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19q染色体杂合性缺失的胶质瘤细胞系-合成致死药物筛选模型的创建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301988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1826.肿瘤学研究新技术与新方法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Oligodendrogliomas are rare primary malignant brain tumors, and 50-70% of these tumors harbor a 1p/19q chromosomal deletion. Recent studies suggest this aberration arises from an imbalanced reciprocal translocation, t(1;19)(q10;p10). Patients with this co-deletion respond better to chemotherapy and/or radiotherapy and have longer recurrence free survival, but the mechanism remains unknown. The development of isogenic cell lines for this disease will prove a critical tool for elucidating the mechanism(s). However, construction of such cell lines has been technically challenging, in part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model the 1p/19q whole-chromosome arm losses. In this application, we propose to create a panel of glioma cell lines with a Cre/loxP-inducible (1;19)(q10;p10) translocation. LoxP sites with flanking antibiotic and fluorescent protein selection genes will be inserted into the 1p and 19q chromosome arms using established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rAAV) gene targeting techniques. Then,these inducible cell lines will be characterized sequentially by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 and cDNA microarray gene profiling studies, in order to confirm that they accurately model the 1p/19q co-deletion seen in primary oligodendroglioma tumors. Finally, we will validate our novel inducible cell lines in a pilot synthetic lethal drug screen for inhibitors of 1p/19q co-deleted glioma cells.
少突胶质细胞瘤是一类较少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其中50-70%含有1p/19q染色体的杂合性缺失。近年研究表明此染色体的异常源于t(1;19)(q10;p10)的不平衡易位。该染色体缺失与病人对化疗的敏感性和化疗后的不复发生存时间延长呈明显正相关,但产生其有利效果的原因尚不清楚。模拟少突胶质细胞瘤1p/19q 全染色体臂的缺失建立细胞模型是一种理想的研究其保护机制和进行药物筛选的手段。但因其技术性挑战较大,目前世界上尚没有具备1p/19q染色体杂合性缺失特征的胶质细胞瘤的等基因细胞系。本研究将通过rAAV基因靶向技术与Cre/loxP系统诱导建立一系列有(1;19)(q10;p10)染色体易位的胶质细胞瘤细胞系。然后用FISH,CGH,cDNA 微阵列等方法验证所创建的模型的正确性。最后,用一个初步的合成致死药物筛选发现1p/19q染色体杂合性缺失胶质瘤细胞的抑制物以证实此模型的可用性。

结项摘要

本项目原拟通过rAAV基因靶向技术与Cre/loxP系统诱导建立一系列有(1;19)(q10;p10)染色体易位的胶质细胞瘤细胞系。但在实验进展的实际过程中发现通过rAAV基因靶向技术与Cre/loxP系统诱导建立一系列有(1;19)(q10;p10)染色体易位的胶质细胞瘤细胞系技术难度较大,有鉴于自2013年以来,作为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的CRISPR/Cas9系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应用,该系统的文献多次发表在Nature等高影响因子期刊上,且Torres等人于2014年发表文献,报道CRISPR/Cas9系统成功致使靶染色体双链断裂,产生易位,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借鉴。经反复实验验证及与相关技术人员多次沟通后,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调整后的实验方案依旧旨在建立一系列有(1;19)(q10;p10)染色体易位的胶质细胞瘤细胞系,但将采用CRISPR/Cas9系统取代原计划的rAAV基因靶向技术,细胞系建成后,仍将用FISH,CGH,cDNA微阵列等方法验证其正确性,最后用合成致死药物筛选证实此模型的可行性。本课题组通过设计获取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通过质粒转染至单倍体HAP1细胞株中,Puro药筛后提取细胞gDNA,然后使用限制性内切酶TaqαI、GeneArt® Genomic Cleavage Detection Kit分别检测1p和19q两条染色体的靶位点剪切编辑率,并依此确定后续PCR扩增的检验样本量。然后采用无限稀释法将转染并药筛后的细胞种至96孔板,形成单克隆细胞,提取单克隆细胞g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验证细胞在CRISPR/Cas9系统的编辑下,存在1p/19q靶位片段的缺失,证实在HAP1细胞株成功创建1p/19q染色体缺失。本课题组在拥有单倍体细胞株中成功构建1p/19q染色体缺失的经验与基础后,下一步将通过CRISPR/Cas9系统在多倍体细胞HEK293、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细胞U373、人脑少突胶质细胞瘤细胞HS683中创建1p/19q染色体的缺失,为下一步的1p/19q染色体缺失机制研究、具有1p/19q染色体缺失胶质瘤的合成致使药物治疗提供实验平台与基础。我们的长远目标在于将在胶质瘤中针对IDH1突变和1p/19q联合性缺失的靶向药物投入到一期临床试验中。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Comparison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DNA sequenc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IDH1 mutations in gliomas
免疫组织化学和 DNA 测序检测胶质瘤 IDH1 突变的比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Neuro-Oncology
  • 影响因子:
    15.9
  • 作者:
    Yingjie Zou;Harrison Xiao bai;Zhili Wang;Li Yang
  • 通讯作者:
    Li Yang
Reoperation for Recurrent High-Grade Glioma: Does Tumor Genetics Play a Role?
复发性高级别胶质瘤的再手术:肿瘤遗传学起作用吗?
  • DOI:
    10.1227/neu.0000000000000666
  • 发表时间:
    2015-04-01
  • 期刊:
    NEUROSURGERY
  • 影响因子:
    4.8
  • 作者:
    Zhao, Xin;Bai, Harrison X.;Yang, Li
  • 通讯作者:
    Yang, Li
原发性脑胶质瘤基因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利;邹莹洁;黄湘艳;谭利明
  • 通讯作者:
    谭利明
Safety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brain biopsy in HIV patients: a case series and meta-analysis of 1209 patients
HIV 患者脑活检的安全性和诊断价值:1209 名患者的病例系列和荟萃分析
  • DOI:
    10.1136/jnnp-2015-312037
  • 发表时间:
    2016-07-01
  • 期刊: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AND PSYCHIATRY
  • 影响因子:
    11
  • 作者:
    Lee, Ashley M.;Bai, Harrison X.;Yang, Li
  • 通讯作者:
    Yang, Li
髓内星形胶质瘤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利;邹莹洁;黄湘艳;谭利明
  • 通讯作者:
    谭利明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A New Multi-Dimensional Data-Space Placement Algorithm
一种新的多维数据空间放置算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软件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谭郁松;杨利;周兴铭
  • 通讯作者:
    周兴铭
数据库并行处理技术中的几个问题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计算机学报(增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利;周兴铭
  • 通讯作者:
    周兴铭
江西省特发性矮小症与IGF-1R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玉;黄慧;余珍;王伟;杨利;黄薇;谢理玲
  • 通讯作者:
    谢理玲
基于扰动因子GM(1,N)模型优化算法及其应用
  • DOI:
    10.13990/j.issn1001-3679.2019.01.001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江西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詹棠森;汪子婷;杨利
  • 通讯作者:
    杨利
不同标准照明体光源对正常舌色色度学参数的影响研究 [J] 2012,35(1): 33-37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利;许颖;曾常春
  • 通讯作者:
    曾常春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杨利的其他基金

运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选择适合血管内治疗的大血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物到人的迁移学习
  • 批准号:
    81971696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