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海洋浮游植物对白垩-古近纪生物大绝灭事件的响应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7200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1.古生物、古人类和古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As the most recent mass extinction event in Earth’s history, the Cretaceous/Paleogene (K-Pg) event represents as a classic example to study the devastating effects of abrupt environmental change on Earth’s ecosystem, and thus remains one of the research frontiers and hotspots in Earth Science. However, so far there exists none complete K-Pg boundary section, highlighting the need of establishing, after thorough investigation, such a record in Southern Xizang where marine strata are well developed. This project is targeted on the Zhepure sequence in Dingri, Southern Xizang. We propose to use calcareous nannofossil bioevents to roughly locate the boundary clay layer, and pinpoint the K-Pg boundary through measuring Iridium concentrations and stable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ic ratios, and then evaluate its completeness, based on which the first complete K-Pg boundary section is established. We then reconstruct the response process of calcareous nannoplankton community to the K-Pg event, using change in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overall abundance. By comparing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nannoplankton community from multiple site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circumglobal tropics, we will explore whether and how environmental differences (climate, water depth) have affected the global pattern of response by nannoplankton. This will further allow us to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the Deccan Traps on the nann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east Tethys.
白垩-古近纪(K-Pg)生物大绝灭距今最近,是研究地球环境的急剧变化导致生态系统遭受了毁灭性破坏的经典素材,因此一直是地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之一。然而我国迄今还没有公开报道的完整K-Pg界线剖面,迫切需要在海相地层发育的藏南仔细查证后建立。本项目拟以我国藏南定日地区遮普热山坡剖面为对象,利用钙质超微化石事件的地层位置大致定位界线粘土,通过测试铱等铂族元素含量和全岩稳定碳、氧同位素组成,精确地确定K-Pg界线的位置并评估其完整性,在东特提斯地区建立第一个完整的K-Pg界线剖面;利用群落组成特征和化石总丰度的变化,建立东特提斯地区超微化石群落对K-Pg事件响应的过程;比较研究环球北亚热带区多个地点超微化石群落的演变过程,探明环境差异(气候、水深)是否影响全球超微群落响应的格局,以及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如何,进而评价德干地盾对东特提斯地区超微化石群落的影响。

结项摘要

白垩-古近纪(K-Pg)生物大绝灭距今最近,是研究地球生态系统的灾变响应及其劫后复苏过程的经典素材,然而我国迄今还没有公开报道的完整海相K-Pg界线剖面。本项目致力于在我国藏南定日地区发育的海相沉积中确立一个完整的K-Pg界线剖面,以研究东特提斯洋浮游植物对K-Pg事件响应及其影响因素。.首先定量研究了藏南定日遮普热山坡剖面遮普热山坡组与基堵拉组的钙质超微化石的地层分布,根据古新世新属种Cruciplacolithus primus、Neochiastozygus、Prinsius dimorphosus等的依次出现,结合超微化石总丰度、总有机质含量(TOC)、有机物δ13C等指标的变化,确定K-Pg界线位于遮普热山坡组内部的页岩段内,该K-Pg剖面在地层上是完整的,为研究东特提斯洋对K-Pg事件响应提供了地质基础。.其次定量研究了特提斯洋6个纬度相近K-Pg界线剖面组成的陆架-半深海-深海环境梯度断面,发现陆架、半深海和深海在K-Pg事件之前存在差异,事件之后它们均出现环境压力增加的现象。特别是,陆架的环境压力增加幅度最大,而且其后的生物恢复最慢,其后依次是半深海和深海,导致陆架-深海的环境压力梯度增加。这说明,K-Pg事件发生后,陆架由于环境容量和缓冲能力小,因此受到的影响程度最大、时间最长。这个发现更倾向于支持小行星撞击学说,撞击事件带来的大量金属,海啸冲刷回流与陆地径流搬运使得大量重金属在陆架区域富集,使其对生物的毒害作用得以放大,延缓其生态系统的灾后恢复。当今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可为其全面的生态效应评估提供借鉴。.此外还研究了紧邻遮普热山坡剖面的曲密巴剖面中的钙质超微化石,确定其最高海相层年代为超微化石NP11带(53.67–52.64 Ma),其中白垩纪和古新世再沉积超微化石含量很高,并向上逐步增加,反映了该区域的构造抬升。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8)
专利数量(0)
Response of microalgae to large-seaweed cultivation as revealed by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from an integrated aquaculture off Nan'ao Island, South China
中国南澳岛附近综合水产养殖颗粒有机物揭示微藻对大型海藻养殖的响应
  • DOI:
    10.1016/j.marpolbul.2018.05.026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 影响因子:
    5.8
  • 作者:
    Zhang Anhong;Wen Xu;Yan Hongyu;He Xiufang;Su Hong;Tang Hongqu;Jordan Richard W;Wang Yang;Jiang Shijun
  • 通讯作者:
    Jiang Shijun
Growth pattern and oxygen isotopic systematics of modern freshwater mollusks along an elevation transect: Implications for paleoclimate reconstruction
现代淡水软体动物沿高程断面的生长模式和氧同位素系统学:对古气候重建的影响
  • DOI:
    10.1016/j.palaeo.2019.109243
  • 发表时间:
    2019-10-15
  • 期刊: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 影响因子:
    3
  • 作者:
    Roy, Rupsa;Wang, Yang;Jiang, Shijun
  • 通讯作者:
    Jiang, Shijun
Variation in middle-late Miocene sedimentation rate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regional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南海北部中新世中晚期沉积速率变化及其区域地质意义
  • DOI:
    10.1016/j.marmicro.2020.101911
  • 发表时间:
    2020-09
  • 期刊:
    Marine Micropaleontology
  • 影响因子:
    1.9
  • 作者:
    Yasu Wang;Shijun Jiang
  • 通讯作者:
    Shijun Jiang
沉积物记录揭示的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稳态转变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生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雷远达;燕鸿宇;钟彩英;冯佩君;姜仕军
  • 通讯作者:
    姜仕军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洱海底栖动物的分布格局及其对水质生物学评价的指示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生态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姜仕军;张恩楼;刘娟;唐红渠
  • 通讯作者:
    唐红渠
惠州白盆珠水库沉积物营养元素时空变化特征及源解析
  •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0.07.017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宜颖;陈建耀;高磊;单云龙;叶志平;吴愈;江涛;黎坤;黎曼姿;姜仕军
  • 通讯作者:
    姜仕军
适用于大量样品的钙质超微化石制片方法
  • DOI:
    10.16087/j.cnki.1000-0674.2016.02.010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微体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姜仕军;张安弘
  • 通讯作者:
    张安弘
海南岛主要水系枯水期底栖硅藻群落特征及区系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生态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秋菊;夏伟;唐红渠;姜仕军
  • 通讯作者:
    姜仕军
南沙群岛海域春、秋季浮游介形类生态学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水产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伟龙;王亮根;杜飞雁;姜仕军
  • 通讯作者:
    姜仕军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姜仕军的其他基金

中新世全球碳酸盐崩溃过程及其成因机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白垩/古近纪生物大绝灭后海洋浮游植物复苏过程与机制
  • 批准号:
    41372034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