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示踪技术的土壤微食物网对长期秸秆还田潮土有机碳影响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800440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311.土壤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Straw retur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organic carbon in fluvo-aquic soil. However, its biological driving mechanism is not yet clea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il ecosystem, soil micro-food web participates in many ec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organic carbon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cycling. In this project, the micro-food web of fluvo-aquic soil after the long-term straw returning will be studied in a microcosm with 13C isotope-labeled corn straw return. Cobalt-60 gamma (Co60γ) irradi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remove all nematodes in the soil. And then, nematodes suspension with different densities wil be added again in order to investgat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nematodes and the microorganisms. The aims of this study are to understand (1)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oil nematodes and microorganisms in soil micro-food webs, (2) the mechanisms of these interactions on the stabil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3) the functional groups involving in keeping soil organic carbon stability. The result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tudy of biological carbon fixation in farmland ecosystems.
秸秆还田是提升潮土有机碳含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生物学驱动机制尚不清晰。土壤微食物网(Soil micro-food web)作为土壤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参与有机碳分解和养分循环等诸多生态过程。本项目以长期秸秆还田潮土微食物网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法,外源添加13C同位素标记玉米秸秆还田。采用钴60伽马射线(Co60γ)辐照法进行土壤线虫的剔除和添加试验,探讨土壤微食物网内土壤线虫和微生物的互作关系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作用机制,筛选提高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功能团,为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固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外源有机碳输入是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提升土壤有机质水平的同时,能够为土壤生物提供大量碳源。本研究基于室内模拟实验,重点开展了针对长期秸秆还田农田潮土,不同线虫密度、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微食物网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的影响研究,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探究外源秸秆碳在土壤微食物网不同营养级间的流动途径。主要结论如下:秸秆还田处理能够显著改变土壤微食物网的群落结构,并通过微食物网间的营养级联效应,促进食细菌线虫的生长。在土壤微食物网可承受的限度内,秸秆还田后不会影响土壤有机碳的总量,但提高了微生物碳含量,通过微生物的激发效应和食物网的续埋效应形成“以旧换新”的能力,一部分的秸秆碳会代替土壤原有的有机碳固定下来;并且这种“换新”能力与秸秆输入量密切相关,秸秆还田量越高,新生成的有机碳中来源于秸秆的组分越多。外源秸秆碳输入后土壤微食物网中同时存在“上行效应”和“下行效应”,促进了外源秸秆碳在土壤微食物网中的流动过程。该研究为探明秸秆还田土壤生态过程的生物调控机制、提升农田潮土地力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硬毛粗盖孔菌产漆酶条件优化及其对日落黄的降解作用
  •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9.10.022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食品工业科技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丽丽;张志平;王光路;杨旭;张靖楠
  • 通讯作者:
    张靖楠
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麻疯树籽油工艺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粮食与油脂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靖楠;邱树毅
  • 通讯作者:
    邱树毅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烟杆酶解产糖和结构特征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轻工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丽丽;张志平;王光路;杨旭;张靖楠
  • 通讯作者:
    张靖楠
玉米秸秆暗发酵产氢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云南化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明会会;张靖楠;昌行行;江宝炫
  • 通讯作者:
    江宝炫
土壤线虫生态毒理学研究现状及展望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生态毒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靖楠;梁文举;李琪
  • 通讯作者:
    李琪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