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示踪技术研究新杀虫剂哌虫啶在土壤中的转归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007054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19.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605.土壤污染与修复化学
  • 结题年份:
    2013
  • 批准年份:
    2010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1-01-01 至2013-12-31

项目摘要

本项目以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新烟碱类杀虫剂哌虫啶为对象,在同位素标记合成研究并获得14C-哌虫啶标记化合物的基础上,进而以14C-哌虫啶为示踪剂,综合运用核素示踪技术与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研究其在土壤中的降解产物组成与降解途径;同时,从质量平衡角度阐明14C-哌虫啶在土壤中的可提态残留、矿化、结合残留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结合残留形成的主要影响因子。旨在更深入地了解哌虫啶在环境中的转归,一方面为科学、安全地使用哌虫啶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为同类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及其新品种创制向环境友好方向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为我国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农药的同类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

结项摘要

本研究以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性新农药哌虫啶为对象,采用能反映哌虫啶不同对映体分子特征的14C标记化合物为示踪剂,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与现代有机波谱分析技术相结合,综合美国环保局(EPA)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相关技术指南,通过平行和组合试验,在对映体层面上研究了哌虫啶四种手性对映异构体14C-(5R,7R)-IPPA152004(RR)、14C-(5S,7S)-IPPA152004(SS)、14C-(5R,7S)-IPPA152004(SR)和14C-(5S,7R)-IPPA152004(RS)在三种典型土壤中的代谢、降解与迁移转归规律,并从质量平衡角度明确了好气条件下哌虫啶四种对映异构体在3种不同性质土壤中的矿化规律、可提态残留、结合态残留规律。结果表明,(1)对映异构体RR与SS对映体在三种土壤中的ER均显著高于另一对对映体SR与RS。然而,酸性土中哌虫啶四种异构体的ER不存在选择性差异;(2)哌虫啶在有机质与pH较高的土壤中更易形成结合残留(碱性土>中性土>酸性土),而在有机质与pH较低的土壤中不易形成。结果还表明,哌虫啶在中性土和灭菌中性土中培养100d后的BR量,前者大于后者。说明了微生物对农药在土壤中BR 形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与其他农药相比,哌虫啶的RR/SS对映体比SR/RS在土壤中形成相对较低的结合残留,似乎其环境风险性更小。(3)对映体SR与RS在中性和碱性土中的矿化量均大于5%,其结合残留也低于70%。而另一对RR与SS的矿化量都小于5%;在酸性土中,哌虫啶四个对映体的矿化量都远小于5%;(4)LC-MS分析鉴定了哌虫啶可能的六个代谢降解产物M1、M2、M3、M4、M5和M6等,并推测了其可能的降解途径。该研究一方面为科学、安全地使用哌虫啶提供技术支持,这种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体系,使复杂体系中的农药微量降解物的组成和鉴定工作由复杂趋于简单,明确了其可能的代谢物组成及分子结构,从质量平衡角度系统深入的认识手性杀虫剂哌虫啶在土壤中的选择性环境行为。本项目迄今已在农业与环境科学领域国际TOP期刊上发表了5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另有1篇SCI论文正在撰写投稿中。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Stereoisomeric Isolation and Stereoselective Fate of Insecticide Paichongding in Flooded Paddy Soils
水淹水稻土中杀虫剂排虫丁的立体异构分离及立体选择性去向
  • DOI:
    10.1021/es401279u
  • 发表时间:
    2013-11-19
  • 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11.4
  • 作者:
    Li, Juying;Zhang, Jianbo;Li, Zhong
  • 通讯作者:
    Li, Zhong
Degradation of the novel herbicide ZJ0273 by Amycolatopsis sp M3-1 isolated from soil
新型除草剂 ZJ0273 被无枝酸菌降解。
  • DOI:
    10.1007/s00253-011-3867-1
  • 发表时间:
    2012-12-01
  • 期刊: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5
  • 作者:
    Cai, Zhiqiang;Chen, Qiaoli;Ye, Qingfu
  • 通讯作者:
    Ye, Qingfu
Soil Microbial Effects on the Stereoselective Mineralization, Extractable Residue, Bound Residue, and Metabolism of a Novel Chiral Cis Neonicotinoid, Paichongding
土壤微生物对新型手性顺式新烟碱类药物排虫丁的立体选择性矿化、可提取残留物、结合残留物和代谢的影响
  • DOI:
    10.1021/jf4015153
  • 发表时间:
    2013-08-14
  • 期刊: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6.1
  • 作者:
    Fu, Qiuguo;Wang, Yichen;Li, Zhong
  • 通讯作者:
    Li, Zhong
拟无枝菌酸菌M3-1降解丙酯草醚的特性及应用初探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蔡志强;徐向红;陈巧丽;赵希岳;汪海燕;黄磊;叶庆富
  • 通讯作者:
    叶庆富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不同CO2浓度下Li4SiO4吸附动力学行为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琪;汪海燕;张赛
  • 通讯作者:
    张赛
菜蛾盘绒茧蜂对寄主小菜蛾幼虫营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昆虫学报,2006,49(4)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汪海燕;余虹;万志伟;徐鹏;陈
  • 通讯作者:
好氧条件下环氧虫啶在土壤中的快速降解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核农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贺宇鹏;杨亚天;叶庆富;汪海燕
  • 通讯作者:
    汪海燕
淀粉接枝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的电子束法制备及结构表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核农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汪海燕;戚文元;岳玲;叶庆富
  • 通讯作者:
    叶庆富
[C环-U-~(14)C]丙酯草醚在油菜和水稻中的吸收、运转及分布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核农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韩爱良;王月;李政;张燕飞;李菊英;吕龙;叶庆富;汪海燕
  • 通讯作者:
    汪海燕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汪海燕的其他基金

碳-14示踪法研究土壤/水-植物系统中聚苯乙烯微塑料的迁移转化及机制
  • 批准号:
    22176172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多位置14C标记三氯生在土壤-水-生物系统中的转化特征与归趋研究
  • 批准号:
    21477105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8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农药与高吸水性树脂的相互作用及两者共存下的农药环境行为研究
  • 批准号:
    11275170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