (Subauroral Polarization Streams) effects and tidal effect from troposphere on ∆U. The study is essential for better understand ion-neutral interactions and to improve space weather modeling and forecasting abilities.
该项目将综合利用电离层和热层卫星探测结合地面观测数据以及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中纬热层纬向风的经度变化及其产生机制,具体包括:研究不同太阳活动水平、季节和地方时扇区热层纬向风的经度分布;揭示地磁偶极倾斜(dipole tilt)对纬向风经度分布的影响;讨论不同太阳和地磁活动水平情况下中纬过程(太阳辐射加热、离子拖曳)和高纬过程(焦耳和离子沉降加热、Coriolis力)对纬向风经度分布的相对影响;探讨亚极光区极化流(Subauroral Polarization Streams,SAPS)和对流层大气潮汐波对热层纬向风经度分布的影响。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电离层-热层耦合系统、提高空间天气建模和预测能力有重要意义。

结项摘要

热层风在电离层-热层耦合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沿磁力线输运等离子体,以及通过电离层风发电机效应产生电场。热层风亦可改变高纬电离层电场和电流结构,进而影响磁层对流和能量耗散。因此,开展热层风的相关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中性和电离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热层-电离层-磁层耦合系统以及提高空间天气建模和预测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该课题主要利用电离层和热层卫星观测数据以及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中纬热层扰动风的经度差异产生物理机制,着重分析了太阳辐射加热、离子拖曳、科里奥利力、地球磁场构型对中纬热层风的经度差异的影响;研究了低层大气潮汐波对不同高度热层风的经度结构的影响;利用DMSP和CHAMP卫星联合观测数据,结合改进后的全球电离层-热层模型,研究了亚极光区电极化流对热层风的影响;分析了亚暴高纬能量输入(粒子沉降、焦耳加热等)对热层扰动风的影响,发现亚暴发生初始时间的不同会导致扰动风的强弱程度发生明显变化;分析了地磁场强度的变化将导致风场的经度结构发生改变,以及对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利用三维磁层-电离层-热层模型研究了磁暴期间太阳风-行星际磁场南向分量的周期震荡对热层风的重要影响;利用全球电离层-热层模型研究了热层风的经度变化对场向电流的空间分布的显著影响。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Dependence of the Equatorial Electrojet on Auroral Activity and In Situ Solar Insulation
赤道电射流对极光活动和原位遮阳的依赖性
  • DOI:
    10.1029/2019ja027320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pace Physics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Wang Hui;Luehr Hermann;Zheng Zhichao;Zhang Kedeng
  • 通讯作者:
    Zhang Kedeng
Influence of Nonmigrating Tides and Geomagnetic Field Geometry on the Diurnal and Longitudinal Variations of the Equatorial Electrojet
非迁移潮汐和地磁场几何形状对赤道电喷流日变化和经度变化的影响
  • DOI:
    10.1029/2019ja027631
  • 发表时间:
    2020-06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PACE PHYSICS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Wang Hui;Zheng Zhichao;Zhang Kedeng;Wang Wenbin
  • 通讯作者:
    Wang Wenbin
Statistical study of abnormal polarity and density of field-aligned currents events
场对准电流事件异常极性和密度的统计研究
  • DOI:
    10.6038/cjg2020n0217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Wang Hui;Yu Lei;Zheng ZhiChao
  • 通讯作者:
    Zheng ZhiChao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 equatorial electrojet during storm times from CHAMP observations
CHAMP 观测中暴风雨期间赤道电急流的时空变化
  • DOI:
    10.1016/j.jastp.2018.07.012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Solar-Terrestrial Physics
  • 影响因子:
    1.9
  • 作者:
    Zheng Zhichao;Wang Hui;Yu Lei;He Yangfan;Li Keling
  • 通讯作者:
    Li Keling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Occurrence of the Nighttime Midlatitude Medium-Scale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 at Topside Ionosphere Revealed by the Swarm Satellite
群卫星揭示的上部电离层夜间中纬度中尺度行进电离层扰动的空间特征
  • DOI:
    10.1029/2019ja027739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PACE PHYSICS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Wan Xin;Xiong Chao;Wang Hui;Zhang Kedeng;Yin Fan
  • 通讯作者:
    Yin Fa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稀碱预处理对杂交狼尾草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 DOI:
    10.16742/j.zgcdxb.20190159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中国草地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高凤芹;陶雅;吴洪新;王慧;景媛媛;张晓庆
  • 通讯作者:
    张晓庆
利用~(15)N_2直接标记法研究水稻种植对稻田固氮量和固氮活性的影响
  • DOI:
    10.13758/j.cnki.tr.2021.04.010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土壤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燕辉;胡天龙;王慧;靳海洋;刘本娟;刘红涛;刘琦;林志斌;蔺兴武;谢祖彬
  • 通讯作者:
    谢祖彬
煤矿井下工人职业倦怠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路径分析
  • DOI:
    10.16462/j.cnki.zhjbkz.2016.05.018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晓萌;黄建军;孙晨明;乔楠;崔燕;田双双;王聪;王慧;梁洁;许树红;王彤
  • 通讯作者:
    王彤
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的果穗性状和膨爆特性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 DO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190604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玉米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慧;于典司;关媛;卫季辉;孙萍东;顾炜;施标;林金元;卢有林;郑洪建
  • 通讯作者:
    郑洪建
日常生活方式以及膳食因素对城市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影响
  • DOI:
    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17.06.001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慧;张坚
  • 通讯作者:
    张坚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慧的其他基金

亚极光区极化流对赤道电离层F层径向电流的时空影响机制
  • 批准号:
    42374200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2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电离层EMIC波的分布和传播特性研究
  • 批准号:
    41974182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3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亚暴期间亚极光区极化流的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 批准号:
    40974096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4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亚暴电流系及相关磁尾动力学过程研究- - -CHAMP与中国双星/Cluster协同观测
  • 批准号:
    40604017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2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