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背景点灰霾单颗粒的混合状态与吸湿性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57511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506.大气化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Haze aerosols are one hot topic in atmospheric science, but studies of ageing haze particles in the background atmosphere are sparse. PM2.5 and individual particles will be collected in three background sampling sites including Yucheng (coninental site), Mountain Tai (high altitude site), and Changdao (island site) in Shandong Province of North China Plai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nano-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etry (NanoSIMS) will be used to obtain morphology,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ixing state of individual particles. Firstly, we can obtai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ources of individual particles and further evaluate haze types at different background sites. Secondly, combining with back trajectories of air masses and meterolgoical data, we can know mixing state of individual particles under different air masses at different sampling sites. In particular, mixing mechnism between organic and inorganic species in individual aged particles will be focused. Thirdly, some particle samples analyzed by the TEM will be chosen to conduct individual particle hygroscopic experiments in the laboratory. We try to evaluate how orgnaic coatings influence the hygroscopic growth of inorganic particles. The research is helpful to evaluate mixing machnism and heterogeneous chemical reactions on particle surfaces in the background atmospheric areas of North China Plain.
灰霾颗粒物已成为大气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针对污染区域背景点的老化颗粒物研究尚不足。本项目在区域灰霾频繁发生的华北平原上选择山东禹城、长岛和泰山分别设置代表内陆、沿海和高空大气背景点采集PM2.5和单颗粒样品,用透射电镜和纳米离子探针等观测技术分析老化单颗粒的形貌特征、化学组分和混合状态。首先分析不同功能背景点灰霾单颗粒的理化特性、组分来源及其灰霾类型;其次结合气团后向轨迹和气象资料分析,揭示不同功能背景点、不同类型颗粒物的混合状态,重点探讨单颗粒中有机物、无机物之间的混合规律及其发生老化现象的机理;最后通过单颗粒原位吸湿增长实验,揭示颗粒物的内部混合特征与其表面吸湿性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二次无机盐颗粒表面覆盖有机物壳后对单颗粒吸湿增长特性的影响。以上研究为揭示大气背景点灰霾向雾霾转化过程中颗粒物表面发生的非均相化学反应提供关键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气溶胶颗粒物导致灰霾事件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大气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目前针对污染区域和背景点大气中老化颗粒物的研究尚且不足。本项目在区域灰霾频繁发生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采集大气PM2.5和单颗粒样品,分析老化颗粒物的形貌特征、化学组分、混合状态及吸湿特性。.依据颗粒物的形貌和组分特征,本项目将颗粒物分为8种类型,并定义了外混颗粒和内混颗粒及四种非均相混合结构。研究发现民用煤燃烧排放大量的一次有机颗粒物是导致华北平原灰霾事件频繁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东北冬季灰霾期间,城市灰霾颗粒物主要含一次有机组分和较多二次有机组分,农村灰霾主要由有机物、富硫、富钾和烟尘等组成,且含大量二次颗粒物。为了更好地对比灰霾污染事件中颗粒物,我们进一步选择一些背景点,如青藏高原背景地区,研究发现主要有二次无机组分和有机物,烟尘和飞灰等更倾向于粘附在大于200nm的二次无机气溶胶表面。此外,我们也针对与华北灰霾 中不同污染物进行详细研究,例如在泰山顶部重污染条件下的观测发现云滴可以捕集大量一次排放的人为排放的难熔颗粒物;针对我国不同区域黑碳气溶胶分形维数(Df)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从隧道采样点到背景点Df平均值变化范围是1.8-2.0,Df可以反映黑碳气溶胶的老化过程;通过对煤炭、农作物秸秆和苹果木等燃烧一次排放的颗粒物进行分析发现,成熟度和燃烧温度是影响民用燃煤颗粒物排放的重要因素;低、中等成熟度煤炭排放的一次有机物和黑碳还携带大量有毒的非挥发性多环芳烃或其衍生物;分别对硫酸铵(AS)和硝酸铵(AN)颗粒及其不同混合比的颗粒及城市大气灰霾颗粒的吸湿性进行研究发现,单个颗粒中的AS含量决定了颗粒的完全潮解点,而AN含量决定了颗粒的起始潮解点;对东海上空气溶胶颗粒物的研究表明,人为源排放的不可溶的铁氧化物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被酸性硫酸盐包裹,逐渐转化成可溶性的硫酸铁,并且随着颗粒物老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为证明“铁酸溶解”假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Cloud scavenging of anthropogenic refractory particles at a mountain site in North China
华北山区人为难熔颗粒的云清除
  • DOI:
    10.5194/acp-18-14681-2018
  • 发表时间:
    2018-10-12
  • 期刊: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 影响因子:
    6.3
  • 作者:
    Liu, Lei;Zhang, Jian;Li, Weijun
  • 通讯作者:
    Li, Weiju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mixing structures in individual aerosol particles
单个气溶胶颗粒混合结构的概念框架
  • DOI:
    10.1002/2016jd025252
  • 发表时间:
    2016-11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
  • 影响因子:
    4.4
  • 作者:
    Li Weijun;Sun Jiaxing;Xu Liang;Shi Zongbo;Riemer Nicole;Sun Yele;Fu Pingqing;Zhang Jianchao;Lin Yangting;Wang Xinfeng;Shao Longyi;Chen Jianmin;Zhang Xiaoye;Wang Zifa;Wang Wenxing
  • 通讯作者:
    Wang Wenxing
Mixing State and Fractal Dimension of Soot Particles at a Remote Site i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青藏高原东南部偏远地点烟尘颗粒的混合态和分形维数
  • DOI:
    10.1021/acs.est.9b01917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11.4
  • 作者:
    Yuan Qi;Xu Jianzhong;Wang Yuanyuan;Zhang Xinghua;Pang Yuner;Liu Lei;Bi Lei;Kang Shichang;Li Weijun
  • 通讯作者:
    Li Weijun
Mixing state and sources of submicron regional background aerosols in the northern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 influence of biomass burning
青藏高原北部亚微米区域本底气溶胶混合状态、来源及生物质燃烧的影响
  • DOI:
    10.5194/acp-15-13365-2015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 影响因子:
    6.3
  • 作者:
    Li W. J.;Chen S. R.;Xu Y. S.;Guo X. C.;Sun Y. L.;Yang X. Y.;Wang Z. F.;Zhao X. D.;Chen J. M.;Wang W. X.
  • 通讯作者:
    Wang W. X.
南半球海洋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的理化特性分析
  • DOI:
    10.13227/j.hjkx.201607091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环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迟建伟;李传金;孙俊英;张剑;王辉;王瀚韬;李卫军
  • 通讯作者:
    李卫军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玉米品种近红外光谱的特征分析与鉴别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徽蓉;陈新亮;李卫军;来疆亮
  • 通讯作者:
    来疆亮
北京西北城区2002 春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度分布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电子显微学报。2004,23卷5期,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卫军;邵龙义;吕森林
  • 通讯作者:
    吕森林
玉米品种近红外光谱鉴别技术中的参数漂移问题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丽萍;李卫军;王平;安冬
  • 通讯作者:
    安冬
2002年春季北京特大沙尘暴颗粒的矿物组成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邵龙义;杨书申;吕森林;时宗波;李卫军
  • 通讯作者:
    李卫军
冲击扰动对超低摩擦型冲击地压影响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利萍;李卫军;潘一山
  • 通讯作者:
    潘一山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卫军的其他基金

区域灰霾天气条件下气溶胶单颗粒的来源及其老化现象的机理
  • 批准号:
    41105088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