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部细菌多样性及其对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生态作用与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600326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304.种群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Root microhabitat includes Rhizosphere, Rhizoplane and Endorhizosphere, where the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function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However, previous ecological invasion studies on Plant–Soil Feedbacks hypothesis and Enhanced Mutualists hypothesis investigated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some rhizosphere microbes on their host invasive plants without distinguishing the root microbabitat, or some endophytic microbe on their host invasive plants without eliminating the effects of other endophytic ones by using non-aseptic seedlings. Therefore, the conclusions of these studies were likely biased. In this study,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bacteria in rhizosphere, rhizoplane and endorhizosphere of notorious invasive plant and its congenetic native plant will be separately analyzed by metagenome sequencing technology. We will combine both traditional microorganism pure culture and aseptic tissue cultured seedlings to explore the ecological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all three root-associated bacteria on W. trilobata invasion using in vivo and in vitro experiments. These results will not only contribute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ecological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symbiotic microorganism on exotic invasive plant, but also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and enrich the ecology theory on interactions between microorganism and plant invasion.
植物根部微生境可细分为根际、根表及根内三部分,各部的细菌群落组成及生态功能往往区别较大。然而,以往围绕“植物-土壤反馈”与“共生促进”两个假说的研究常未加区别地对入侵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或仅利用非无菌苗对某根内细菌的功能进行孤立研究,所得结论均因有局限性而可能有所偏颇。本项目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同时结合上述两个假说并针对以往研究的局限,采用宏基因组分析比较入侵植物及其本地近缘种(如,南美蟛蜞菊与蟛蜞菊,或加拿大一枝黄花与一枝黄花,或空心莲子草与莲子草)根际、根表与根内细菌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并综合运用微生物纯培养、组培技术及比较生态学进行功能分析,以验证我们的假说:入侵植物根部不同微生境间的细菌通过各自及密切联系为入侵植物在与本地植物的“角逐”中赢得竞争优势。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全面、深入理解体内外共生微生物对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生态效应与机制,对发展和丰富入侵生态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结项摘要

尽管对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快速丧失的外来植物入侵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紧迫性,入侵生态学以往的关注重点多集中于宏观有机体层面上,却极为罕见将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紧密结合深入探究二者对入侵植物的影响。本项目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微生物的纯培养方法研究了恶性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入侵程度下其根部内生和根表微生境的细菌菌群(Alpha和Beta多样性)和生物学功能(生长素分泌能力)的差异,同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建立的无菌苗培养体系考察了菌群产生长素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的影响,进一步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根表菌在其植株抗病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究。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内与根表的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巨大,在门水平上内生细菌的绝大多数都是由变形菌门组成,而其他菌门的细菌丰度非常小(<0.1%)。与内生细菌不同,根表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大大增加。这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系对土壤微生物的招募很可能具有很强的选择性。. 2.根表细菌的Alpha多样性随着加拿大一枝黄花不同的高、低入侵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而根内细菌则未见该样式。并且,在低入侵条件下相对丰度大幅度提高的菌属具有强烈的生长素分泌能力;进一步通过无菌苗的反接种实验验证了该菌群产生长素的功能对加拿大一枝黄花具有的显著的促生作用。. 3.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平板对峙培养方法最终确定了一些具有极强广谱抗病能力的根表细菌,相对于本地一枝黄花,这些菌株都极大提高了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抗病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入侵植物很可能可以通过在根内和根表选择性地招募并组装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组分,从而改变总体的群落组成,进而改变其根部不同微生境中微生物群落的功能,最终影响并促进其入侵进程。本项目深化了根际微生物群落与入侵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特别是对根际微环境的精细划分(根内与根表微生境)及相应生物生态学功能的探讨,为今后入侵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The role of long-distance dispersal and mycorrhizas on plant colonisation within mainland Germany
长距离传播和菌根对德国大陆植物定植的作用
  • DOI:
    10.1016/j.flora.2019.151443
  • 发表时间:
    2019-09
  • 期刊:
    Flora
  • 影响因子:
    1.9
  • 作者:
    Zhang Xue;Dai Zhicong;Gao Fanglei;Du Daolin;Liu Yanjie
  • 通讯作者:
    Liu Yanjie
土壤微生物与植物入侵:研究现状与展望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生物多样性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付伟;王宁;庞芳;黄玉龙;吴俊;祁珊珊;戴志聪;杜道林
  • 通讯作者:
    杜道林
Allelopathy confers an invasive Wedelia higher resistance to generalist herbivore and pathogen enemies over its native congener
化感作用赋予入侵性蟛蜞菊比其本地同类对通才草食动物和病原体天敌具有更高的抵抗力
  • DOI:
    10.1007/s00442-019-04581-z
  • 发表时间:
    2020-02-01
  • 期刊:
    OECOLOGIA
  • 影响因子:
    2.7
  • 作者:
    Qi, Shan-Shan;Liu, Yan-Jie;Bonser, Stephen P.
  • 通讯作者:
    Bonser, Stephen P.
Invasion by the weed Conyza canadensis alters soil nutrient supply and shifts microbiota structure
杂草 Conyza canadensis 的入侵改变了土壤养分供应并改变了微生物群结构
  • DOI:
    10.1016/j.soilbio.2020.107739
  • 发表时间:
    2020-04-01
  • 期刊: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 影响因子:
    9.7
  • 作者:
    Zhang, Hai-Yan;Goncalves, Priscila;Thomas, Torsten
  • 通讯作者:
    Thomas, Torsten
克隆整合在空心莲子草抗病原真菌中的作用
  •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7.05.001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祁珊珊;吴俊;陈琪;万凌云;李健;戴志聪;杜道林
  • 通讯作者:
    杜道林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珍稀濒危抗癌植物海南粗榧种群结构和资源价值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林业资源管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祁珊珊;戴志聪;司春灿;林英;杨冬华;宋经元;杜道林
  • 通讯作者:
    杜道林
植物抗病基因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广东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薛永来;付为国;戴志聪;杜道林
  • 通讯作者:
    杜道林
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乙酸盐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毒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江苏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洪霞;薛永来;戴志聪;朱雨浓;韩志英;杜道林
  • 通讯作者:
    杜道林
海南粗榧幼苗种群就地与迁地抚育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林业资源管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祁珊珊;戴志聪;司春灿;刘瑞;王志德;杨冬华;宋经元;杜道林
  • 通讯作者:
    杜道林
两株耐寒 PGPB 的分离及其对藏北当地牧草生长的影响
  • DOI:
    10.11931/guihaia.gxzw202003010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广西植物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敏;王秀璞;李彦;戴志聪;王从彦;杜海;杜道林
  • 通讯作者:
    杜道林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戴志聪的其他基金

内、外微生物组协同对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贡献及生态机制
  • 批准号:
    32271587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内、外微生物组协同对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贡献及生态机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