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调节质子束纵向相干长度及其与氢氮分子碰撞电子俘获反应中的干涉效应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57432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2101.原子分子结构、碰撞与谱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The projectile coherence properties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dynamics of ion-atom or molecule collisions. In the present proposal, we first will develop a precise wien filter to continuously tune the longitudinal coherence length of a proton beam. Then, kinematically complete measurements of 20-50keV proton colliding with hydrogen and nitrogen molecules will be performed using a reaction microscope at the 320kV Heavy Ion Research Facility in Institute of Modern Physics. Emphasis will be given in electron capture and capture dissociation processes. The molecular orientation could be fixed in the dissociative capture reaction. The interference term will be obtained through the scattering angular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s. By quantitativel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ference term and the longitudinal coherent length of proton beam, we hope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ton beam coherence on the collision dynamics.
由于干涉效应的存在,离子束的相干长度会影响其与原子和分子碰撞的动力学过程。本项目拟研制一台精密速度选择器,籍此连续精确调节质子束的纵向相干长度;依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320kV高电荷态离子综合研究平台,利用反应显微谱仪对20-50keV质子束与氢分子、氮分子碰撞单电子俘获和俘获解离反应进行运动学完全测量,其中对俘获解离反应进行靶分子取向,通过两个反应通道散射离子角微分截面,得到相干质子束干涉效应与相干长度的定量关系,系统研究质子束相干性对碰撞俘获反应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结项摘要

由于重离子束的波动性,其横向和纵向相干长度会影响离子束与原子(或分子)碰撞的动力学过程。本项目拟研制一台作为离子束传输相空间动量坐标“狭缝”的速度选择器,从而研究离子束的相干长度在其与双原子分子碰撞俘获解离反应中引入的干涉效应。在本基金项目支持下,设计了一台用于精密调节离子束横向和纵向相干长度的速度选择器。经模拟离子束在速度选择器中的运动轨迹,发现束流通过速度选择器后的横向及纵向相干长度与其几何结构相关。考虑离子束的能量,最终设计完成了一台磁场范围0.1-1T、总功率4kW、可调节能量范围5-100qkeV、动量发散在10^-5至10^-6之间的H+、3He2+、7Li3+和13C6+离子束的速度选择器。依据模拟结果,当速度选择器磁场达到1T时,在其两端边缘处的磁场强度大约0.8T,这给离子束行进轨迹造成很大影响,甚至使得离子束无法进入速度选择器狭缝。经与相关人员讨论及Opera模拟,我们创造性的采用两段式软铁环叠加坡莫合金的设计方式屏蔽磁场的边缘效应。该设计在距磁铁边缘10mm处,0.8T磁场下降至200Gauss,在20mm处,磁场则降至100Gauss。叠加坡莫合金后,理论而言离子束在进入速度选择器之前,几乎感受不到磁场作用力。除此以外,为了摸索未来速度选择器和反应显微成像谱仪结合后开展离子束与双原子分子碰撞俘获解离实验的束流、探测器及飞行时间谱仪(TOF)电压条件,基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EBIS(电子束离子源)和横向反应显微谱仪,开展了质子束与氮气分子碰撞俘获解离实验。实验获得了俘获解离通道的氮离子在动量空间的分布及KER谱。该实验为未来速度选择器和横向反应显微谱仪想结合开展不同离子束横向和纵向相干长度下,离子束与双原子分子碰撞俘获解离动力学实验奠定了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中能He离子与Ar碰撞中的单次两体碰撞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Chinese Physics Letter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瑞田;冯文天;郭大龙;李斌
  • 通讯作者:
    李斌
低能He~(2+)与He原子碰撞转移电离出射电子能谱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0
  • 期刊:
    原子核物理评论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冯文天;马新文;朱小龙;张少峰;刘惠萍;李斌;闫顺成
  • 通讯作者:
    闫顺成
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动量及能量分辨因素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Acta Phys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1
  • 作者:
    郭大龙;马新文;冯文天;张少锋;朱小龙
  • 通讯作者:
    朱小龙
Orientation effect in Ar dimer fragmentation by highly charged ion impact
高电荷离子撞击 Ar 二聚体断裂中的取向效应
  • DOI:
    10.1088/1361-6455/aacfed
  • 发表时间:
    2018-07
  • 期刊:
    Journal of Physics B: Atomic, Molecular and Optical Physic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小龙;闫顺成;冯文天;马新文;啜晓亚;郭大龙;高永;张瑞田;张鹏举;张少锋;赵冬梅;许慎跃;汪寒冰;黄忠魁;钱东斌
  • 通讯作者:
    钱东斌
基于微通道板的多击响应位置灵敏探测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孟令杰;闫顺成;许慎跃;朱小龙;马新文;张少锋;冯文天;刘惠萍;李斌
  • 通讯作者:
    李斌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冯文天的其他基金

低能离子与He原子碰撞转移电离机制实验研究
  • 批准号:
    11004202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2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