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蚜亚科系统发育及其与寄主植物之间的演化关系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37223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1.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402.动物系统与分类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Lachninae is an important subfamily in Aphididae, Hemiptera, because many species are pests of forestry and they have som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both in morphology and life circle. I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model on rebuilding phylogeny of aphid, even of the whole biological world. But the relationship of its tribes is still a puzzle. Its host rang is quite wide, including pine, cypress, broadleaf trees and grass. Whether the species feeding on gymnosperm or angiosperm are relatively developed ones? This question is still discussed since 1950s. This proposal is to settle these problems in Lachniniae based on macroscopical and microcosmic data. All the tribes and most of the genera in the subfamily will be selected as the samples here. There are 9 genes from 3 genomes used as molecular markers, EF-1α, LWO, CD, 18s rDNA from nuclear genome, COI, COII, Cytb from mitochondrial genome and 16s rDNA, gnd from genome of intracellular bacterial symbiont of aphid. The analysis of combined molecular, morp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databases will suggest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tribes in Lachninae. After mapping the macroscopical information on the phylogenetic trees, such as host plants, life circle, fossils, Paleoclimate, Paleogeology, et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chaninae and its host plants will be revealed in the tre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posal will also be valuable in aphid speciation and mechanism research of pests.
大蚜亚科是半翅目蚜科中重要的类群,该亚科内部的系统发育关系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诠释。大蚜亚科同时取食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在明确大蚜亚科系统发育关系的基础上,开展该亚科蚜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演化关系研究,将对蚜虫物种分化及蚜类害虫形成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本项目将基于前期研究积累,针对大蚜亚科已知的3个族和所有属进行大规模取样,选取来自3个基因组的9个基因,开展分子系统学和比较形态学研究;联合分析分子数据、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证据,重建客观清晰的大蚜亚科系统发育框架,阐明该亚科主要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而基于客观详尽的系统发育框架,探讨该亚科与其寄主植物之间的演化关系。该研究不仅为解决昆虫高级阶元系统发育重建中的普遍性问题提供例证和经验,而且将丰富生物适应进化理论。

结项摘要

本研究选取来自亚洲和北美洲的大蚜亚科14属78种,基于线粒体基因COI、COII、Cytb以及核基因EF-1α和LWO的部分序列,使用最大简约法,贝叶斯法和最大似然法等方法开展大蚜亚科系统发育研究。研究结果支持大蚜亚科Lachninae的单系性。通过系统发育关系的解析,将大蚜亚科分类系统重新划分为5个族,大蚜族Lachnini、长喙大蚜族Stomaphidini、长跗大蚜族Tramini、瘤大蚜族Tuberolachnini和长足大蚜族Eulachnini,并建议将钝喙大蚜属Schizolachnus订正为长足大蚜属钝喙大蚜亚属Cinara (Schizolachnus) stat. nov.。. 基于大蚜亚科系统发育关系树,估算不同类群的分歧时间,重建大蚜亚科与寄主植物及取食部位的祖先状态,结合寄主植物的演化时间,探讨大蚜亚科与寄主之间的演化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大蚜亚科共同祖先在白垩纪取食古老被子植物,之后又辐射演化到裸子植物;分歧时间的估算结果显示,大蚜亚科与寄主植物具有多种演化关系;通过取食部位的祖先状态重建,暗示原始的大蚜祖先在古老的被子植物粗树枝取食,而叶片取食是一个相对衍生的性状。. 选取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的中国西南山地为研究区域,开展长足大蚜属Cinara物种多样性研究。基于304号3040个个体的形态特征和DNA条形码数据,以聚类法、ABGD法和GMYC法进行物种界定的结果显示,长足大蚜属物种具有很高的α物种多样性,候选物种达94个,其中86.2%物种为首次纪录;西南山地有长足大蚜属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3个,与松柏科寄主植物的多样性分布中心相对应;长足大蚜属物种及该属西南山地特有物种都在2500-3000米的中海拔地区呈现最高的丰富度。气候、生态和寄主植物生境变化可能是中国西南山地高海拔地区长足大蚜属物种多样性高的最重要因素。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n aphid lineage maintains a bark-feeding niche while switching to and diversifying on conifers
蚜虫谱系维持以树皮为食的生态位,同时转向针叶树并使其多样化
  • DOI:
    10.1111/cla.12141
  • 发表时间:
    2016-10-01
  • 期刊:
    CLADISTICS
  • 影响因子:
    3.6
  • 作者:
    Chen, Rui;Favret, Colin;Qiao, Gexia
  • 通讯作者:
    Qiao, Gexia
The fern-feeder aphids (Hemiptera: Aphididae) from China: a generic account, descriptions of one new genus, one new species, one new subspecies, and keys.
中国食蕨类蚜虫(半翅目:蚜科):一般说明、一新属、一新种、一新亚种的描述和检索表
  • DOI:
    10.1093/jis/14.1.23
  • 发表时间:
    2014-02-11
  • 期刊:
    Journal of insect science (Online)
  • 影响因子:
    --
  • 作者:
    Su XM;Jiang LY;Qiao GX
  • 通讯作者:
    Qiao GX
Eichinaphis Narzikulov (Hemiptera: Aphididae), a new record genus from Mongolia
Eichinaphis Narzikulov(半翅目:蚜科),蒙古新记录属
  • DOI:
    10.1080/00305316.2015.1081640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Oriental Insects
  • 影响因子:
    0.5
  • 作者:
    Zhang B;Jiang LY;Chuluunjavc C;Qiao GX
  • 通讯作者:
    Qiao GX
Review of the genus Ceratovacuna (Hemiptera: Aphididae) with descriptions of five new species from China
Ceratovacuna 属(半翅目:蚜科)综述及来自中国的五个新种的描述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Zootaxa
  • 影响因子:
    0.9
  • 作者:
    Jiang LY;Chen J;Guo K;Qiao GX
  • 通讯作者:
    Qiao GX
Review of the aphid genus Aspidophorodon Verma, 1967 with descriptions of three new species from China (Hemiptera: Aphididae: Aphidinae)
蚜虫属 Aspidophorodon Verma 的回顾,1967 年以及来自中国的三个新种的描述(半翅目:蚜科:蚜亚科)
  • DOI:
    10.11646/zootaxa.4028.4.6
  • 发表时间:
    2015-10-12
  • 期刊:
    ZOOTAXA
  • 影响因子:
    0.9
  • 作者:
    Chen, Jing;Zhang, Bin;Qiao, Gexia
  • 通讯作者:
    Qiao, Gexia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中国蚜虫类昆虫物种多样性与分布特点(半翅目,蚜总科)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动物分类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征;黄晓磊;姜立云;乔格侠
  • 通讯作者:
    乔格侠
两种毛蚜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应用昆虫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牛芳芳;陈静;姜立云;任国栋;乔格侠
  • 通讯作者:
    乔格侠
甜菜蚜(半翅目, 蚜科)的种下分化基于形态与分子数据.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动物分类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慧红;黄晓磊;姜立云;乔格侠;郑哲民
  • 通讯作者:
    郑哲民
中国长管蚜亚科四新纪录属及四新纪录种(半翅目,蚜科)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动物分类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苏晓梅;姜立云;乔格侠
  • 通讯作者:
    乔格侠
中国肖小瘤蚜属(半翅目,蚜科)及二新纪录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动物分类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苏晓梅;姜立云;乔格侠
  • 通讯作者:
    乔格侠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姜立云的其他基金

粉毛蚜族Pterocommatini系统分类研究(半翅目:蚜科:蚜亚科)
  • 批准号:
    31970451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57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毛蚜亚科系统发育关系重建及其与寄主植物之间演化关系研究
  • 批准号:
    31572307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6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圆尾蚜类(半翅目:蚜科:长管蚜亚科)系统分类研究
  • 批准号:
    30970391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3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