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极普里兹湾冰藻对“生物泵”的贡献及其对海冰消融的响应—以δ13C和IP25为指标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406219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15.极地科学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Polar region is an important sink of global carbon cycl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operating efficiency and change of biological pump in polar region impact on global carbon cycle significantly. Comparing to the open waters of the Southern Ocean, marine primary productivities are higher in the continental shelf and marginal ice zone (MIZ). Ice algae are major contributors to productivity in the MIZ,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biological pump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sea ice change. In this project, we focus on the importance of ice algae in the Southern Ocean carbon cycle. Our research objects are sea ice, suspended particles and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in MIZ of Prydz Bay in the Southern Ocean. We will study the high-resolution time series contributions of ice algae to biological pump of the Southern Ocean by analyzing δ13C and ice algae biomarkers (IP25) in the water, sea ice and settling particulate matter,. We will obtain the proportion of ice algae in settling carbon flux in Prydz Bay, and evaluate its importance in the biological pump in the MIZ of Prydz Bay by employing end-member model for each medium. We then will discuss the response of ice algae to sea ice change and its effect on biological pump in the Southern Ocean by combining with remote sensing data on sea ice and chlorophyll a. This will help us deeply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biological pump in the Southern Ocean and carbon cycle.
极地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汇区。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极地生物泵运转效率及变化对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影响。相较于南大洋开阔海域,陆架区和冰边缘区有着更高的海洋初级生产力,而冰藻是南极冰边缘区生产力的重要贡献者,其对生物泵的贡献与海冰增减有着直接关系。本项目着眼于冰藻在南大洋碳循环中的重要性,以南大洋普里兹湾冰边缘区海冰、悬浮颗粒物和沉降颗粒物等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南极普里兹湾冰边缘区各介质中稳定碳同位素(δ13C)和冰藻标志物(IP25)两个特征指标,研究冰藻对南大洋“生物泵”贡献的高分辨率时间序列差异。通过构建各介质端元模型,获取冰藻在南极普里兹湾沉降碳通量的比例,评估其在南极普里兹湾冰边缘区在生物泵中的地位。并结合海冰、叶绿素a遥感数据,探讨冰藻对南大洋海冰快速变化的响应机制,及此过程对南大洋生物泵效率的影响与反馈。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理解南大洋生物泵过程及碳循环。

结项摘要

本项目对南极普里兹湾海冰、水柱、沉降颗粒物和沉积物进行了相对系统的研究,从南极夏季海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的角度,运用稳定同位素和标志物等多种手段,获取了不同有机质从初级生产至沉降这一过程中的各特征参数的变化信息,并通过端元模型估算了南极海洋特殊藻种“冰藻”对南极海洋“生物泵”的贡献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海冰的变化具有强烈的季节性特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11月海冰快速消融,而3月份海冰开始冻结,海冰的变化同时具有很强的年际差异,海冰的变化将影响着该海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海冰消融后,初级生产的增强造成水柱中营养盐的持续降低。并且多年的沉降通量结果显示沉降颗粒物的生物硅占夏季颗粒物通量>70%以上,生物硅和有机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表明硅藻是普里兹湾夏季的优势种和沉降通量的主要贡献者。海冰消融初期,硅藻主要是中心硅藻纲,而在无冰期,其组成则演替为羽纹硅藻纲。参考混合层深度和色素的结果,如无冰期持续增加,则初级生产者可能进一步演替为颗石藻和南极棕囊藻。海冰中有机质的δ13C远高于水柱中颗粒物,建立冰藻和浮游植物的端元模型,通过与沉降颗粒物的对比,估算出在海冰消融时期,冰藻对沉降碳通量的贡献>30%。由于冰筏碎屑等释放增强了压舱效应,致使冰藻具有较高的生物泵效率。海冰的变化不仅仅会改变冰藻对生物泵的贡献,还将影响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以及极地食物链的结构,是今后极地海洋研究的关键。海冰的变化在未来的极地海洋中,各海域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需要我们进行更长时间周期和更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以深入理解南极生物泵的变化机制。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南极普里兹湾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季节性消耗
  • DOI:
    10.13679/j.jdyj.2017.3.327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极地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际雨;韩正兵;扈传昱;孙维萍;张海生
  • 通讯作者:
    张海生
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9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沉积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维萍;扈传昱;韩正兵;翁焕新;陈际雨;潘建明
  • 通讯作者:
    潘建明
2009—2013 年普里兹湾表层水体中生物硅含量的年际变化及其与全球气候事件的关系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海洋与湖沼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扈传昱;韩正兵;孙维萍
  • 通讯作者:
    孙维萍
Source composi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particulate trace element fluxes in Prydz Bay, East Antarctica.
  •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15.12.105
  • 发表时间:
    2016-03
  • 期刊:
    Chemosphere
  • 影响因子:
    8.8
  • 作者:
    Weiping Sun;Z. Han;Chuanyu Hu;Jianming Pan
  • 通讯作者:
    Weiping Sun;Z. Han;Chuanyu Hu;Jianming Pa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的元素组合特征及物源分析
  • DOI:
    10.13679/j.jdyj.2015.1.009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极地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蓝木盛;于培松;韩正兵;扈传昱;潘建明;张海生
  • 通讯作者:
    张海生
超深渊生境特征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
  • DOI:
    10.3799/dqkx.2018.xxx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栋;赵军;刘诚刚;孙承君;陈建芳;潘建明;杨志;王奎;韩正兵;于培松
  • 通讯作者:
    于培松
南极普里兹湾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极地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乐龙;于培松;张海峰;韩正兵;蔡小霞;潘建明;张海生
  • 通讯作者:
    张海生
南乔治亚岛海域浮游植物季节性旺发特征与POC输出通量:基于BGC-Argo和卫星遥感观测
  • DOI:
    --
  • 发表时间:
    2023
  • 期刊:
    海洋学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跃然;范高晶;吴嘉琪;孙维萍;潘建明;韩正兵
  • 通讯作者:
    韩正兵
雅浦海沟沉积有机碳垂向分布及其指示意义
  • DO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18.0379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彬;李栋;赵军;刘诚刚;孙承君;陈建芳;潘建明;韩正兵;胡佶
  • 通讯作者:
    胡佶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韩正兵的其他基金

海冰和风尘对南极普里兹湾岩性碳泵的贡献
  • 批准号:
    41976227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