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铝基团簇吸附与解离氢的理论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804264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2104.团簇物理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Hydrogen is an ideal energy source, as it is clean and renewable. However, the storage of hydrogen is a key challeng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hydrogen. A safe, efficient, and economic solid state storage medium with high storage capacity, high recycling capacity and suitable uptake-release kinetics is a crucial prerequisite for the acceptance of hydrogen energy. Aluminum is a kind of lightweight cheap materials with wide applications. The adsorption and dissociation of hydrogen on aluminum and doped-Aluminum clusters have attracted wide interests. This project will study the geometric structures, stabiliti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Cu-doped Al-based clusters. The low energy isomers of Al-Cu clusters will be searched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GA) combined with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The geometrical structures, stabilities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will be discussed in detail. This project will study the properties of H2 molecular adsorption and dissociation on Al-Cu clusters. By doping Cu atoms, the stabilities an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Al-based clusters can be modified. We will design clusters to enhance the adsorption strength and reduce the dissociation energy barrier of the H2 molecular. We will analyze the mechanisms of the adsorption and dissociation of the H2 molecular at the molecular orbital level. This work woul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searching reversible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氢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理想能源,但氢的储存是制约氢能应用的关键问题,寻找具有高的储存密度、良好的热力学性能以及适宜的储放动力学性能的固体储氢材料是解决氢能安全、高效、经济储运的重要途径。铝是一种廉价的轻质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氢分子在铝团簇和掺杂铝团簇表面的吸附和解离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项目将研究过渡金属Cu原子掺杂Al基团簇的几何及电子结构,通过遗传算法结合密度泛函程序对Al-Cu团簇进行全局搜索,分析其几何结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研究Al-Cu复合体系对H2分子吸附和解离的性能,通过对不同尺寸的Al基团簇掺杂不同数目的Cu原子,调控混合团簇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提高H2分子的物理吸附强度,降低H2分子的解离能垒。在分子轨道水平分析H2分子吸附和解离的机制。该工作为寻找具有优良储氢性能的材料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

结项摘要

团簇是介于原子分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多核聚集体,对深刻认识和理解物质转化规律具有重大意义。氢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受到普遍的关注。氢的储存是制约氢能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本项目首先研究了Cu原子掺杂的Al基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随尺寸和价电子数目的演变规律,团簇的幻数特征。研究表明Al-Cu团簇的价电子数目在20和40附近时,团簇几何结构几乎是球状的,否则团簇结构逐渐畸变为扁椭球或长椭球状。团簇的稳定性不仅与掺杂的Cu原子数目有关,还与团簇的电子组态有关。掺杂Cu原子越多团簇稳定性越弱。Al-Cu团簇的分子轨道与凝胶模型预测的壳层结构一致。Cu原子的3d轨道位于团簇的1P和1D轨道之间。20价电子的Al6Cu2形成1S21P61D102S2的电子闭合壳层结构,40价电子的Al13Cu形成1S21P61D102S21F142P6的电子闭合壳层结构,表现出特殊的稳定性。其次本项目研究了Al基团簇与氢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了氢分子在小尺寸AlnCum(n=4-6;m=1-3)和Al6Si+、Al6SiLi+团簇上的吸附。研究表明在AlnCum上,氢分子倾向于吸附在Cu原子的顶位,氢分子在Al原子顶位的吸附很弱,在Cu原子顶位的吸附较强,吸附能最大可达到-0.212 eV,达到了理想的吸附强度。这明显比氢分子在纯Al团簇、Al-C团簇和Al-Si团簇上的吸附强度更大。氢分子在Al6Si+团簇上的吸附能仅为-0.018 eV,而Al6SiLi+团簇吸附一个氢分子的吸附能可以达到-0.157 eV,吸附五个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0.088 eV。Li原子修饰Al6Si+团簇,电荷从Li原子向Si原子转移,氢分子在带正电的锂离子产生的电场中发生极化,从而在静电相互作用下吸附在Li原子周围。铝团簇中掺杂不同原子可有效调控Al团簇的几何和电子结构,使氢分子的结合能增强。团簇结构的确定是研究团簇各种性质的基础,我们对Al-Cu团簇结构系统的研究可为研究Al-Cu体系其它特性提供支持,氢分子与团簇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为解决氢的存储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The ground state van der Waals potentials of Zn-RG complexes (RG = He, Ne, Ar, Kr, Xe)
Zn-RG 配合物的基态范德华势(RG = He、Ne、Ar、Kr、Xe)
  • DOI:
    10.1016/j.cplett.2020.137099
  • 发表时间:
    2020-02
  • 期刊: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Wei L. M.;Li P.;Duan Wenrui;Yang Huihui;Wen Yanni;Jin Facheng
  • 通讯作者:
    Jin Facheng
The hydrogen bonding characteristic of (H2O)n (n=14-17):quantum theory of atoms in molecules
(H2O)n (n=14-17)的氢键特征:分子中原子的量子理论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Digest Journal of Nanomaterials and Biostructures
  • 影响因子:
    0.9
  • 作者:
    H.H. Yang;F.C. Jin;W.L. Min
  • 通讯作者:
    W.L. Min
Angular resolved above-threshold ionization spectrum of an atom in IR plus XUV orthogonally polarized two-color laser fields
IR 加 XUV 正交偏振双色激光场中原子的角分辨阈值以上电离光谱
  • DOI:
    10.1364/oe.27.020754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Optics Express
  • 影响因子:
    3.8
  • 作者:
    Jin Facheng;Yang Huihui;Wang Bingbing;Wei Limin;Wu Huachun
  • 通讯作者:
    Wu Huachun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Myelin Basic Protein Adsorbed on Liquid Crystalline Dioleoylphosphatidylcholine Monolayer
液晶二油酰磷脂酰胆碱单层吸附髓磷脂碱性蛋白的热力学分析
  • DOI:
    10.1155/2019/8175413
  • 发表时间:
    2019-11
  • 期刊:
    Scanning
  • 影响因子:
    --
  • 作者:
    Zhang Lei;Sun Runguang;Hao Changchun;Yang Huihui;Hu Chengxi
  • 通讯作者:
    Hu Chengxi
H2在AlnCum(n=4-6,m=1-3)团簇上的分子吸附理论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慧慧;陈雨欣;刘思含;苏帅
  • 通讯作者:
    苏帅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调亏灌溉对滴灌葡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慧慧;刘洪光;王雅琴;何新林
  • 通讯作者:
    何新林
石墨烯基二维垂直异质结的制备及光电子器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材料科学与工艺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戴明金;高峰;杨慧慧;胡云霞;胡平安
  • 通讯作者:
    胡平安
H2在Al7-团簇解离吸附的理论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文杰;杨慧慧;陈宏善
  • 通讯作者:
    陈宏善
碳掺杂铝团簇AlnC(n=6、7)的电子结构与稳定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慧慧;李文杰;陈宏善
  • 通讯作者:
    陈宏善
不同灌水次数对地下滴灌无膜移栽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书飞;杨慧慧;魏闯;何新林;李莎;雷成霞;王振华
  • 通讯作者:
    王振华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