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北部外陆架晚更新世以来两期古三角洲的时空展布特征及物源属性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706069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03.海洋地质学与地球物理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It was reported that two stages large paleo-deltas were developed on the outer shelf in the north of East China Sea, according to analysis on the 6252km long high-resolution shallow seismic profile. In this study, we choose shallow seismic data and SHD-1 core (longest and highest coring rate in this area) obtained in the north of East China Sea as research object. By comparison seismic facies characteristics of core-passing subbottom seismic profile and paleo-deltas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recorded in core SHD-1, the thickness and distribution range of two stages paleo-deltas will be determined. The formation age of two stages paleo-deltas will be fixed, based on the AMS C-14 and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OSL) dating data of SHD-1 cor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leo-deltas will be further be revealed. Moreover, rare earth element (REE) and Sr-Nd isotope analysis on particle <32μm from paleo-deltas sediments in SHD-1 core was conducted to obtain discrimination indicators for tracing sediment sources of paleo-deltas. By comparing with discrimination indicators of the same grain-size deposit from the large rivers(the Yellow River, the Yangtze River) around the East China Sea, the provenance attribute and sediment sources changes for the two stages paleo-deltas since late Pleistocene will be revealed. Thus, this study can not only help to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East China Sea continental shelf , but also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ancient Yangtze River and Yellow River once flew across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and Okinawa trough into the sea.
在对东海北部外陆架实测的6252km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解释中发现,晚更新世以来该海域至少存在两期大型古三角洲。本研究以东海北部外陆架的浅地层剖面和SHD-1孔的岩心为研究对象,拟通过对比东海北部外陆架浅地层剖面的地震相特征与SHD-1孔记录的古三角洲沉积特征,确定两期古三角洲的沉积厚度、分布范围等,结合SHD孔的AMS C-14和光释光测年资料,确定两期古三角洲的形成时代,进而揭示古三角洲的时空展布特征;此外,对钻孔古三角洲层位粒径<32μm的沉积物进行稀土元素(REE)与Sr-Nd同位素的系统分析,获取两期古三角洲的物源指标,并与周边主要入海大型河流(黄河、长江)相同粒径沉积物的鉴别指标进行对比,确立古三角洲的物源属性,揭示东海外陆架晚更新世以来古三角洲的物源演变。本课题将有助于深入认识晚更新世以来中国东海陆架的形成演化,为古长江、古黄河是否经东海陆架从冲绳海槽入海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利用最新采集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结合SHD-1钻孔岩心资料,对东海北部外陆架MIS6以来的地层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MIS6以来的沉积地层格架,并对地层的地质年代进行了厘定,从而得到两期古三角洲的形成年代。东海北部外陆架MIS6以来可划分出7个不整合界面(D7-D1)和7个地震单元(SU7-SU1)。东海外陆架的海进层序与海退层序有规律地交替发育,它们与海平面变化曲线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MIS4-MIS3阶段发育厚层且分布广泛的水下三角洲,但MIS4发育的水下三角洲的规模不及MIS3大。SHD-1孔稀土元素分布模式、Eu异常与稀土元素总量关系(δEuN-ΣREEs)判别图解和物源判别指数(PI)的综合研究, 表明沉积物物源主要来自长江, 长江从晚更新世早期到现代对东海外陆架起着主要作用, 而黄河沉积物在晚更新世晚期已开始对东海外陆架也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地层格架的建立、地层年代的厘定及物源属性的分析,探讨了MIS6以来沉积相特征,该研究可为东海外陆架晚第四纪地层的海平面变化、古环境演化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南黄海西部日照海域海侵沉积地层及其古环境意义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63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沉积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秦亚超;孙荣涛;王红;田振兴;徐扬;温珍河
  • 通讯作者:
    温珍河
虚拟井技术在油气预测中的应用---以渤中3-2油田中古生代潜山储层为例
  • DOI:
    10.6038/pg2018bb0058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地球物理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潘军;张艳;栾锡武;张志让;刘欣欣;陈珊珊
  • 通讯作者:
    陈珊珊
东海北部外陆架及邻区灾害地质体特征及成因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中国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珊珊;王中波;张勇;张志珣;赵伟娜;钟伟杰
  • 通讯作者:
    钟伟杰
海底冷泉羽状流资源效应探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地球物理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文宇;童思友;陈江欣;吴能友;宋海斌;贾永刚;徐华宁;段旻良;刘斌;陈珊珊
  • 通讯作者:
    陈珊珊
低信噪比浅水区OBS测线初至拾取研究
  • DOI:
    10.6038/pg2019cc0068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地球物理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潘军;栾锡武;刘保华;郑彦鹏;李西双;裴彦良;陈珊珊
  • 通讯作者:
    陈珊珊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尿液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
  • DOI:
    10.16241/j.cnki.1001-5914.2017.07.019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环境与健康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畅;叶燕;龚盼;陈珊珊;张璐璐;王丽;王玉邦
  • 通讯作者:
    王玉邦
阶梯掺杂P柱区二维类超结LDMOS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微电子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骏;陈珊珊;吴宇芳;王勃
  • 通讯作者:
    王勃
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物性主控因素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珊珊;毛立广;刘栋;李秀华
  • 通讯作者:
    李秀华
体外培养肌源性干细胞向造血方向分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娟娟;高晓宁;陈珊珊;张盼盼;汪涛;窦昊颖
  • 通讯作者:
    窦昊颖
燃料电池用亲水链段作为交联剂的枝化-交联电解质膜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 影响因子:
    9.2
  • 作者:
    张轩;胡朝霞;卜艳丽;陈珊珊;凌嘉妮;毕慧平;陈守文;王连军;冈本健一
  • 通讯作者:
    冈本健一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