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沉降对PGEs迁移的作用机理——以海口为例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867060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3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11.污染物环境行为与效应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The rapid urbanization process let to a rapid increase in city impervious layer area. On the impermeable layer, wet deposition quickly turn into run-off, scouring, and carry a lot of pollutants into the water. It causes a serious threat to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The pollution of PGEs was found late and the research was lagging behind. The main source of PEGs are the motor vehicle VECs emission. The urban impervious layer, especially the road become the main enrichment area of PGEs. The project takes Haikou as the research area, on account of the background of pluviose tropical island, systematically demonstrates the migr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PGEs in the "wet deposition-runoff-receiving water" pollution chain in three aspects: scavenging of PGEs by wet deposition, PGEs flush in impermeable layer by runoff, receiving waters responses on PGEs in runoff. In addition, the study is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wet deposition on the migr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PGEs in urban environment; established PGEs migration model of the chain by numerical diffusion equation. Then, the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and predict the dynamic migr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PGEs during wet deposition period. This study further deepens the research of geochemical process of PGEs. It also provides basic information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 island city.
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使得城市不透水层迅速增加,湿沉降在不透水地面迅速转化为径流,径流冲刷并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对城市水环境造成严重威胁。PGEs的污染性发现较晚且研究滞后,其主要源自机动车催化转化器排放,城市不透水层、特别是道路成为PGEs富集的主要区域。本项目以海口作为研究区,基于其丰沛的降水等热带岛屿自然环境特征,从湿沉降对大气PGEs的削减作用、降雨径流对不透水层沉积物PGEs的冲刷过程、受纳水体对降雨径流PGEs污染的响应三方面系统论证城市环境PGEs在“湿沉降—降雨径流—受纳水体”污染链中的迁移,揭示湿沉降对PGEs迁移的作用机理;利用扩散方程等构建PGEs在污染链的迁移模型,模拟湿沉降时PGEs的迁移过程,预测污染链末端PGEs污染负荷与浓度的动态变化。通过本项研究,可较为深入的阐明PGEs的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同时为热带岛屿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结项摘要

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使得城市不透水层迅速增加,湿沉降在不透水地面迅速转化为径流,径流冲刷并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对城市水环境造成严重威胁。PGEs的污染性发现较晚且研究滞后,其主要源自机动车催化转化器排放,城市不透水层、特别是道路成为PGEs富集的主要区域。本项目以海口为研究区,基于其丰沛的降水等热带岛屿自然环境特征,从湿沉降对大气PGEs的削减、降雨径流对不透水层沉积物PGEs的冲刷、受纳水体对降雨径流PGEs污染的响应三方面系统论证城市环境PGEs在“湿沉降—降雨径流—受纳水体”污染链中的迁移,并构建PGEs在污染链的迁移模型,模拟湿沉降时PGEs的迁移过程,预测污染链末端PGEs污染负荷与浓度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降雨径流初期,可溶态Pd浓度较高,随降雨历时增加及冲刷效应的发生,径流中可溶态Pd逐渐降低;相对于干季,雨季可溶态Pd浓度普遍较低,雨季晴天数短、不透水层污染物累积量少,平均降雨强度大、对径流的稀释作用强是主要原因。 受纳水体可溶态Pd在距排放口7m处对降雨径流的响应最灵敏,响应时间在0-10min左右;悬浮态Pd在距排放口3m处对降雨径流有一定响应,响应时间在15-25min左右,其对降雨径流的响应时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径流的初始冲刷能力;与悬浮态Pd相比,受纳水体可溶态Pd对降雨径流的响应更为明显。城市水环境已形成“湿沉降—降雨径流—受纳水体—河口”污染链;降雨径流Pd运移总量处于整个污染链最高水平,说明降雨径流是整个污染链中Pd输入的主要来源和Pd运移的关键过程;河口首次出现了整个污染链中以悬浮态为主的Pd运移现象;受纳水体与河口对Pd的运移量均小于降雨径流输入,说明城市水环境对于输入的Pd有一定量的吸收和积累,并未全部输出。虽然pH、Cl-、TSS等单个因素对“湿沉降—降雨径流—受纳水体—河口”中的Pd有一定影响,但强相关性出现的概率并不高,这可能是多理化因子对Pd的影响起到了协同作用。本项研究有利于深入认识PGEs的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同时为热带岛屿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红树林湿地植物中Pd的累积特征
  • DOI:
    10.14050/j.cnki.1672-9250.2020.01.016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地球与环境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吉才液;刘玉燕;付博;吴丹;王林;张兰;沈梦晨;付茜茜;何林生
  • 通讯作者:
    何林生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latinum group elements (PGEs) in PM2.5
PM2.5中铂族元素(PGEs)的时间分布
  • DOI:
    10.1007/s10661-021-09706-7
  • 发表时间:
    2022-01
  • 期刊:
    Environ Monit Asses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Liu Haofeng;Ding Fangfang;Liu Yuyan;Wang Zucheng;Shen Yaxing;Zhang Lan;Liu Cheng
  • 通讯作者:
    Liu Cheng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PAEs in urban soils of Changji City, Xinjiang, China
新疆昌吉市城市土壤PAEs分布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 DOI:
    10.30955/gnj.003230
  • 发表时间:
    2020-01
  • 期刊:
    Global NEST Journal
  • 影响因子:
    1.1
  • 作者:
    Liu Yuyan;Ji Caiye;Yu Yongxin;Liu Haofeng;Shen Yaxing
  • 通讯作者:
    Shen Yaxing
乌鲁木齐主城区不透水层(玻璃表面)有机膜中PAEs的污染特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地球与环境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浩峰;刘玉燕;吉才液
  • 通讯作者:
    吉才液
The effect of rainfall runoff on phase partition of palladium in receiving water bodies and the underlying influential mechanism
降雨径流对受纳水体中钯相分配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
  •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21.132109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Chemosphere
  • 影响因子:
    8.8
  • 作者:
    Ding Fangfang;Liu Yuyan;Zhang Lan;Ji Caiye;Wu Dan;Wang Lin;Liu Haofeng
  • 通讯作者:
    Liu Haofe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ascii-font-family: ar-sa;?= mso-bidi-language:= zh-cn;= mso-fareast-language:= en-us;= mso-ansi-lan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干旱区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玉燕;刘浩峰;张兰
  • 通讯作者:
    张兰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西北少数民族贫困县主体功能区划分初探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干旱环境监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玉燕
  • 通讯作者:
    刘玉燕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 zh-cn;= en-us;= 1.0pt;= new= times= ?times= roman?;= ar-sa;?=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干旱区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玉燕;顾宏新;曾何华;曾永明;苗君;程建文
  • 通讯作者:
    程建文
道路灰尘PGEs时间变化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玉燕;刘敏;王玉杰
  • 通讯作者:
    王玉杰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 ar-sa;= zh-cn;= en-us;= 1.0pt;= roman;= new= times= times=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玉燕
  • 通讯作者:
    刘玉燕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玉燕的其他基金

热带河口固液悬浮体系中钯(Pd)的相间分配及其模拟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33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热带河口固液悬浮体系中钯(Pd)的相间分配及其模拟
  • 批准号:
    42261018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3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