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氧化物表面铅吸附形态模拟与应用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201231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9.基础土壤学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The toxicity of heavy metals depends on their chemical speciation. Some chemical models can calculate the elemental speciation and distribution, and unravel the essence of its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 and important factors. In this project, different types of iron and manganese oxide, and serious Pb contaminated soil as materials will be used. The crystalline structure and surface charge characterization of synthetic oxides will be obtained. Pb adsorption to single oxide, mixed oxide interfaces will be studied under different pH and ionic strength. The binding mechanism between oxides and Pb will be investigated by using molecular environment detection approaches and interfacial electrochemistry methods. The parameters of Pb adsorption on different iron oxides will be optimized, that of Pb adsorption on manganese oxides will be proposed, then Pb adsorption to multi-interfacial oxides will be developed.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model prediction and measured distribution of Pb will be clarified. Finally, the developed CD-MUSIC model on different oxides will be applied to simulate Pb distribution in the natural Pb contaminated soil. This project will promot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of soil 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components system on heavy metal ions distribution factors and process, and to stimulate domestic development in related field.
重金属的毒性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而化学形态模型可用来计算和预测元素的化学形态和分布,揭示其物理化学过程的本质和重要影响因素。本项目以不同类型的铁/锰氧化物和受Pb污染严重的土壤为材料,通过分析和表征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和表面电荷性质,分析单一氧化物、混合氧化物多界面吸附Pb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分子环境手段和界面电化学方法研究Pb在氧化物表面结合机制,优化改善不同类型氧化铁吸附铅的相关参数,构建氧化锰矿物表面Pb吸附形态的化学模型;探讨混合氧化物多界面吸附Pb的特性,明确Pb的形态预测与实测数据偏离的物理化学原因,发展和完善能适用于不同类型氧化物表面铅形态分布的CD-MUSIC模型,并将其应用到Pb污染土壤形态分布与预测的计算。本项目的开展不仅可明确土壤多组分体系间相互作用对重金属离子分布因素和过程的影响,发展土壤与环境化学的模型,还可填补国内该领域研究的不足。

结项摘要

重金属的毒性与其化学形态密切相关,而化学形态模型可用来计算和预测元素的化学形态和分布,揭示其物理化学过程的本质和重要影响因素。本项目以针铁矿、赤铁矿和水钠锰矿为研究对象,表征了氧化物的晶体结构和表面电荷性质,分析了单一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体系多界面吸附Pb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利用XPS、EXAFS等光谱方法探讨了Pb在氧化物表面结合机制,获得了不同类型氧化物表面吸附铅的相关参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氧化锰、铝同晶替代氧化铁和复合氧化物体系表面Pb吸附形态的电荷分布-多位点络合(CD-MUSIC)模型。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1)通用的针铁矿CD-MUSIC模型参数可用于本项目中纯针铁矿,也可用于赤铁矿CD-MUSIC模拟,但不同表面位的配位常数差异较大;(2)铝同晶替代影响针铁矿表面021/110晶面比例,导致样品表面电荷、Stern层电容值和总位点密度均随铝同晶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大,将晶面比例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优化了铝同晶替代针铁矿表面的CD-MUSIC模型,拟合结果表明Pb(II)在铝同晶替代针铁矿表面主要存在 [Fe(Al)OH]2Pb和[Fe(Al)OH]2PbOH两种双齿配位形态;(3)通过区分铅在氧化锰矿物表面层间位点和边面位点的吸附,构建了水钠锰矿CD-MUSIC模型,拟合结果表明主要存在单基 和双基 两种配位方式;(4)通过电位滴定方法,获得氧化物复合体系表面的配位常数,构建了复合物体系的CD-MUSIC模型,结果表明铅在土壤铁锰氧化物表面以针铁矿-铅双齿配位形态为主、其次是水钠锰矿-铅和针铁矿-铅两种三齿配位形态,从而明确了土壤多组分相互作用对重金属离子形态分布和过程的影响。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土壤化学模型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上述研究结果目前已在Enviro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受本项目资助,先后参加国际会议2人次、国内会议4人次,培养研究生6名。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Proton binding to soil humic and fulvic acids: Experiments and NICA-Donnan modeling
质子与土壤腐殖酸和黄腐酸的结合:实验和 NICA-Donnan 模型
  • DOI:
    10.1016/j.colsurfa.2013.08.010
  • 发表时间:
    2013-09
  • 期刊: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Yan Li;Mingxia Wang;Liping Weng;Luuk K. Koopal
  • 通讯作者:
    Luuk K. Koopal
Influence of Soil Humic and Fulvic Acid on the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Lysozyme and Urease
土壤腐植酸和黄腐酸对溶菌酶和脲酶活性及稳定性的影响
  • DOI:
    10.1021/es3053027
  • 发表时间:
    2013-05-21
  • 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11.4
  • 作者:
    Li, Yan;Tan, WenFeng;Norde, Willem
  • 通讯作者:
    Norde, Willem
Shape Evolution 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 Spherical, Ellipsoidal, and Elongated Hematite (alpha-Fe2O3) Nanoparticles Using Ascorbic Acid
使用抗坏血酸形状演化合成单分散球形、椭圆形和细长赤铁矿 (α-Fe2O3) 纳米颗粒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Crystal Growth & Design
  • 影响因子:
    --
  • 作者:
    Yating Yu;Mingxia Wang;Fan Liu;Luuk K. Koopal
  • 通讯作者:
    Luuk K. Koopal
One-step synthesis of δ-MnO2 nanoparticles using ascorbic acid and their scavenging properties to Pb(II), Zn(II) and methylene blue
使用抗坏血酸一步合成 π-MnO2 纳米颗粒及其对 Pb(II)、Zn(II) 和亚甲蓝的清除性能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Luuk K. Koopal;Guohong Qiu;Yan Wang;Fan Liu
  • 通讯作者:
    Fan Liu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异化还原Fe(III)介导的As(III)氧化转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汪明霞;王娟;司友斌
  • 通讯作者:
    司友斌
微波快速合成钙锰矿的影响因素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汪明霞;刘牛;罗凯;宋春华;冯雄汉;刘凡
  • 通讯作者:
    刘凡
不同土壤-小麦体系中铅镉交互作用与转运特征
  • DOI:
    10.13227/j.hjkx.202211265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寇萌;樊宇;苏梦贤;熊娟;汪明霞;谭文峰
  • 通讯作者:
    谭文峰
氧化铁/水界面 Cd吸附研究: CD-MUSIC模型模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熊娟;杨成锋;陈鑫蕊;汪明霞;谭文峰
  • 通讯作者:
    谭文峰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汪明霞的其他基金

Pb/Cd复合污染土壤表面形态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
  • 批准号:
    42277299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Pb/Cd复合污染土壤表面形态分布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3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土壤环境基准的铅形态特征及其模型预测
  • 批准号:
    41877030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不同铝同晶替代氧化铁对铅的吸附机制及其模型预测
  • 批准号:
    41571229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6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