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喀里多尼亚蛇绿岩中堆晶岩的成因及其对大洋岛弧弧前下地壳生长机制的启示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902061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4.岩石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9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20-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The evolution of oceanic lithosphere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of Earth sciences. The lower crustal cumulates record the tectonic setting, formation age and process of oceanic lithosphere. Compared with the cumulates from mid-ocean ridges, studies on lower crustal cumulates of oceanic forearc are still rare and growth mechanism of forearc lower crust remain unclear. This project plans to study on the cumulates of the New Caledonia ophiolite, which has been classified as the stereotype of forearc ophiolites. Ages of the cumulates will be constrained through zircon U-Pb dating. Melt-rock rea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tle and crust will be discussed through major, trace elements and Sr-Nd-Hf isotopes of whole-rocks and minerals. Water contents of the nominally anhydrous minerals (NAMs) will be analyzed to constrain the water contents of cumulates. Finally, by comparing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ater contents of cumulates in the New Caledonia ophiolite and mid-ocean ridges, the mechanism for formation of oceanic forearc cumulates will be discussed.
大洋岩石圈的演化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下地壳堆晶岩记录了大洋岩石圈形成的构造背景、形成年龄和形成过程。目前,对于洋中脊环境堆晶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对大洋岛弧弧前下地壳堆晶岩生长机制的研究仍非常匮乏。本项目拟选择典型的弧前蛇绿岩——新喀里多尼亚蛇绿岩的堆晶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锆石U-Pb定年确定堆晶岩的形成时代,利用矿物及全岩的主、微量元素和Sr-Nd-Hf同位素成分揭示堆晶岩所经历的熔岩反应作用及壳幔相互关系,通过测定名义无水矿物的水含量来推测堆晶岩的水含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新喀里多尼亚蛇绿岩的堆晶岩和大洋中脊堆晶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含水量,深入探讨大洋岛弧弧前下地壳堆晶岩的生长机制。

结项摘要

蛇绿岩被认为是保存于陆地上的大洋岩石圈残片,其可以形成于不同的构造背景,如超俯冲带和洋中脊环境。本项目以形成于俯冲背景的新喀里多尼亚弧前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和堆晶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手段研究了弧前两种不同类型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和熔岩反应历史。特别是详细研究了下地壳堆晶岩的成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堆晶岩对蛇绿岩形成环境的指示意义以及岛弧下地壳的多样性。新喀里多尼亚地幔橄榄岩主体具有超难熔的成分特征,经历了约25–30%的高程度部分熔融。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的成分特征及矿物结构特征表明其在部分熔融之后还受到了地幔交代作用的显著影响。新喀里多尼亚蛇绿岩少量的带有古老的Hf-Os同位素特征的深海型橄榄岩则表明在初始俯冲过程中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可能会使其含有的古老地幔域就位到弧前地区。新喀里多尼亚下地壳堆晶岩包括镁铁质堆晶岩和超镁铁质堆晶岩两部分。镁铁质堆晶岩包括含橄榄石辉长苏长岩和辉长苏长岩。矿物结晶序列、矿物结构及地球化学特征(如辉石的Eu异常与Mg#值及斜长石An牌号等)支持镁铁质堆晶岩的母岩浆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从富水向贫水的转变。橄榄石微量元素特征支持含橄榄石辉长苏长岩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熔岩反应过程的影响。超镁铁质堆晶岩包括纯橄岩、异剥橄榄岩和辉石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超镁铁质堆晶岩受到了比镁铁质堆晶岩更为强烈的熔岩反应过程的影响。Sr-Nd-Hf同位素证据支持它们和镁铁质堆晶岩均来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弧前下地壳具有明显区别于洋中脊环境下地壳的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成分特征,综合利用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通过下地壳堆晶岩来判断蛇绿岩的形成环境。此外,弧前堆晶岩代表了初始俯冲阶段的岛弧下地壳,而弧下堆晶岩则代表了成熟岛弧的下地壳,两者在地壳厚度、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利用这些特征可以进一步通过堆晶岩来推测俯冲型蛇绿岩所代表的岛弧的演化阶段。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Melt extraction and reaction in the forearc mantle: Constraints from trace elements and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ultra-refractory peridotites of the New Caledonia Peridotite Nappe
弧前地幔中的熔体萃取和反应:新喀里多尼亚橄榄岩推覆体超难熔橄榄岩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制约
  • DOI:
    10.1016/j.lithos.2020.105882
  • 发表时间:
    2020-11
  • 期刊:
    Lithos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Yang Xu;Chuan-Zhou Liu;Wei Lin
  • 通讯作者:
    Wei Lin
Ancient depletion signals in lherzolites from forearc region: Constraints from Lu-Hf isotope compositions
弧前区二辉橄榄岩中的古代耗尽信号:Lu-Hf 同位素组成的限制
  • DOI:
    10.1016/j.gsf.2021.101259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Geoscience Frontiers
  • 影响因子:
    8.9
  • 作者:
    Yang Xu;Chuan-Zhou Liu;Wei Lin;Xue-Fa Shi
  • 通讯作者:
    Xue-Fa Shi
Petrogenesis of Eocene mafic and felsic magmas in the New Caledonia ophiolite: geochemistry and geochronology constraints
新喀里多尼亚蛇绿岩始新世镁铁质和长英质岩浆的岩石成因:地球化学和地质年代学限制
  • DOI:
    10.1080/00206814.2021.1978111
  • 发表时间:
    2021-09
  • 期刊: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 影响因子:
    2.6
  • 作者:
    Yang Xu;Chuan-Zhou Liu;Xue-Fa Shi;Wei Lin
  • 通讯作者:
    Wei Li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夹芯墙板覆面冷弯薄壁型钢承重复合墙体受剪试验
  • DOI:
    10.14006/j.jzjgxb.2017.07.011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建筑结构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伟;叶继红;许阳
  • 通讯作者:
    许阳
电源变压器漏感对DBD性能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电源世界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艳辉;许阳;吴晓东;张芝涛
  • 通讯作者:
    张芝涛
基于微纳光纤-单壁碳纳米管可饱和吸收体的被动调Q掺镱光纤激光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发光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康喆;刘明奕;刘承志;李振伟;马磊;许阳;秦伟平;秦冠仕
  • 通讯作者:
    秦冠仕
氧化苦参碱通过自噬途径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曾晓;谢志斌;许阳
  • 通讯作者:
    许阳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单侧忽略康复疗效的系统评价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庆;肖洪奇;余佳丹;许阳;杨永红;王朴
  • 通讯作者:
    王朴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许阳的其他基金

西南印度洋中脊中东段(48°-66°E)深海橄榄岩对洋脊下方软流圈地幔不均一性的制约
  • 批准号:
    42376063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