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系统的转变对土壤有机质转换的影响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977217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1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6.环境地质学
  • 结题年份:
    2000
  • 批准年份:
    199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1998-01-01 至2000-12-31

项目摘要

本项目选择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区林地和由它转变的玉米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的天然(13)C存在的差异,把土壤按密度和粒度分为不同分级,测定了土壤和各分级中有机质的δ(13)C值和有机质浓度。本项目首次用图标法,建立了在计算土壤有机质来源的公式中的参考值的确定方法,并计算了来源于玉米残留物的有机质比例。17.8%。本项目还揭示了有机碳迁移规律:植物残留物分解来的有机质首先进入到大的颗粒物和轻质部分。随着分解程度的加深逐渐迁移到小的颗粒物中,最终与粘土相结合,形成耐分解和难对付的有机化合物。本项目研究清楚地表明,应加强植物残留物回田的管理,这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浓度的有效手段。

结项摘要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应关注“生命比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6,25(增刊):10-14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朴河春;刘丛强
  • 通讯作者:
    刘丛强
植物营养元素的含量和δ13C值随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增刊):412-418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朴河春;朱建明;朱书法;余登利
  • 通讯作者:
    余登利
贵州石灰岩和砂岩地区C4和C3植物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第四纪研究,2005,25:552-560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朴河春;刘丛强;朱书发;朱建明
  • 通讯作者:
    朱建明
生态系统转换区土壤有机质动力学特征的δ~(13)C方法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地球与环境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启明;王世杰;朴河春;曹英兰;黄志勇;张亚平
  • 通讯作者:
    张亚平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朴河春的其他基金

石灰岩和砂岩地区植物各自适应性控制机制研究
  • 批准号:
    40772207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4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土壤-植物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相互作用对碳同位素分馏值的影响
  • 批准号:
    40372133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土壤有机质浓度变化与微生物生物量碳转换之间的关系
  • 批准号:
    40072100
  • 批准年份:
    2000
  • 资助金额:
    2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非生物应力对土壤释放温室气体的影响
  • 批准号:
    49672173
  • 批准年份:
    1996
  • 资助金额:
    1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石灰岩地区土-水系统脱氮化作用与健康关系
  • 批准号:
    49273188
  • 批准年份:
    1992
  • 资助金额:
    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