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迪卡拉纪瓮安生物群微体动物化石综合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72013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1.古生物、古人类和古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The fossil record has generally been interpreted to document an explosive radiation of animals during the Precambrian-Cambrian transitional interval (Cambrian explosion) yet molecular clocks predict an extensive Precambrian history unrecorded by fossils. One of the most compelling cases for the existence of Precambrian animals,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arbitrate between the long versus short fuse models for the timing and tempo of animal diversification, are the animal embryo-like fossils with coexisting potential adult forms of animals (such as sponge- and cnidarian-like microfossils) from the Ediacaran Doushantuo Formation, South China. Debate over the b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fossils is extremely contentious. Here we propose a programme to reconcile debate ove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icrofossils. Employing state of the art analytical methods including X-ray microtomography and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 we will aim to reconstruct ontogenies and life cycles for the key embryo-like fossils including Helicoforamina, Spiralicellular, Cavesphaera and Megasphaera, investigate the biodiversity of those Doushantuo embryo-like fossils, and then draw to a close debate over their b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and realize, finally, their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so that diverse research into the evolutionary emergence of animals can build upon the insights it affords into the timing and mechanisms of early metazoan evolution.
后生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化石记录显示几乎所有现生动物身体构型在寒武纪早期呈辐射式出现(即寒武纪大爆发),而分子钟估算认为动物在成冰纪之前就已崛起。古生物学揭示的动物在生态上的成功和分子生物学推测的动物起源之间有两亿多年的时间差,表明动物在前寒武纪有一段漫长的“隐形”演化史。我国埃迪卡拉纪瓮安生物群在细胞-亚细胞水平上保存了丰富的生物结构,为探索这段 “隐形”动物演化史打开了重要的埋藏窗口。但是瓮安动物胚胎化石和多数动物成体化石均有争议。为解决这些争议,寻找6亿年前的动物化石记录,本项目拟在大量化石材料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三维无损成像技术,重建若干重点化石类型的个体发育过程和生命周期,厘清瓮安动物胚胎状化石的生物多样性,寻找真后生动物化石记录,并对分子生物学的估算进行检测和矫正。本项目的开展将为追溯寒武纪大爆发的源头,破解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之谜提供重要线索。

结项摘要

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是古生物学和演化生物学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分子钟估算表明动物在寒武纪之前有一个漫长的隐形演化历史。为重建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过程提供全新的实证,揭示这段重要的隐形历史,项目以我国埃迪卡拉纪瓮安生物群中与动物相关的微体化石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显微结构成像和显微谱学分析技术,包括同步辐射断层成像和显微CT成像等技术、电子显微术、显微拉曼光谱分析和X射线能谱分析等技术,在探索动物发育方式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厘定早期后生动物实体化石记录、重建胚胎化石埋藏过程以及推广三维无损成像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如下进展:(1)重建了瓮安生物群中疑难化石脊笼球化石的发育歌城,发现它们代表了动物胚胎发育方式演化起源的最早化石记录,证明调控动物发育的分子机制在寒武纪大爆发之前就已陆续出现;(2)厘定了瓮安生物群中管状化石的生物学属性,发现它们并非最早的刺细胞动物,而更可能是藻类或者蓝细菌;(3)厘定了胚胎状化石旋孔虫的生物学属性,发现它们是独立的物种,隶属动物总界,表明瓮安生物群中胚胎状化石多样性远超前人预估;(4)提出胚胎化石埋藏新模型,揭示了细胞核保存的多样性,重建了瓮安胚胎化石细胞核的矿化路径。另外,项目负责人通过建设实验室、主编论文专辑、组织专题会议和培训班等工作,为推广三维无损成像等新技术做出贡献。. 项目执行期间共发表与项目研究内容相关的论文11篇,科普文章1篇,其中由项目负责人担任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科研论文共9篇,包括SCI论文6篇(均标记了项目资助),Nature Index论文2篇(均标记了项目资助),含封面论文1篇,CSCD论文2篇(均标记了项目资助)。这些成果多次被包括央视、新华社、纽约时报等国内外主流媒体报道,成果报道2次登上微博热搜,平台点击量最高超过2亿次。关于旋孔虫的研究成果入选了“2019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项目培养研究生2名,项目执行期间课题负责人入选了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获批了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2)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Nuclei and nucleoli in embryo-like fossils from the Ediacaran Weng’an Biota
埃迪卡拉翁生物群胚胎样化石中的细胞核和核仁
  • DOI:
    10.1016/j.precamres.2017.08.009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Precambrian Research
  • 影响因子:
    3.8
  • 作者:
    Zongjun Yin;John A. Cunningham;Kelly Vargas;Stefan Bengtson;Maoyan Zhu;Philip C.J. Donoghue
  • 通讯作者:
    Philip C.J. Donoghue
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在瓮安生物群中的应用
  • DOI:
    doi:10.19800/j.cnki.aps.2019.01.010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若琳;吴素萍;殷宗军
  • 通讯作者:
    殷宗军
Tubular microfossils from the Ediacaran Weng’an Biota (DoushantuoFormation, South China) are not early animals
埃迪卡拉纪瓮安生物群(华南陡山沱组)的管状微化石并非早期动物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Palaeoworld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Weichen Sun;Zongjun Yin;Philip Donoghue;Pengju Liu;Xiaodong Shang;Maoyan Zhu
  • 通讯作者:
    Maoyan Zhu
Cellular preservation of excysting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new eukaryotesfrom the early Ediacaran Weng’an Biota
早期埃迪卡拉文翁生物群中新真核生物的胞囊发育阶段的细胞保存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Palaeoworld
  • 影响因子:
    1.7
  • 作者:
    Emma N.U. L;on;Pengju Liu;Zongjun Yin;Weichen Sun;Xiaodong Shang;Philip Donoghue
  • 通讯作者:
    Philip Donoghue
The Early Ediacaran Caveasphaera Foreshadows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Animal-like Embryology
早期埃迪卡拉海绵体预示了类动物胚胎学的进化起源
  • DOI:
    10.1016/j.cub.2019.10.057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Current Biology
  • 影响因子:
    9.2
  • 作者:
    Zongjun Yin;Kelly Vargas;John Cunningham;Stefan Bengtson;Maoyan Zhu;Federica Marone;Philip Donoghue
  • 通讯作者:
    Philip Donoghue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微体化石3D结构的同步辐射无损成像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生命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黎刚;陈均远;冼鼎昌;殷宗军;Paul Tafforeau
  • 通讯作者:
    Paul Tafforeau
两种微体化石三维无损成像技术的对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微体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殷宗军;黎刚;朱茂炎
  • 通讯作者:
    朱茂炎
新元古代磷酸盐化外包型腔原肠胚化石在瓮安生物群中的发现
  • DOI:
    --
  • 发表时间:
    2010
  • 期刊:
    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殷宗军;朱茂炎
  • 通讯作者:
    朱茂炎
贵州新元古代瓮安生物群中动物胚胎化石研究进展
  • DOI:
    10.1007/s00371-015-1121-z
  • 发表时间:
    2010
  • 期刊:
    科技导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殷宗军;朱茂炎
  • 通讯作者:
    朱茂炎
瓮安生物群中“内陷式动物原肠胚化石”的同步辐射无损成像及其亲缘关系的重新解释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科技导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殷宗军;朱茂炎
  • 通讯作者:
    朱茂炎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殷宗军的其他基金

动物起源和早期演化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120 万元
  • 项目类别: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埃迪卡拉纪瓮安生物群中动物化石同步辐射三维无损成像研究
  • 批准号:
    41302003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