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DYNC1H1突变体在运动与感觉神经元选择性变性中的作用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17118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0912.神经退行性变及相关疾病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1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2-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运动与感觉神经元变性存在选择性,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研究表明,编码逆行性轴索运输的胞质动力蛋白dyneinⅠ型重链蛋白(DYNC1H1)的基因点突变小鼠Loa和Cra1与运动神经元变性有关;而将这些小鼠与运动神经元病SOD1突变小鼠杂交可显著延长后者的生存时间。而我们发现,DYNC1H1基因不同位点的缺失突变Swl小鼠仅有感觉神经元的变性;同样与SOD1突变小鼠杂交却不能延长其生存时间。Swl、Loa与Cra1均在DYNC1H1结合区域的不同位点,因此我们推测DYNC1H1结合区功能的改变可能是导致运动或感觉神经元选择性变性的关键机制。本课题通过构建含有不同Dync1h1基因突变位点的全序列质粒,拟采用基因学与蛋白组学技术探究不同DYNC1H1突变体对选择性运动和感觉神经元生存与轴索运输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dynein依赖的神经元变性病dyneinopathy的发病机制打下基础。

结项摘要

运动与感觉神经元变性存在选择性,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前期我们与其他组研究发现,DYNC1H1的Swl突变杂合小鼠仅有早发的感觉神经元的变性;而同样基因的Loa与Cra突变有早发的感觉神经元变性与晚发的运动神经元变性。我们推测,DYNC1H1结合区功能的改变可能是导致运动或感觉神经元选择性变性的关键机制。前期已经成功构建分别带有Swl、Cra、Loa突变位点的900bp~3540bp区域碱基序列的表达质粒,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表明DYNC1H1不同突变体在293T细胞中二聚体化能力无显著性差异,可能并不是通过影响DYNC1H1二聚体化能力导致选择性神经元变性。本课题将不同质粒电转入胚胎12.5天小鼠脊髓背根神经节(DRG)与胚胎18.5天皮层运动神经元,培养48小时后观察神经元的生存数量与轴突长度。结果表明,在表达不同Dync1h1突变片段的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中均出现轴突长度与存活神经元数量的差异(p<0.05)。通过在293T细胞中过表达pcDNA3.1-FLAG-Swl、-Cra、-Loa,蛋白纯化后连接于带FLAG抗体的亲和树脂上作为“诱饵”,分别与小鼠胚胎12.5天DRG细胞裂解液混合后,Co-IP后获得与不同DYNC1H1突变体结合“货物”蛋白。通过QSTAR XL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与iTRAQ技术定量分析与鉴定具有差异表达的蛋白。初步结果显示,这些表达差异“货物”蛋白大多为线粒体功能或应激相关的蛋白。以上结果表明,不同Dync1h1基因突变对运动神经元与感觉神经元的影响是不同的,可能与线粒体或应激相关的蛋白运输障碍有关。对于不同DYNC1H1突变体在体内对运动神经元与感觉神经元功能的不同影响,我们应用CRISPR/Cas9技术在斑马鱼中对dync1h1基因进行定位编辑。表型鉴定提示,dync1h1杂合突变斑马鱼发育较野生型斑马鱼无明显异常;而dync1h1纯合突变斑马鱼胚胎正常形态发育受到严重抑制,脊髓肿胀,脊椎神经元数目显著减少,背部血管存在发育畸形,并于5~6dpf死亡。这为今后在体研究不同DYNC1H1突变体在神经元选择性变性机制中打下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多重连接探针依赖扩增技术在PMP22全基因分析中的应用比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钱亭;吕俊兰;杨尧;张文川
  • 通讯作者:
    张文川
Cytoplasmic dynein: a key player in neurodegenerative and neurodevelopmental diseases
细胞质动力蛋白:神经退行性和神经发育疾病的关键参与者
  • DOI:
    10.1007/s11427-014-4639-9
  • 发表时间:
    2014-04-01
  • 期刊: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 影响因子:
    9.1
  • 作者:
    Chen Xiang-Jun;Xu Huan;Liu Yaobo
  • 通讯作者:
    Liu Yaobo
与细胞质动力蛋白相关神经系统变性病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毅;陈向军
  • 通讯作者:
    陈向军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低温氮吸附法和压汞法的煤样孔隙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煤炭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戚灵灵;王兆丰;杨宏民;陈向军;QI Ling-ling1,WANG Zhao-feng1,2,YANG Hong-min1,2,C;2.Henan Provincial Key Lab of Gas Geology;Gas
  • 通讯作者:
    Gas
重症肌无力共同数据元编制及其在表型研究中的意义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海峰;黄雨;陈向军
  • 通讯作者:
    陈向军
注水对煤层吸附瓦斯解吸影响的试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煤炭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向军;程远平
  • 通讯作者:
    程远平
穿层钻孔“两堵一注”囊袋式快速封孔自动测压技术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煤矿安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宏民;杨峰峰;陈向军
  • 通讯作者:
    陈向军
柠条塔煤矿110工法采空区漏风规律及防治对策
  • DOI:
    10.13301/j.cnki.ct.2018.02.054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煤炭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军;周开放;陈向军;王亚军;朱珍;周鹏
  • 通讯作者:
    周鹏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陈向军的其他基金

TBK1/OPTN寡基因突变负荷导致ALS运动神经元变性的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2371431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47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轴浆运输蛋白DYNC1H1突变体在遗传性感觉神经病中的致病机制
  • 批准号:
    30870873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