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绝对形变势的共轴纳米线的能带设计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11004128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19.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A20.凝聚态物理
- 结题年份:2013
- 批准年份:2010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1-01-01 至2013-12-31
- 项目参与者:洪峰; 徐飞; 时婷婷; 屈国辉; 丁虎;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绝对形变势是描述电子-声子相互作用以及能级位置随晶格体积变化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在量子阱和纳米晶材料的能带设计中有重要应用。本项目中我们通过采用同质超晶格以及晶体Harmonic函数展开的方法,成功解决了第一性原理计算中两个不同体系之间的能级不能直接比较的历史难题,并给出了计算各种非极性以及极性半导体绝对形变势的方法,使得绝对形变势作为一种新的物理参数在将来的材料设计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本项目中我们将计算所有II-VI、III-V、IV以及部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导带底和价带顶的绝对形变势,并根据计算的绝对形变势进一步计算各种半导体材料在平衡体积下的能带偏移。通过分析两两半导体材料导带底和价带顶的相对位置,以及共轴纳米线内外壳层的形变对导带底和价带顶能级位置的影响,从各种半导体材料中选择合适的内外壳层材料,使这种共轴纳米线能够应用于可见光催化分解水。
结项摘要
在本项目资助下完成了共轴纳米线可见光催化分解水的能带设计。通过计算得到的IV,III-V和II-VI半导体平衡体积下导带底和价带顶的相对位置,我们对所有满足条件的半导体材料进行筛选。利用绝对形变势数据对形变引起的能带位置变化进行计算,找到了几组满足可见光催化分解水的共轴纳米线材料:AlN/AlAs(1.8eV), GaN/GaP(1.5eV) , GaN/InN(1.8eV), CdS/CdSe(2.1eV), ZnSe/CdSe(1.9eV)。其最小带隙都在可见光范围,同时导带底和价带顶的位置也和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匹配。其中GaN/InN和ZnSe/CdSe最有希望,InN实验测得的带隙要小于理论值,而ZnSe和CdSe可以组成ZnCdSe的三元化合物,可以更灵活的调节带隙。对于氧化物半导体,我们认为基于界面的中间带设计是最可行的方案。本项目主要对Si和ZnO两种半导体材料的界面进行了研究。计算了Fe在Si sigma3(112)晶界的分凝,发现Fe原子处于晶界五环顶端的替代位置,和实验观察一致,分凝能为0.36eV。Fe原子在晶界的分凝,自发的形成稳定的Fe-Si原子链。在铁磁有序情况下,晶界表现出半金属性质,自旋向下带隙为0.20eV。在ZnO sigma7晶界的研究中发现,晶界处O原子的悬挂键在带隙中产生深能级,对载流子复合产生影响。Oi进入晶界后和界面O的悬挂键成键,发生电荷转移,并在带隙中形成深能级。在p型情况下,Oi的电荷完全被晶界O原子屏蔽,并不会如文献报导中的在界面层产生肖特基势垒。Vzn在界面处的形成能下降1.9eV,接近0eV,甚至比施主Ho的形成能还低0.20eV。意味着在热力学平衡下晶界处有大量Vzn产生。从电离能看,界面处Ho的电离能变大,为0.25eV,不能有效给导带提供电子。在考虑界面能带偏移的影响后 ,Vzn为浅的受主。我们认为Vzn是ZnO界面p型导电层的真正起源。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First-principles studies of the electronic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6H-SiC
6H-SiC电子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Phys. B.
- 影响因子:--
- 作者:谢长坤;徐彭寿;徐法强;潘海斌;李拥华
- 通讯作者:李拥华
MoO_3/Si界面区钼掺杂非晶氧化硅层形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DOI:10.7498/aps.68.20190067
- 发表时间:2019
- 期刊: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陈东运;高明;李拥华;徐飞;赵磊;马忠权
- 通讯作者:马忠权
MoO 3 /Si界面区钼掺杂非晶氧化硅层形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DOI:10.7498/aps.68.20190067
- 发表时间:2019-05-20
- 期刊:IEEE Journal of Photovoltaics
- 影响因子:3
- 作者:陈东运;高明;李拥华;徐飞;赵磊;马忠权
- 通讯作者:马忠权
掺杂非晶氧化硅薄膜中三元化合态与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 DOI:--
- 发表时间:2017
- 期刊: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万亚州;高明;李勇;郭海波;李拥华;徐飞;马忠权
- 通讯作者:马忠权
水在金红石型TiO_2(110)表面 阶梯边缘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2
- 期刊:中国科学:化学
- 影响因子:--
- 作者:洪峰;徐文娟;倪宇恒;马忠权;李拥华;徐飞
- 通讯作者:徐飞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