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震接收函数CCP3D叠加技术及对中国大陆东南部MTZ结构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504036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1.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404.地震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With the progress of Earth Sciences, study of only lithosphere can not solve many problems in continental dynamics, we need to understand deeper structures of Earth’s interior. Here we propose a so-called CCP3D stacking scheme of teleseismic receiver functions, which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 (1) using spherical ray parameters instead of plane waves ray parameters and (2) using a 3D seismic velocity model based on the latest results of P-waves and surface wave tomography instead of the global 1D-IASP91 model to calculate direct-P and converted-Ps ray-paths. The scheme has an advantage over the normal common convert point (CCP) stacking method with more accurate projection of receiver function amplitude and no need of pre-stack or post-stack corrections to the receiver functions, especially for imaging of the mantle transition zone (MTZ). In this study, we will use totally 217 permanent broadband seismic stations and apply CCP3D to study MTZ beneath Southeastern China by combining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petrology to estimate temperature and water content variations in the MTZ. Without any doubt, temperature and water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ynamics in the Earth. Therefore, this study will better help us to understand dynamic process in the mantle, including mantle plume/convection, Pacific stagnant slab and water transportation etc, and also continental evolution and dynamic process of the South China Craton.
随着地球科学的发展,对岩石圈的研究已不足以解决大陆动力学中的众多问题,从而依赖来自地球更深部结构的研究。本项目拟提出一种远震接收函数CCP3D叠加技术,此方法特点是:1)以球面波射线参数代替平面波射线参数;2)利用全球最新的P波/面波层析成像三维速度模型代替1D-IASP91模型计算直达P波和转换Ps射线路径。这种改进的优势在于无须在接收函数叠前或叠后做任何校正,就能将其振幅投影到准确的空间位置上,以获得更为可靠的深部结构。在这次研究中,我们将利用中国大陆东南部217个国家地震台网宽频带数据,采用CCP3D叠加技术对区内地幔转换带(MTZ)结构进行成像。在地球内部,温度和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高温高压岩石物理参数,准确获得MTZ内部温度和水含量分布,为我们研究地幔柱/地幔对流、太平洋滞留板片及水运移等地幔内部动力学问题提供了很好地指导意义,也有助于了解华南大陆陆内演化和动力学特征。

结项摘要

随着地球科学的发展,对岩石圈的研究已不足以解决大陆动力学中的众多问题,从而依赖来自地球更深部结构的研究。本项目发展了一种远震接收函数CCP3D叠加技术,此方法特点是:1)以球面波射线参数代替平面波射线参数;2)利用全球最新的P波/面波层析成像三维速度模型代替1D-IASP91模型计算直达P波和转换Ps射线路径。这种改进的优势在于无须在接收函数叠前或叠后做任何校正,就能将其振幅投影到准确的空间位置上,以获得更为可靠的深部结构。在这次研究中,我们利用中国大陆东南部217个国家地震台网宽屏带数据,采用CCP3D叠加技术对区内地幔转换带(MTZ)结构进行成像。并将不连续面起伏的结果结合全球最新层析成像的P波和S波速度模型估算出研究区内地幔转换带中温度异常和水含量变化。所获得的660km深度的不连续面信息清晰的刻画出中国大陆东南部下方太平洋滞留板片的形态,结果揭示滞留板片的西界和南界的位置分别位于113°E和28.5°N,综合地幔转换带中滞留板片的形状和地表地质构造,说明了中国大陆东部新生代拉张与西太平洋的俯冲以及俯冲带向东迁移是息息相关的。计算结果表明滞留板片区域的温度和水含量都要低于周边区域,这个结果说明“冷”的俯冲板片中大部分的水在进入地幔转换带中之前都已经释放在上地幔中。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4)
专利数量(0)
Determine crustal thickness and velocities by using receiver functions and PmP travel times
使用接收器函数和 PmP 传播时间确定地壳厚度和速度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Song Luo;Lupei Zhu;Rong Huang;Yinhe Luo
  • 通讯作者:
    Yinhe Luo
Seismic and Geologic Evidence ofWater-Induced Earthquak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of China
中国三峡库区水诱发地震的地震和地质证据
  • DOI:
    10.1029/2018gl077639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Rong Huang;Lupei Zhu;John Encarnacion;Yixian Xu;Chi-Chia Tang;Song Luo;Xiaohuan Jiang
  • 通讯作者:
    Xiaohuan Jiang
Seismological Evidence for a Remnant Oceanic Slab in the Western Junggar, Northwest China
中国西北准噶尔西准噶尔残留洋板的地震证据
  • DOI:
    10.1029/2017jb015332
  • 发表时间:
    2018-05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
  • 影响因子:
    --
  • 作者:
    Shucheng Wu;Rong Huang;Yixian Xu;Yingjie Yang;Xiaohuan Jiang;Lupei Zhu
  • 通讯作者:
    Lupei Zhu
Detailed Moho geometry beneath southeastern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thinning of continental crust
中国东南部的详细莫霍面几何及其对大陆地壳减薄的影响
  • DOI:
    10.1016/j.jseaes.2015.09.002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 影响因子:
    3
  • 作者:
    Rong Huang;Yixian Xu;Lupei Zhu;Kai He
  • 通讯作者:
    Kai He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层年代框架与沉积-构造演化
  • DOI:
    10.1360/tb-2022-0108
  • 发表时间:
    2022-02
  • 期刊:
    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伟涛;张培震;段磊;张博譞;刘康;黄荣;刘彩彩;张竹琪;郑德文;郑文俊;张会平
  • 通讯作者:
    张会平
吸附存储-间歇放电法氧化甲苯的反应过程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沛涛;何梦林;鲁美娟;黄荣;樊伟龙;吴军良;叶代启
  • 通讯作者:
    叶代启
具有乙氧羰苯氧基、甘氨酸乙酯和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侧链聚膦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遇丽;王宇飞;毕韵梅;黄荣;何峰
  • 通讯作者:
    何峰
复杂地形下北京一次局地雷暴新生和增强机制初探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暴雨灾害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荣;王迎春;张文龙
  • 通讯作者:
    张文龙
纳米TiO_2暴露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 DOI:
    10.7524/aje.1673-5897.20200103002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生态毒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猛;黄荣;席贻龙;项贤领
  • 通讯作者:
    项贤领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