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干燥剂除湿和蒸发制冷耦合的高效热泵循环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336004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 资助金额:
    2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601.工程热力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Developing high-efficient and energy-saving air conditioners is crucial for China to achieve the target on emission reduction. Based on the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conventional compression air conditioning cycle, desiccant cooling cycle and hybrid desiccant heat pump cycle, a novel integrated desiccant heat pump cycle is proposed to obtain high efficient operation. In this novel cycle, desiccant coated evaporator/condenser is adopted to replace traditional evaporator/condenser, sensible and latent load are handled by desiccant coated evaporator under high evaporation temperature, and meanwhile released condensation heat from desiccant coated condenser is utilized as a stable heat source to regenerate desiccant material. It can be seen that less electrical consumption is required by this new cycle due to high evaporation temperature, also isothermal dehumidification thermodynamic process is realized. Moreover,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causing by condensation heat from convention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an be effectively reduced. In this project, theoretic analysis on thermodynamic principl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refrigerant and desiccant material, dynamic simulation as well as experimental analysis on the system will be conducted. Based on these work, optimal construction and thermodynamic features of this novel cycle will be determined. Eventually, an innovative thermodynamic cycle with high COP and significant energy saving effect is realized, which can provide a new prospective for air conditioner industry.
实现热泵空调循环节能运行是缓解我国能源压力、达到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本项目以高效节能热泵空调循环的建立为出发点,通过对压缩式热泵空调循环、吸附/吸收除湿循环以及复合式除湿热泵循环在热湿负荷处理热力过程中基础问题的分析,提出采用除湿换热器(除湿蒸发/冷凝器)替代传统热泵循环中的蒸发/冷凝器,通过高蒸发温度下制冷剂蒸发制冷和干燥剂吸附除湿实现热湿负荷的耦合处理,并采用冷凝热为干燥剂再生提供稳定热源,从而构建新型的一体式除湿热泵热力循环。新型循环不仅可以在高蒸发温度下运行,达到显著节能,而且实现了等温除湿并利用冷凝废热再生,由此建立的空调系统可以显著减小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项目拟通过对新型循环热力学机理分析、制冷剂与干燥剂匹配研究、系统热动力学仿真及实验分析,完成循环的优化构建和热动力学特性研究,实现热泵空调循环COP显著提升和高效节能,通过创新热力循环模式的研究为空调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结项摘要

实现热泵空调循环节能运行是缓解我国能源压力、达到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出发点,本项目围绕以除湿(蒸发/冷凝器)换热器替代传统热泵循环蒸发/冷凝器的新型一体化除湿热泵循环展开。在研究过程中,首先明确了一体化除湿热泵循环的优化构建方法,发展了新循环的分析评价方法与理论,揭示了其节能潜力与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针对循环区别于常规压缩式循环的蒸发/冷凝温度区间,对制冷剂进行了优选。同时,基于干燥剂降温除湿热力过程的传热传质模型建立干燥剂优选准则,明确复合干燥剂的优选方案及制备方法。进一步,对除湿换热器的耦合传热传质性能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提出了其传热传质弱关联耦合特性。通过构建完整的除湿热泵动态模型,理论上验证系统可行性并揭示了其热力学特性与能耗特点。最后,搭建了除湿热泵实验台,并在夏冬季工况下进行性能测试,探讨系统控制策略并据此优化系统设计,提高了系统能效与适应性。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在理论方面:构建具有温湿度弱关联特性的新型除湿热泵循环,同时提出了新型循环制冷剂与干燥剂的优选原则,即理想的吸附剂在吸附-解吸平衡时有较大的单位质量含水率差和较大的涂敷密度,另外,揭示了循环传热传质弱耦合特性。在技术方面:确定了新型循环在15-20oC蒸发温区、40-50oC冷凝温区下制冷剂(R32和R410A)的选取,发现了吸湿盐修饰多孔物理吸附剂提升循环潜热负荷处理能力,优化了LiCl-介孔硅胶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和涂敷工艺。建立了可准确预测除湿蒸发/冷凝器的双热源耦合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及系统动态热力学模型。搭建了一体式除湿热泵循环的实验测试系统,在上海夏季工况下系统COP达到6.0以上,较传统空调热泵提升近一倍。项目成果发表SCI论文34篇,EI论文9篇,出版英文编著2本,申请我国发明专利15项,申报PCT国际专利2项。作为一种高效的空调热泵,形成了广泛国际影响,做国际大会报告5次。新型循环开拓了热泵空调领域研究的新思路,为空调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0)
专著数量(2)
科研奖励数量(4)
会议论文数量(35)
专利数量(17)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low temperature heat sources driven adsorption air conditioning, refrigeration, integrating ammonia, and organic expanding power generation
低温热源驱动吸附空调、制冷、合成氨、有机膨胀发电实验与模拟分析
  • DOI:
    10.1002/er.4162
  • 发表时间:
    2018-07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ergy Research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Z.S. Lu;R.Z. Wang
  • 通讯作者:
    R.Z. Wang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a novel heat pump system based on desiccant coated heat exchangers
基于干燥剂涂层换热器的新型热泵系统的实验研究
  • DOI:
    10.1016/j.energy.2017.07.14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Energy
  • 影响因子:
    9
  • 作者:
    L.J. Hua;Y. Jiang;T.S. Ge;R.Z. Wang
  • 通讯作者:
    R.Z. Wang
Moisture uptake dynamics on desiccant-coated, water-sorbing heat exchanger
涂有干燥剂的吸水热交换器的吸湿动态
  • DOI:
    10.1016/j.ijthermalsci.2017.12.015
  • 发表时间:
    2018-04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
  • 影响因子:
    4.5
  • 作者:
    Y.D. Tu;R.Z. Wang;T.S. Ge
  • 通讯作者:
    T.S. Ge
Universal scalable sorption-based atmosphere water harvesting
通用可扩展的基于吸附的大气水收集
  • DOI:
    10.1016/j.energy.2018.09.106
  • 发表时间:
    2018-12
  • 期刊:
    Energy
  • 影响因子:
    9
  • 作者:
    J.Y. Wang;R.Z. Wang;T.Y. Dong;L.W. Wang
  • 通讯作者:
    L.W. Wang
Water vapor sorption performance of ACF-CaCl2 and silica gel-CaCl2 composite adsorbents
ACF-CaCl2和硅胶-CaCl2复合吸附剂的水蒸气吸附性能
  • DOI:
    10.1016/j.applthermaleng.2016.02.100
  • 发表时间:
    2016-05-05
  • 期刊: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
    6.4
  • 作者:
    Wang, J. Y.;Wang, R. Z.;Wang, L. W.
  • 通讯作者:
    Wang, L. W.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热管技术在吸附式制冷系统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制冷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如竹;夏再忠;李廷贤
  • 通讯作者:
    李廷贤
耦合变压解吸-变温吸附技术的热化学变温器储能特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如竹;李卉;马良;李廷贤
  • 通讯作者:
    李廷贤
再生式蒸发冷却降温系统的实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制冷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俊奇;葛天舒;代彦军;王如竹
  • 通讯作者:
    王如竹
CaCl_2-BaCl_2-NH_3二级吸附式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性能与仿真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健;王如竹;胡远扬;王丽伟
  • 通讯作者:
    王丽伟
块状氯化钙和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的热物性试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传涓;LI Su-Ling;王如竹;李素玲;WU Jing-Yi;吴静怡;WANG Ru-Zhu;CHEN Chuan-Juan
  • 通讯作者:
    CHEN Chuan-Juan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如竹的其他基金

大温升热泵及蒸汽发生系统的循环构建与应用适应性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3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低品位余热高效利用的多效双重吸附制冷研究
  • 批准号:
    50736004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1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超流氦中的噪声沸腾传热和窄缝通道传热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9876018
  • 批准年份:
    1998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超流氦传热中的几个特殊物理问题
  • 批准号:
    59406010
  • 批准年份:
    1994
  • 资助金额:
    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