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温煤焦油中族组分的定向分离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57628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815.能源化工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Medium- and low-temperature coal tars (MLTCTs) primarily consist of relatively volatile hydrocarbons (RVHCs), heteroatom-containing components mainly being phenol and alkylphenols (PAPs) and asphaltene. In our country, the annual production of the MLTCTs has been over 4 Mt since 2008.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realize directional separation of the group components in the MLTCTs. In this project, we are going to use MLTCTs produced in Northern Shaanxi and to separate the MLTCTs into RVHCs, PAPs, nitrogen-containing organic mixture and asphaltene and to obtain some pure chemicals from the group components using solvent extraction-adsorption/desorption method in an integrated separation system developed. Multipal advanced techniques, such as 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time of flight-mass spectrometry,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sulting group components to examine the the effects of adsorbent type and feed, mass ratio of the solvents to the MLTCTs, extraction time and times on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and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s for the interactions among different components in the MLTCTs, the solvents and adsorbent. The optimization of separation process will be conducted for directional separation of the group components in the MLTCTs in shorter time and lower energy consumption. Base on the above investigations, we aim at providing important scientific basis for developing technologies of efficiently utilizing MLTCTs.
中低温煤焦油主要由较易挥发的烃类成分、以苯酚和烷基苯酚为主的含杂原子成分和沥青质组成。从2008年起我国中低温煤焦油年产量就超过4 Mt。实现中低温煤焦油的族组分定向分离对于中低温煤焦油的高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拟选用陕北地区产的中低温煤焦油,利用已研制的一体化分离系统,采用溶剂萃取-吸附/脱附等方法分离中低温煤焦油为较易挥发的烃类成分、以苯酚和烷基苯酚为主的含氧成分、含氮有机混合物和沥青质进而从这些族组分中分离纯品,利用气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等多种先进的手段分析所得族组分,考察吸附剂种类和用量、溶剂与中低温煤焦油的配比、萃取时间和次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揭示中低温煤焦油中不同组分与溶剂和吸附剂的作用机理,以在较短时间内低能耗地实现中低温煤焦油的族组分定向分离为目标优化分离过程。基于上述研究为开发中低温煤焦油高效利用的工艺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中低温煤焦油是生产半焦的主要副产品。从中低温煤焦油中分离出的诸多有机化学品,尤其是缩合芳香族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从中低温煤焦油中分离尽可能多的缩合芳香族化合物纯品是煤焦化产品高值化利用需要开发的关键技术。.本项目利用气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等多种先进的手段分析了中低温煤焦油的各种馏分和精细分离所得的族组分。考察了吸附剂种类和用量、溶剂与中低温煤焦油的配比、萃取时间和次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在分离模型混合物的基础上开发了从中低温煤焦油中分离较易挥发的烃类混合物、以苯酚和烷基苯酚为主的含氧有机混合物、含氮有机混合物和沥青质为并从这些馏分中分离有机化合物纯品的溶剂萃取-吸附/脱附技术。分别以C18、硅胶和碱性氧化铝为填料,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和水为洗脱剂,以乙腈作为反向洗脱剂,通过中压制备色谱分离得到了甲苯、茚、萘、甲基萘、惹烯、菲、苯酚、邻甲酚和萘酚等10余种有机化合物纯品。.通过溶剂萃取定向分离中低温煤焦油的族组分,以分子动力学模拟溶剂萃取煤焦油中轻质组分的溶出机理和溶剂与可溶组分之间的作用力,借助高斯计算描绘了溶剂萃取中的氢键作用。以代表中低温煤焦油中典型族组分的有机化合物纯品为原料进行吸附和萃取脱附实验,通过吸附和萃取脱附动力学研究,解析了中低温煤焦油中不同组分与溶剂和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不同组分从吸附剂中析出的规律,判别了这些组分与溶剂和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了中低温煤焦油中不同组分与溶剂和吸附剂的作用机理。.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获得授权的3件发明专利和在Fuel、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和Energy & Fuels等SCI源学术期刊上发表的8篇论文;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培养2名博士和4名硕士。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5)
专利数量(3)
陕北中低温煤焦油中含氧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分析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宪厚;魏贤勇;柳方景;宗志敏;樊星;郁章玉
  • 通讯作者:
    郁章玉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separating carbazole and its derivatives from coal tar-derived anthracene oil using ionic liquids
离子液体从煤焦油蒽油中分离咔唑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Energy & Fuels
  • 影响因子:
    5.3
  • 作者:
    Chen Y F;Zong Z M;Li X K;Liu G H;Yang Z;Jiang X G;Liu F J;Wei X Y;Guo Q J;Zhao T S;Bai H C;Wang B J
  • 通讯作者:
    Wang B J
Investigation on the structural feature of Shengli lignite
胜利褐煤结构特征研究
  • DOI:
    10.1016/j.ijmst.2017.05.022
  • 发表时间:
    2018-03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11.8
  • 作者:
    Zhang Y Y;Zong Z M;Sun Y B;Liu F J;Li W T;Wang Y N;Wei X Y
  • 通讯作者:
    Wei X Y
A novel enzymatic biosensor for detecting intracellular H2O2 based on 1-aminopyrene and reduced graphene oxides
一种基于 1-氨基芘和还原氧化石墨烯的新型酶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细胞内 H2O2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Journal of Chemical Sciences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Zou N;Wei X Y;Zong Z M;Li X;Wang Z X;Wang X L
  • 通讯作者:
    Wang X L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TiO2 nanotubes from one-dimensional TiO2 nanowires on flexible non-metallic substrate
柔性非金属基底上一维 TiO2 纳米线水热合成 TiO2 纳米管
  • DOI:
    10.1016/j.ceramint.2017.11.117
  • 发表时间:
    2018-02
  • 期刊:
    Ceramics International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Sun Y Y;Zong Z M;Li Z K;Wei X Y
  • 通讯作者:
    Wei X Y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Enhanced hydrogenation of aromatic rings and hydrocracking of >Car-O- bridged bonds in the extraction residue from Piliqing subbituminous coal over a magnetic difunctional solid superbase
磁性双功能固体超碱增强皮里青次烟煤抽提残渣中芳环加氢和>Car-O-桥键加氢裂化
  • DOI:
    10.1016/j.jaap.2019.104695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
  • 影响因子:
    6
  • 作者:
    徐美玲;魏贤勇;吴奇聪;赵云鹏;李风海;刘光辉;柳方景;宗志敏;张敏;李胜;樊星;赵炜;马凤云;莫文龙;刘景梅
  • 通讯作者:
    刘景梅
Separation and analysis of organic compounds in an Erdos coal
鄂尔多斯煤中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分析
  • DOI:
    10.1016/j.fuel.2008.09.010
  • 发表时间:
    2009-03
  • 期刊:
    Fuel
  • 影响因子:
    7.4
  • 作者:
    宗营;宗志敏;魏贤勇
  • 通讯作者:
    魏贤勇
固体酸催化剂催化葛亭煤的加氢裂解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梅丽敏;黄丽莉;黄丽莉;卿宇;卿宇;柳方景;柳方景;宗志敏;宗志敏
  • 通讯作者:
    宗志敏
用CS2-NMP混合溶剂抽提法制备洁净煤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煤炭转化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袁新华;秦志宏;徐红星;宗志敏;魏贤勇
  • 通讯作者:
    魏贤勇
煤的CS_2-NMP萃取物组成分析与萃取动力学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贾吉仙;魏贤勇;刘缠民;宗志敏
  • 通讯作者:
    宗志敏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宗志敏的其他基金

粗酚的催化烷基化机理考察和过程优化
  • 批准号:
    22178376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磁性负载型超强碱的构筑及其在中低阶煤催化加氢裂解中的应用
  • 批准号:
    21776298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过氧化氢/乙酸酐氧化解聚煤热解半焦粉末的机理考察和过程优化
  • 批准号:
    21276268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煤及其液化残渣在次氯酸钠水溶液中的氧化解聚机理与过程优化的研究
  • 批准号:
    50974121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3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用超临界醇解和分级萃取法研究褐煤的含氧桥键类型和高附加值利用
  • 批准号:
    20776149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3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二硫化碳/N-甲基-2-吡咯烷酮混合溶剂与煤中有机质的络合作用
  • 批准号:
    90510008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