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鱼鳍仿生原理的微小波浪能自适应吸收机理及转换特性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47546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507.机械仿生学与生物制造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Our Nation is confronted with multiple oceanic challenges like ocean resources exploration, ocean sovereignties protection and deep/far oceanic combat and defense. Nowadays,the relevant exploration techniques are rapidly developed to extend the applications in deep/far ocean. However, lacking of effective methods of power supplies becomes the bottleneck in the process of putting exploration devices into deep/far ocean practices. According to the bio-inspired propelling principles of the tail fin, a novel wave energy conversion device is proposed in the project. The device consists of a surface body and a wave energy self-adaptive absorber beneath water. The bio-inspired tail fins are averagely installed on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absorber, which are capable of converting the vertical motion of the surface body to continuous rotation of the absorber, leading to a great increase in efficiency. The project intends to address th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as follows: 1. the absorption mechanisms of the wave energy device; 2. the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ve energy device; 3. the energy transforming stablility of the wave energy device; 4. Prototype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device. The project involves multiple domain, including ocean engineering, bionics,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The methods of theoretical model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prototype design and experiments are utilized to study the absorption mechanisms and energy conversion properties. A theoretical system of engineering desig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practical exp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testified. The works above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the novel micro wave energy devices.
我国面临海洋资源探测、权益维护和深远海作战防御的等多种需求,海洋探测技术不断向深海、远海应用拓展,缺乏有效的能源供给手段成为各种深远海探测装备迈向实用的"瓶颈"问题之一。本项目借用鱼类尾鳍仿生推进原理,原创性地提出一种新型波浪能装置,由水面载体和水下波浪能自适应吸收器构成,吸收器采用周向均布的仿生尾鳍直接将水面载体的升沉运动自适应转化为波浪能吸收器高效连续旋转,大幅提高效率。围绕新型波浪装置的关键技术开展以下工作:波浪能装置吸收机理与转换效率、波浪能装置水动力学特性、波浪能装置能量转换稳定性、样机设计与试验验证。研究内容涉及海洋工程、仿生学、机械工程和控制工程等多个学科交叉,采用理论建模、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新型波浪能装置的吸收机理和能量转换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一套原理方案和设计理论体系,并通过试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为新型微小波浪能装置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经济和军事应用前景广阔。

结项摘要

当前我国面临海洋资源探测、海洋权益维护和深远海作战防御的等多种战略需求。海洋探测技术不断向深海、远海应用拓展,而缺乏有效的能源供给手段成为各种深远海探测装备迈向实用的“瓶颈”问题之一。.本项目借用鱼类尾鳍仿生推进原理,从鱼鳍能量转换原理仿生、运动仿生和结构仿生出发原创性地提出一种新型波浪能装置。装置由水面载体和水下波浪能自适应吸收器构成,吸收器采用周向均布的仿生尾鳍直接将水面载体的升沉运动自适应转化为波浪能吸收器高效连续旋转,可大幅提高效率。课题组以所提出的新型波浪能装置为研究对象,项目研究内容涉及海洋工程、仿生学、机械工程和控制工程等多个学科交叉,对其波浪能自适应吸收机理、水动力学特性和能量转换特性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一套波浪能转换装置原理方案和关键工作特性分析的设计理论体系,并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主要创新点如下:.(1)研究了鱼鳍高效推进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垂荡运动的仿生微小波浪能转换方案,研究了其工作机理,设计了基于垂荡运动的自适应反转式波浪能转换装置。.(2)采用线性动量理论建立了水下吸收器数学模型,通过线性波理论和弗汝德-克雷洛夫假定法计算得到了最优浮体方案,预测了水下吸收器的转换功率,研究并得到了该转换装置的能量转换特性。.(3)提出了波浪能转换装置的电能转换功率匹配策略,建立了电能转换系统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并得到了该电能转换系统的功率和效率特性。.(4)研制了共4代自适应反转式波浪能转换装置的原理样机,通过静水环境实验和造波池实验验证了水下吸收器的波浪能转换原理,并对转换装置的转换效率和发电功率进行了实验研究。目前第四代样机发电功率可达到6.36W,发电效率可达到11.87%,并实现了在实验室为锂电池充电。.项目的研究为新型微小型波浪能装置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为下一步工程样机的定性及定量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军事和经济意义重大。项目培养了博士研究生4人,硕士研究生1人;课题组成员在研究期间发表了SCI论文3篇,EI论文10篇,获得已授权发明专利2项。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9)
专利数量(2)
Design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f a Novel Counter-Rotating Self-Adaptable Wave Energy Converter Based on CFD Technology
基于CFD技术的新型异向旋转自适应波浪能转换器设计与数值分析
  • DOI:
    10.3390/en11040694
  • 发表时间:
    2018-03
  • 期刊:
    Energies
  • 影响因子:
    3.2
  • 作者:
    Sun Chongfei;Luo Zirong;Shang Jianzhong;Lu Zhongyue;Zhu Yiming;Wu Guoheng
  • 通讯作者:
    Wu Guoheng
Energy Efficiency Analysis of Multi-Type Floating Bodies for a Novel Heaving Point Absorber with Application to Low-Power Unmanned Ocean Device
应用于低功耗无人海洋装置的新型浮点吸收器多类型浮体能效分析
  • DOI:
    10.3390/en11123282
  • 发表时间:
    2018-11
  • 期刊:
    Energies
  • 影响因子:
    3.2
  • 作者:
    Dongsheng Cong;Jianzhong Shang;Zirong Luo;Chongfei Sun;Wei Wu
  • 通讯作者:
    Wei Wu
Scheme Evaluation Method for Complex Product Based on the Ideal Solution of Grey Information
基于灰色信息理想解的复杂产品方案评价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Journal of Grey System
  • 影响因子:
    1.6
  • 作者:
    Cong DongSheng;Shang JianZhong;Luo ZiRong;Zhang RuiJun;Zhang MingQin
  • 通讯作者:
    Zhang MingQin
波浪能点吸收器结构设计与数值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农业机械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崇飞;罗自荣;朱一鸣;卢钟岳;吴国恒;尚建忠
  • 通讯作者:
    尚建忠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Effect analysis of friction and damping on anti-backlash gear based on the dynamics model with time-varying mesh stiffness
基于时变啮合刚度动力学模型的消隙齿轮摩擦阻尼效应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 影响因子:
    4.4
  • 作者:
    杨政;尚建忠;罗自荣
  • 通讯作者:
    罗自荣
摆盘式液压关节的结构设计与节能控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机械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军宏;冯勇;尚建忠;罗自荣;王卓;吴国恒
  • 通讯作者:
    吴国恒
扭簧加载双片齿轮消隙机构综合啮合刚度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机械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尚建忠;罗自荣;王晓明;于乃辉
  • 通讯作者:
    于乃辉
精密光机系统多敏感轴装配精度分析与装配工艺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农业机械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伟;邓准;尚建忠;罗自荣;曹玉君
  • 通讯作者:
    曹玉君
面向弧形框架式导引头伺服机构的摩擦力矩测量系统及精密装配工艺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机械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伟;尚建忠;罗自荣;曹玉君;于乃辉
  • 通讯作者:
    于乃辉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罗自荣的其他基金

深远海仿生柔性波浪能移动电源动力调谐机理与能量稳定控制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8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