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自由度两鳍推进自主仿生机器鱼基础理论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61663020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3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F0309.机器人学与智能系统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existing two pectoral fin propulsion biomimetic-robotic fishes mostly achieve theirs basic swimming mode by flapping motion, feathering motion, and theirs compound motion. But theirs performance indexes such as swimming speed and maneuverability are far away the expected one. One of important reasons may be that the pectoral fin with one or two degrees of freedom (DOF) cannot simulate the motion of the fish. For this purpose, this project is devoted to develop an autonomous biomimetic-robotic fish which propelled by two pectoral fins with multiple DOF, flexible body with multiple links and caudal fin, which can be used to detect the water environment of Northwest of china.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1) The propulsion mechanism of pectoral fin are first designed such that the lead-lag motion, flapping motion, feathering motion, and theirs compound motion can be achieved simultaneously. Then the flexible body with multiple links and the caudal fin are designed, too. Finally, the control systems of the proposed robotic fish are designed. (2) The kinematics models are established for the propulsion mechanism of pectoral fin and flexible body/caudal fin, respectively. Then, the hydrodynamics models are proposed for pectoral fin by using the micro-element analysis method and for flexible body/caudal fin by the fluid theory of fishes driven by BCF,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 shape and flexibility of pectoral fin and caudal fin are optimized. (3) For the cases of driven by pectoral fin, flexible body/caudal fin, or the combination of them, each swimming mode i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desired resultant force and resultant moment. Combined with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each swimming mode is further partitioned into different gears.
调研表明,现有两鳍推进机器鱼大都通过两侧胸鳍摇翼运动、上下拍翼运动、或两者复合运动实现其游动模态,但在游速、机动性等方面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其中胸鳍自由度数较少,无法更好地模拟真实鱼类胸鳍运动方式是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本项目拟研制一款兼具多自由度胸鳍、多关节柔性身体及尾鳍,可用于西北地区水环境监测的自主仿生机器鱼,内容包括: (1) 设计能实现摇翼运动、上下拍翼运动、前后拍翼运动以及三者复合运动的胸鳍推进机构、以及相应多关节柔性身体及尾鳍;并完成控制系统设计。(2) 针对胸鳍、柔性身体/尾鳍推进机构,分别建立运动学模型,进而采用微元分析方法建立胸鳍推进水动力学模型,利用BCF推进理论建立身体/尾鳍推进水动力学模型;完成胸鳍/尾鳍形态优化。(3) 分别针对胸鳍、柔性身体/尾鳍单独及协同推进情形,根据各游动模态所需合力和合力矩条件,确定其所对应的运动学参数集,并结合实验结果,完成各模态档位划分。

结项摘要

高推进效率、高机动性的水下仿生机器人是完成众多水下作业的重要装备,是机器人研究的重要分支。本项目以两鳍推进仿生机器鱼为研究对象,针对多自由度推进机构设计、复合推进方式、以及自主控制方法等内容展开研究,项目执行期内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EI收录期刊论文8篇:会议EI收录论文5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8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件,甘肃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 设计了多种具有上下拍翼、前后拍翼和摇翼等3个自由度的仿生机器鱼刚性胸鳍,以此为基础完成了多款仿生机器鱼设计,并完成了样机试制。所设计机器鱼以两个多自由度刚性胸鳍、柔性身体以及尾鳍为推进机构,具有丰富的推进模式;(2). 以所研制放生机器鱼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前后拍翼、上下拍翼、摇翼、柔性身体及尾鳍协同推进机理。CFD水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推进模式结合了中央鳍/对鳍和身体/尾鳍推进模式的特点,具有较好的游动稳定性、小的转弯半径和高机动性;(3). 以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所研制仿生机器鱼直游、转弯、以及定深控制方法。在转弯性能研究中,以多自由度胸鳍推进仿生箱鲀机器鱼为对象,研究其在单侧胸鳍推进、两侧胸鳍协同推进、以及单侧胸鳍与尾鳍协同推进等多种情形下的转弯特性.给出了单侧胸鳍推进、单侧胸鳍/尾鳍协同推进时机器鱼实现给定半径转弯以及原地转弯的条件;在定深控制中,根据深度误差的大小将定深控制过程分解为趋近阶段与巡游阶段,给出了一种基于中枢模式发生器(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CPG)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闭环运动控制方法,提高了机器鱼趋向期望深度的速度并减小了在期望深度巡游时的稳态误差;(4). 针对多仿生机器鱼编队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一致性算法的多仿生机器鱼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案。以上结果对两鳍多自由度仿生机器鱼的协同推进机理和控制方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后续研究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6)
专利数量(8)
Tu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biomimetic robotic fish driven by two degrees of freedom of pectoral fins and flexible body/caudal fin
胸鳍和柔性体/尾鳍二自由度驱动仿生机器鱼的转向特性
  • DOI:
    10.1177/1729881417749950
  • 发表时间:
    2018-01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ROBOTIC SYSTEMS
  • 影响因子:
    2.3
  • 作者:
    Li Zonggang;Ge Liming;Xu Weiqiang;Du Yajiang
  • 通讯作者:
    Du Yajiang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机械臂神经网络滑模控制
  • DOI:
    10.14107/j.cnki.kzgc.20200015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控制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百寿;杜亚江;李宗刚;陈引娟
  • 通讯作者:
    陈引娟
基于最大空闲时间的分布式巡逻机器人数量优化
  • DOI:
    10.16451/j.cnki.issn1003-6059.202004010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云涛;李宗刚;杜亚江
  • 通讯作者:
    杜亚江
基于调节/观测时间的自抗扰控制器参数整定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控制与决策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葛立明;李宗刚;王世伟;杜亚江
  • 通讯作者:
    杜亚江
基于Voronoi和虚拟力的多机器人持续监控研究
  • DOI:
    10.14107/j.cnki.kzgc.20190580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控制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袁国栋;李宗刚;杜亚江;陈引娟
  • 通讯作者:
    陈引娟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约束阻尼柱壳结构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船舶力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石慧荣;罗冠炜;高溥;李宗刚;张军平
  • 通讯作者:
    张军平
聚合硫酸铝改性矿渣硅酸盐水泥水化及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硅酸盐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伟;李宗刚;李博
  • 通讯作者:
    李博
基于有限元的裂纹齿轮寿命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石慧荣;李宗刚;张军平
  • 通讯作者:
    张军平
主动约束阻尼梁的分段线性二次规划自适应减振控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机械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石慧荣;高溥;李宗刚;张军平
  • 通讯作者:
    张军平
基于预测控制的一阶多智能体包围控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楠;高溥;李宗刚
  • 通讯作者:
    李宗刚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宗刚的其他基金

不确定网络化系统鲁棒一致性的分析与综合
  • 批准号:
    61064008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24.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