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别在俯冲和折返过程中的元素和同位素行为及其PTt轨迹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27303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308.岩石地球化学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Previous researches suggested that the North Dabie Complex Zone (NDZ) experienced Triassic deep subduction as well as high-T metamorphism and multistage exhumation, resulting in the common formation of multiple decompression textures and the extremely rare preservation of former UHP metamorphic evidence. Moreover, elements and isotopic systems in minerals must have completely re-equilibrated or unequilibrated, and petrolog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records for different metamorphic stages have partly or event completely removed from the eclogites and related high-grade rocks during retrogression. As a consequence, it is difficult to precisely recognize the metamorphic processes of the NDZ. Therefore, a combined study in the project will be carried on petrological geochemistry and geochronology of the NDZ by the further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he samples previously collected from the applicants. In light of petrological and element-geochemical study, the pressures and temperatures at different metamorphic stages will be defined by means of conventional thermobarometry and quantitative pseudosection analysis, and Ti-in-zircon and Zr-in-rutile thermometers on the eclogites and related rocks in the region. Element and isotope behavior of the NDZ during subduction and exhumation will be explored by elemental geochemistry of whole rocks and related minerals combined with zircon (and rutile) U-Pb dating, mineral Sr-Nd dating and amphibole Ar-Ar dating. Based on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is project and published data, we will construct a precise metamorphic PTt path for the NDZ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multi-slice exhumation model for UHP rocks from different slices of deeply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 in the Dabie orogen.
已有研究表明,北大别经历了三叠纪深俯冲以及高温变质作用和多阶段折返,表现出多期减压结构和极少保留超高压变质证据,并造成矿物的元素和同位素发生再平衡或不平衡以及不同变质阶段的岩石学和年代学等记录已部分或完全消失,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北大别所经历过程的识别与准确认识。针对存在的问题,本项目拟通过详细野外调查与采样以及申请者已积累的样品,开展北大别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通过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应用相平衡以及锆石中Ti和金红石中Zr温度计等综合方法来限定北大别榴辉岩及相关岩石在不同变质阶段的PT条件。通过全岩和矿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合锆石(和金红石)U-Pb定年、矿物的Sr-Nd同位素定年以及角闪石的Ar-Ar定年等,探讨北大别在俯冲和折返期过程中的元素和同位素行为。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并结合已发表的资料,确定北大别的变质PTt轨迹,进一步修正或完善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差异折返机制。

结项摘要

针对研究计划和拟解决的科学问题,本项目通过详细野外调查与采样以及申请者已积累的样品,开展了北大别不同地点榴辉岩、片麻岩和混合岩等的变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通过岩相学研究,应用传统温压计、相平衡模拟以及锆石中Ti 和金红石中Zr 温度计等综合方法限定了北大别榴辉岩及相关岩石在不同变质阶段的P-T 条件,证明北大别榴辉岩经历了多阶段> 850 °C的高温变质作用和折返期间经历了多阶段麻粒岩相变质叠加(包括折返早期-表现为榴辉岩相变质之后绿辉石三阶段连续减压分解形成的麻粒岩相后成合晶:即透辉石+斜长石(Sy1)、透辉石+斜长石+紫苏辉石(Sy2) 和斜长石+紫苏辉石+角闪石+透辉石(Sy3),对应的P-T条件分别为1.6–1.98 GPa/899–987 °C、1.1–1.3 GPa/850–890 °C和0.8–1.0 GPa/850–930 °C,以及碰撞后山根垮塌期间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重建了榴辉岩从俯冲到折返期间的完整P-T-t轨迹。同时,证明北大别榴辉岩及片麻岩经历了折返初期的减压脱水熔融和碰撞后燕山期有水加入的加热熔融(水致熔融)作用并确定了它们发生的时代(分别为206–209 Ma和130–143 Ma)和P-T条件(分别为800–830 °C/10–13 kbar和>750 °C/9.4–10 kbar)。通过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合锆石(和金红石)U-Pb 定年、矿物的Sr-Nd 同位素定年以及角闪石的Ar-Ar 定年等,查明了北大别榴辉岩的原岩性质和岩石成因,探讨了北大别在俯冲和折返过程中的元素和同位素行为。此外,发现碰撞后形成的变质闪长岩,查明北大别存在两类不同产状、分别含蓝刚玉和红刚玉的片麻岩。因此,这些成果为进一步理解北大别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深熔作用的期次与发生的条件提供了新的关键性证据与制约。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pplication of Ti-in-zircon and Zr-in-rutile thermometers to constrain high-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in eclogites from the Dabie orogen, central China
应用锆石钛和金红石锆温度计抑制大别造山带榴辉岩高温变质作用
  • DOI:
    10.1016/j.gr.2013.10.011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Gondwana Research
  • 影响因子:
    6.1
  • 作者:
    Deng Liangpeng;Gu Xiaofeng;Groppo C.;Rolfo F.
  • 通讯作者:
    Rolfo F.
超高压变质带中的变质不均一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姜为佳;刘贻灿
  • 通讯作者:
    刘贻灿
北大别的多阶段高温变质作用与部分熔融及其地球动力学过程和大地构造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地质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邓亮鹏;古晓锋;Groppo C.;Rolfo F.
  • 通讯作者:
    Rolfo F.
Neoproterozoic low-grade metagranites and metabasites in the Dabie orogen: Implications for detachment within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 and multi-slice exhumation
大别造山带新元古代低品位变花岗岩和变碱岩:俯冲大陆壳内拆离和多片折返的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Acta Geolog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
  • 作者:
    Liu Lixiang;Gu Xiaofeng;Deng Liangpeng;Liu Jia
  • 通讯作者:
    Liu Jia
大别造山带三叠纪低级变质的新元古代火成岩:俯冲陆壳表层拆离折返的岩片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理湘;古晓锋;邓亮鹏;刘佳
  • 通讯作者:
    刘佳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大别山宿松变质带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成分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远;刘贻灿;杨阳;邓亮鹏
  • 通讯作者:
    邓亮鹏
大别山南部宿松杂岩的U-Pb锆石和Ar-Ar角闪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江来利;吴维平;刘贻灿;李惠
  • 通讯作者:
    李惠
6. 大别山北部榴辉岩的退变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贻灿;徐树桐;李署光;陈冠宝
  • 通讯作者:
    陈冠宝
深俯冲地壳的折返: 研究现状与展望
  • DOI:
    10.1360/sste-2019-0307
  • 发表时间:
    2020-07
  • 期刊: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贻灿;张成伟
  • 通讯作者:
    张成伟
北大别的高温超高压变质作用与多阶段折返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贻灿;古晓锋;邓亮鹏
  • 通讯作者:
    邓亮鹏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贻灿的其他基金

大别山宿松变质带的岩石学和年代学
  • 批准号:
    42372059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3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北淮阳带东段前中生代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岩石学及年代学研究
  • 批准号:
    42072059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63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华北东南缘五河杂岩的时代和岩石成因及其变质交代过程中的同位素行为
  • 批准号:
    41773020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大别山北淮阳带西段新元古代浅变质外来岩片的岩石组成及其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 批准号:
    40973043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5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大别山镁铁质下地壳俯冲成因榴辉岩的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 批准号:
    40572035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4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