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砷酸-铁-天然有机质三元配合物的环境光化学反应及其对三价砷氧化的贡献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47709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603.大气污染与控制化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Contamination with arsenic ha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issues. Fe(II/III) and natural organic matters (NOM) have essential influences on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effect of arsenic species, including photoinduced oxidation of As(III).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only focused the mechanism of As(III) oxidation on the point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s oxidants under irradiation, the oxidation process induced by the photolysis of the complexes among Fe(II/III) ion or colloid, NOM and As(III) (NOM-Fe-As) has remained unclear. This project plans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and speciation of the complex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nner ligand-to-metal charge transfer (LMCT) mechanism of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leading to As(III) oxidation. Moreover,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will be testified in the natural water system under solar irradiation. This project aims to deeply reveal the oxidation mechanism of inorganic As(III) existing as dissolved or colloidal complexes with Fe(II/III) and NOM under sunlight. The results of this projects will exte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nd biogeochemical process of As species, and provide the basci scientific support to the prediction of the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of arsenic and its bioavilability in the environment and pollution control of arsenic as well.
砷污染是当前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环境中铁Fe(II/III)与天然有机质NOM对砷形态环境化学行为与效应有重要影响,其中包括引发As(III)光化学氧化。但是前人的研究仅局限在光化学反应产生的活性氧类物质等氧化剂对As(III)的氧化机制上,尚不清楚As(III)如何通过与Fe(II/III)离子(或胶体)、NOM形成配合物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导致As(III)氧化的过程。本项目拟对无机As(III)形态与Fe(II/III)、NOM(低分子羧酸、腐植酸和富里酸)形成的配合物进行表征、形态分布模拟,研究其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与配合物内部电荷转移机制,并在太阳光和天然水反应体系中加以验证。本项目旨在深刻揭示太阳光照射下,水中处于溶解态或胶体态表面的As(III)发生氧化的机制,补充对As环境行为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为预测As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与生物有效性以及控制环境砷污染提供科学基础。

结项摘要

环境中铁Fe(II/III)与天然有机质NOM对As(III)光化学氧化有重要影响。前人的研究仅局限在光化学反应产生的活性氧类物质等氧化剂对As(III)的氧化机制上,尚不清楚As(III)如何通过与Fe(II/III)离子(或胶体)、NOM形成配合物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导致As(III)氧化。.本项目主要开展的研究内容包括:(1)Fe(II)-As(III)体系中分子氧氧化As(III)的热化学反应、As(III)氧化的光化学强化反应机制、Fe(III)-As(III)体系中溶解态配合物的光化学反应、胶体态配合物的光化学反应;(2)NOM-Fe(II)-As(III)体系中HA/FA对NOM-As(III)的光化学反应的作用、NOM对Fe(II)催化氧化As(III)的影响、NOM-Fe(II)-As(III)体系中三元配合物的光解;(3)NOM-Fe(III)-As(III)体系中三元配合物光解的配合物内电荷转移过程、NOM影响的非配位反应机制;(4)针对实际天然水样中的反应和太阳光反应进行环境因子综合影响与过程贡献研究。.本项目的重要结果包括:(1)获得纯度较高的Fe(III)-As(III)配合物固体产品及其组成、性质等参数,直接充分证实Fe(III)-As(III)配合物的存在;(2)证实Fe(II)催化分子氧氧化As(III)的过程是通过形成Fe(II)-As(III)配合物,然后被Fe(II)与分子氧反应产生的H2O2氧化成As(V),H2O2可以氧化Fe(II)−As(III)配合物生成中间产物Fe(IV),Fe(IV)氧化As(III)产生As(V),H2O2也可以直接氧化Fe(III)−As(III)配合物中的As(III),而与HO•自由基无关;(3)获得Fe(III)-As(III)配合物光解过程产生中间态As(IV)的直接证据,揭示分步电子转移过程;(4)通过实际太阳光光化学反应,证明As(III)参与形成铁配合物而发生光致电子转移过程导致As(III)氧化成As(V)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对水环境中As(III)氧化具有一定贡献。.本项目的研究结果深刻揭示了太阳光照射下,水中处于溶解态或胶体态表面的As(III)发生氧化的机制,补充对As环境行为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认识,为预测As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与生物有效性及控制环境砷污染提供科学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Efficient Bacterial Inactivation by Transition Metal Catalyzed Auto-Oxidation of Sulfite
通过过渡金属催化亚硫酸盐的自动氧化来有效灭活细菌
  • DOI:
    10.1021/acs.est.7b03705
  • 发表时间:
    2017-11-07
  • 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11.4
  • 作者:
    Chen, Long;Tang, Min;Wu, Feng
  • 通讯作者:
    Wu, Feng
A kinetic study of concurrent arsenic adsorption and phosphorus release during sediment resuspension
沉积物再悬浮过程中砷吸附和磷释放同时发生的动力学研究
  • DOI:
    10.1016/j.chemgeo.2018.08.003
  • 发表时间:
    2018-09
  • 期刊:
    Chemical Geology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Wang Junbo;Xu Jing;Xia Jun;Wu Feng;Zhang Yanjun
  • 通讯作者:
    Zhang Yanjun
Rapid catalytic oxidation of arsenite to arsenate in an iron(III)/sulfite system under visible light
可见光下铁(III)/亚硫酸盐体系中亚砷酸盐快速催化氧化为砷酸盐
  • DOI:
    10.1016/j.apcatb.2015.12.033
  • 发表时间:
    2016-06-05
  • 期刊:
    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
  • 影响因子:
    22.1
  • 作者:
    Xu, Jing;Ding, Wei;Hanna, Khalil
  • 通讯作者:
    Hanna, Khalil
Dispersion-precipitation synthesis of nanosized magnetic iron oxide for efficient removal of arsenite in water
分散沉淀合成纳米磁性氧化铁高效去除水中亚砷酸盐
  • DOI:
    10.1016/j.jcis.2014.12.082
  • 发表时间:
    2015-05-01
  • 期刊: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 影响因子:
    9.9
  • 作者:
    Cheng, Wei;Xu, Jing;Li, Jinjun
  • 通讯作者:
    Li, Jinjun
单线态氧氧化水中对氨基苯胂酸的研究
  • DOI:
    10.13671/j.hjkxxb.2016.0069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环境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苏奇;刘子正;王宇楠;李进军;吴峰
  • 通讯作者:
    吴峰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风电场同调动态等值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电网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鞠平;吴峰;金宇清;张源
  • 通讯作者:
    张源
Shear Behavior of a Novel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 Subjected to Monotonic and Cyclic Loading
新型预应力混凝土梁在单调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剪切行为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 影响因子:
    7.1
  • 作者:
    余芳;姚大力;贾金青;吴峰
  • 通讯作者:
    吴峰
多核系统的小波包并行算法及其在电力系统数据压缩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电力自动化设备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鲁晓帆;刘志刚;吴峰
  • 通讯作者:
    吴峰
纵向涡发生器设计参数对喷动床内颗粒两相流动影响实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尚灵祎;吴峰;马晓迅
  • 通讯作者:
    马晓迅
环境雌激素及其降解途径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环境科学与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先利;刘彬;吴峰;邓南圣
  • 通讯作者:
    邓南圣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吴峰的其他基金

水中铜氢氧化物胶体表面有机污染物光化学转化的配体依赖性
  • 批准号:
    22376167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无机铜砷配合物的形成与光化学反应对砷及铜形态转化的影响
  • 批准号:
    21777125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土壤矿物与腐殖质对土壤表面砷形态光化学转化及其联合作用机制
  • 批准号:
    21077080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氯代烃在土壤矿物表面上的光化学反应机制研究
  • 批准号:
    40503016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2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