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钢高温形变后的淬火-配分-回火处理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51071101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3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E0101.金属材料设计、计算与表征
- 结题年份:2013
- 批准年份:2010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1-01-01 至2013-12-31
- 项目参与者:余宁; 唐建毅; 张柯; 王颖;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以淬火-配分-回火(Q-P-T)取代传统高温形变淬火中的淬火-回火(Q&T)工艺,揭示高强度钢中奥氏体状态(形变态或再结晶态)对Q-P-T处理时马氏体相变、碳配分与碳化物析出动力学的影响,探索晶体缺陷如位错(形变态奥氏体)和晶粒尺寸(再结晶态奥氏体)在Q-P-T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化的作用,研究处理结束后的微观组织特点及其与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对比传统高温形变淬火处理与本工艺在材料强韧化方面的差异及其内在原因;结合传统高温形变与新型Q-P-T热处理工艺流程,获得优化的工艺参数,为拓展Q-P-T工艺到高强度热轧板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由此揭示新型Q-P-T热处理对高强钢强韧化的物理本质及控制因素。
结项摘要
课题系统研究了低中碳经轧制后淬火-配分-回火(Q-P-T) 钢的加工工艺、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之间的关系,并着重与传统淬火-回火(Q&T)工艺进行了对比,从调控显微组织的角度揭示了Q-P-T钢兼具高强度与高塑性的机理。经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观察,并与相变诱发塑性(TRIP)钢和Q&T钢进行对比,提出了组织优化设计的3M模型,即多相复合(multiphase)、结构亚稳(metastable)和多尺度共存(multiscale),是获得高强度与高塑性并存的优选结构;发现Q-P-T钢塑性形变早期,残余奥氏体会接纳自马氏体内滑移过来的位错,软化马氏体并增强其与残余奥氏体的协同变形能力,由此提出了残余奥氏体增塑的新机制DARA(Dislocation Absorption by Retained Austenite)效应;系统研究了Q-P-T钢的温度稳定性,结果表明仅当温度高于300C时试样的力学性能才因残余奥氏体的减少和脆性渗碳体的析出而显著恶化,在此之前即使冷到-70C,由于残余奥氏体的稳定存在,以及马氏体基体的强度未发生显著变化,试样均能维持甚至高于室温时的强度或塑性;经冷轧和热轧后Q-P-T处理,发现形变与热处理结合能显著细化和改善显微组织,显著提高Q-P-T钢的强塑积和韧性,特别是显著降低韧脆转折温度;计算研究了碳扩散对低碳钢马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发现碳的扩散行为迟滞马氏体相变,使得相同淬火温度下形成的马氏体量减少,但更接近实验测量的结果。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0)
A new effect of retained austenite on ductility enhancement in high strength bainitic steel
残余奥氏体对高强度贝氏体钢塑性增强的新作用
- DOI:10.1016/j.msea.2012.05.042
- 发表时间:2012-08-30
- 期刊: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TRUCTURAL MATERIALS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 影响因子:6.4
- 作者:Wang, Ying;Zhang, Ke;Rong, Yonghua
- 通讯作者:Rong, Yonghua
残余奥氏体增强低碳Q-P-T钢塑性的新效应
- DOI:10.3724/sp.j.1037.2012.00042
- 发表时间:2012-06
- 期刊:Jinshu Xuebao/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 作者:戎咏华
- 通讯作者:戎咏华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表面凹槽形态对Q-P-T钢成形能力预测的影响
- DOI:--
- 发表时间:2015
- 期刊:机械工程材料
- 影响因子:--
- 作者:龚俊杰;郝庆国;左训伟;郭正洪;陈乃录;戎咏华
- 通讯作者:戎咏华
EBSD在马氏体变体间位向关系测定中的应用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电子显微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张美汉;戎咏华;许为宗;郭正洪;王晓东
- 通讯作者:王晓东
显微组织对SA508 Gr.3钢断裂方式的影响
- DOI:10.13289/j.issn.1009-6264.2018-0524
- 发表时间:2019
- 期刊:材料热处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蒋元凯;李传维;王淑侠;毛晓峰;郭正洪;顾剑锋
- 通讯作者:顾剑锋
B a g a r y a t s k y取向的铁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
- 影响因子:--
- 作者:王志成;郭正洪;戎咏华;陈
- 通讯作者:陈
渗氮层组织调控对42CrMo钢磨损性能的影响
- DOI:10.13289/j.issn.1009-6264.2017-0291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材料热处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文政;王博;郭正洪;顾剑锋
- 通讯作者:顾剑锋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郭正洪的其他基金
合金化共析钢的室温大变形及相变行为
- 批准号:50371057
- 批准年份:2003
- 资助金额:24.0 万元
-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