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沉积演化及其对地貌演变的约束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802124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6.沉积学和盆地动力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The geomorphic evolution process of Tibetan Plateau is one of the frontier issues in the earth science. The formation of low-relief internally drained plateau hinterland would shed lights on the landscape evolu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rchives of sedimentary basins could provide insights into uplift and denudation processes of the plateau, and hence research on basins analysis is very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uplift of the plateau. As the biggest Cenozoic basin in central Tibet, the Lunpola Basin record considerable information of landform evolution. However, no detailed study has been done on how the basin records respond to the landform evolution. In this work, we will perform detailed stratigraphic and sedimentological study associated with basin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edimentary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ovenance, and reconstruct the paleogeography and paleodrainage of the Lunpola Basin. Combing the comparative study with modern drainage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dimentation and landscape change. Hence to discuss the time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low-relief internal drainage in central Tibet, and provide basis for the uplift history and landscape evolution of Tibetan Plateau.
青藏高原的地貌形成过程是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高原中部内流区域平坦地貌的形成过程对认识高原地貌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盆地沉积作用记录了高原隆升与剥蚀过程,是研究高原隆升及地貌演变的重要手段。伦坡拉盆地作为高原中部最大的新生代盆地无疑记录了高原地貌的演化过程,然而目前对该盆地沉积作用及其与地貌演变的关系尚未开展深入研究。本项目以地层学、沉积学、沉积盆地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伦坡拉盆地沉积充填特征、物源体系、沉积古地理等分析,并结合古今汇水盆地物源体系对比研究,建立沉积作用与地貌演化的关系,探讨高原腹地内流区域平坦地貌的时空演化规律,为全面认识高原隆升过程和地貌演化提供依据。

结项摘要

一定的海拔高度和地势相对平坦的高原面是定义高原地貌的关键要素。全球多个高原的腹地均发育由内流河与湖泊组成的内流水系,这一地貌与水系特征在青藏高原中部尤为明显。查明高原地貌的时空演变过程是全面认识高原形成演化的重要内容,研究人员围绕此问题展开了多年的研究,但是对高原腹地平坦地貌的形成机制与时代的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青藏高原内流水系的沉积物记录了大量有关地貌演变与大地构造演化的信息。然而,目前对于这些河流和湖泊相沉积物的地层学与沉积学研究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对地层沉积时代的认识还有很大的争议,导致无法通过重建古水系来很好地反演高原地貌的时空演变过程。本研究对高原中部的伦坡拉和尼玛盆地晚新生代地层开展了细致的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在伦坡拉盆地发现了多层凝灰岩与沉凝灰岩,结合锆石U-Pb定年结果与地表露头的对比,重建了该盆地约35-9Ma期间的地层格架。对现今流经伦坡拉和尼玛地区汇入西藏最大湖泊色林错的两条西藏最大内流河(扎加藏布和重仓藏布)的河流沙进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通过对比古今水系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和碎屑组分特征,结合伦坡拉和尼玛盆地的古地理重建,提出现今高原中部内流水系的形成时代不晚于晚始新世,且古今水系的展布样式和流域高度相似,相似的水动力条件则表明该区域平缓的地貌特征至少在早中新世时就已经形成。在内流水系长时间的剥蚀作用下,大量剥蚀产物不断地充填流域内的低洼地带,从而降低了流域内的地形起伏,是促使现今高原中部平缓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机制,而高原中部晚新生代流域盆地的演化则可能是下地壳(或地幔岩石圈)中塑性流动过程在地表的响应。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Internal Drainage Has Sustained Low-Relief Tibetan Landscapes Since the Early Miocene
自中新世早期以来,内部排水一直维持着低地势的西藏景观
  • DOI:
    10.1029/2019gl083019
  • 发表时间:
    2019-08-16
  • 期刊: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Han, Zhongpeng;Sinclair, Hugh D.;Cao, Shuo
  • 通讯作者:
    Cao, Shu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西藏阿翁错盆地古近系牛堡组上段烃源岩评价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矿业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韩中鹏;李亚林;孙涛
  • 通讯作者:
    孙涛
西藏羌塘盆地达卓玛地区含油白云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 DOI:
    10.3969/j.issn.1671-2552.2016.02.021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地质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许明;钱信禹;李亚林;韩中鹏;戴敬华
  • 通讯作者:
    戴敬华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韩中鹏的其他基金

青藏高原腹地新生代盆地物源分析及其对高原地貌演变的约束
  • 批准号:
    42172113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