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土石山区低粘度泥石流起动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702369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6.环境地质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In recent years, the low viscous debris flow events in rocky mountain areas of northern China frequently occurred as a result of a combined affection from human activities and extreme rainstorms, resulting in considerable economic losses. The initiation criteria of such debris flows were built solely upon More-coulomb theory and Sediment incipient motion theory, which cannot fully explain the initiation mechanics of the low viscous debris flows. 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the main physical interactions affecting the initiation pattern of such debris flows by field investigations, field-experiments and physical modelling test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ain physical interactions and the initiation features of sediment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itiation pattern by analyzing the frictional force, collisional force,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other physical interactions. Then, based on the shearing force and strength in More-coulomb theory, and conditions of the sliding, rolling and jerking motion in sediments incipient motion theory, the initiation criteria of low viscous debris flow are analyzed and verified. This research can improve our knowledge about the physical interactions and initiation pattern of low viscous debris flow, which can be helpful for the accurate prediction and mitigation of debris flows in rocky mountain of northern China.
近年来,因极端降雨事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叠加影响,我国北方土石山区的低粘度泥石流灾害频繁暴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针对低粘度泥石流起动判别条件的研究多是分别基于摩尔库伦准则、泥沙起动理论而建立。然而,单独利用这些理论无法完整、全面地阐释低粘度泥石流起动机理。本项目拟通过对野外勘察和起动实验的数据和现象,分析摩擦力、碰撞力、孔隙水压力等固、液间相互作用力的变化,解释影响低粘度泥石流起动的主要物理力学机制;分析不同沟床比降下沉积物的起动特征,揭示不同物理力学机制下的起动模式;基于提出的低粘度泥石流起动模式,结合“摩尔-库伦”准则中剪应力、抗剪强度大小关系和“泥沙起动理论”中泥沙滑动起动、滚动起动及跃移起动条件,分析低粘度泥石流起动过程,建立不同起动模式下的判别条件,并进行验证。该研究有望完善对低粘度泥石起动的主要物理力学机制和模式的认识,为低粘度泥石流的准确预测预报和工程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项目以北方土石山区的低粘度泥石流为对象,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并取得相应成果:.1、利用ArcGis10.2和统计学方法,对北京山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与距断层带距离、岩性、坡度和坡向、多年平均降水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最终给出北京山区崩塌、滑坡、泥石流敏感性分区图。.2、通过三维地形扫描、雨量分析以及现场调查手段,对典型低粘度泥石流形成机理和动力学过程开展了研究。建立了泥石流起动的10分钟雨量阈值模型;发现单位沟长侵蚀量、平均侵蚀深度并不随沟床比降呈正相关,控制沟道侵蚀的主要因子是沿程物质量。.3、揭示了区域中极端降雨事件诱发的泥石流起动机制为滑坡和径流侵蚀作用两种。侵蚀作用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补充,单位沟道长度的侵蚀量和泥石流体积放大系数分别与流域面积和沟道长度正相关关系;由于低粘度泥石流的沿程侵蚀作用,泥石流体积是初始滑坡体积的1.03-4.05倍;由于泥石流体内部颗粒缺少细颗粒,导致流动性较低。.4、基于树木地貌学方法,在已知灾害年的基础上,重建了典型泥石流流域—密云区龙潭沟流域的泥石流(山洪)历史事件,通过野外调查、走访询问和查阅资料验证了重建事件的准确性,补充了资料不曾记载的部分山区泥石流(山洪)事件。.5、利用萨维奇数、拜格诺和摩擦数三个无量纲参数,分析不同类型泥石流运动过程中颗粒接触摩擦力、粘性剪切应力、颗粒碰撞离散应力对泥石流运动的影响;基于水石流和粘性(稀性)泥石流的相对平均流速和相对流深的分析表明,随着水石流相对流深值加大,颗粒间的主导应力逐渐从颗粒碰撞转为摩擦应力;而粘性泥石流的主导应力是摩擦应力为主,稀性泥石流的主导应力是粘性剪切应力为主,粘性剪切应力的作用不可忽略。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s caused by an extreme rainstorm on 21 July 2012 in mountains near Beijing, China
2012 年 7 月 21 日,中国北京附近山区因极端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 DOI:
    10.1007/s10064-017-1187-0
  • 发表时间:
    2019-03
  • 期刊: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 影响因子:
    4.2
  • 作者:
    Li Yaoming;Ma Chao;Wang Yujie
  • 通讯作者:
    Wang Yujie
北京市密云区典型泥石流侵蚀过程分析
  • DO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18.04.02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超
  • 通讯作者:
    马超
北京山区暴雨泥石流激发雨量条件
  • DOI:
    10.16843/j.sswc.2017.05.013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涂剑;马超;杨海龙
  • 通讯作者:
    杨海龙
Analysis of the triggering conditions and erosion of a runoff-triggered debris flow in Miyun County, Beijing, China
北京市密云县一次径流引发泥石流的触发条件及侵蚀分析
  • DOI:
    10.1007/s10346-018-1080-3
  • 发表时间:
    2018-10
  • 期刊:
    Landslides
  • 影响因子:
    6.7
  • 作者:
    Ma Chao;Deng Jiayong;Wang Rui
  • 通讯作者:
    Wang Rui
北京市密云区龙潭沟流域泥石流灾害成因与动力学特征
  • DOI:
    10.13332/j.1000-1522.20170350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熠昕;马超;杨海龙;倪树斌
  • 通讯作者:
    倪树斌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联合DInSAR和PIM技术的沉陷特征模拟和时序分析
  • DOI:
    10.13247/j.cnki.jcumt.000929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成晓倩;马超;康建荣;邹友峰
  • 通讯作者:
    邹友峰
近场反卷积聚焦波束形成声图 测量
  • DOI:
    10.15949/j.cnki.0371-0025.2020.01.002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声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梅继丹;石文佩;马超;孙大军
  • 通讯作者:
    孙大军
不同类型界面液滴蒸发特性与农药利用效果研究进展
  • DOI:
    10.16801/j.issn.1008-7303.2017.0003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农药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召路;曹冲;曹立冬;郑丽;马超;李凤敏;黄啟良
  • 通讯作者:
    黄啟良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干旱胁迫下小麦花后内源激素含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 DOI:
    10.13592/j.cnki.ppj.2016.0485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植物生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超;冯雅岚;张均;王贺正;原佳乐;李友军
  • 通讯作者:
    李友军
集装箱码头岸桥分配与集卡调度整合问题研究
  • DOI:
    10.13624/j.cnki.issn.1001-7445.2015.0643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超;梁承姬
  • 通讯作者:
    梁承姬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马超的其他基金

白桦树羽扇豆烷型五环三萜纳米超分子的自组装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1770614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6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