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松人工林长期生产力形成与维护机制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430017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 资助金额:
    33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607.森林培育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Based on biomass production in Larch artificial forest ecosystem,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productivity in Larch plantation were systematically research. The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biomass and carbon in Larch plantation were analyzed. The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of productivity formation were studied based on photosynthesis and respiration, to reveal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basis of tree Photosynthetic products allocation and response mechanism of productivity on the environment. Developed the mechanism of nutrient allocation in stand, litter decomposition and soil quality transformation, to expound the rule of nutrient circulation in between the forest, soil, litter. The change of long-term productivity were researched in different silvicultural measures from the productivity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nutrient cycling rules, construct the model of productivity change mechanism, The silvicultural measures were added to the model, to optimize silvicultural measure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ultivation measures so as to obtain the key technology to maintain long-term productivity of Larch plantations, formed a set of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ystem to promote and maintain the long-term productivity, healthy development of Larch plantation.
以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为基础,系统开展生产力综合评价、生产力形成与长期生产力维持的研究。主要论述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储量积累与分配格局;基于光合、呼吸作用研究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形成的生理生态过程,揭示树木光合产物分配的生理生化基础以及生产力对环境的响应机制;开展林分养分分配机制、凋落物分解机制和土壤质量变化机制的研究,以揭示林木—土壤—凋落物间养分流转规律;从生产力形成机制和养分循环规律上分析系列培育措施对长期生产力的影响,构建生产力变化机理模型,并将培育措施与其进行有效耦合,应用模型开展培育作业定量优化分析,确定最优的培育措施从而得到维持落叶松人工林长期生产力和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技术,形成一套提高和维持生产力的综合技术体系,促进落叶松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维持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结项摘要

项目以揭示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形成及其维护机制为目标,执行期内设置样地312块,伐取解析木442株,测定树木各组分、植被、土壤和凋落物样品7043份,观测了3年、8年和20年生单株树木冠层整个生长季的光合和呼吸作用。(1)基于地面生物量实测数据,应用贝叶斯分层法构建了单木—林分—区域尺度的相容性生物量预测模型,解决了小样本多区域生物量联合估计和预测准确性问题;基于“天空地”一体化观测手段,采用改进的随机森林和循环神经网络方法,提出了一套耦合机载雷达、地面调查和卫星遥感数据的预测经营单位级落叶松人工林各组分生物量的技术方案,预测精度达0.9以上,外推精度达0.7以上,实现了从经营单位—宏观区域水平的落叶松生物量大范围、准确获取。(2)基于连续测定的光合和呼吸数据,阐明了冠层针叶特征、光合特性和枝条呼吸速率的时空变异规律,明确了冠层生产力在相对冠高41%~52%达到最大的空间分布模式,从生理生态角度界定了“功能树冠”与“非功能树冠”,为人工整枝提供理论依据;阐明了树冠方向异质性和冠长动态变化对树木生长和分化的影响。(3)研究了落叶松纯林养分利用特征和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酶活性和微生物特性,证实了在中、近熟林阶段养分循环慢、存在一定的地力退化,是由于林内植被单一使得微生物真菌群落结构失调、酶活性降低引起的;研究了日本落叶松—檫木混合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结构和功能途径,揭示了混合凋落物通过调控β-变形杆菌和座囊菌的基因丰度,增加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促进了木质纤维素的降解;通过调控鞘氨醇单胞菌、马赛菌和紫色杆菌的基因丰度介导有机氮降解和同化硝酸盐还原的过程,促进了氮素代谢,从而加速混交林凋落物分解,对挖掘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促进凋落物分解菌株和维护落叶松人工林长期生产力有重要意义。发表论文20篇,其中SCI论文7篇(Top期刊1篇,影响因子5.29),EI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1件;撰写专著1本(完成初稿,准备出版);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土壤酶活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林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牛小云;孙晓梅;陈东升;张守攻
  • 通讯作者:
    张守攻
基于非线性混合模型的日本落叶松木材密度与弹性模量模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温带林业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东升;张守攻;张瑞富;孙晓梅
  • 通讯作者:
    孙晓梅
基于Maxent模型日本落叶松潜在分布区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申家朋;陈东升;洪奕丰;孙晓梅;张守攻
  • 通讯作者:
    张守攻
Modelling outer and inner crown profile with tree status and cardinal directions in relation to competition for planted Larix kaempferi in northeast China
模拟与中国东北地区种植的落叶松竞争相关的树木状况和基本方向的外冠和内冠轮廓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 影响因子:
    2.2
  • 作者:
    Huilin Gao;Dongsheng Chen;Xiaomei Sun;Shougong Zhang
  • 通讯作者:
    Shougong Zhang
日本落叶松冠层光合特性的空间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林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夏国威;孙晓梅;陈东升;张守攻
  • 通讯作者:
    张守攻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植物成熟microRNA转录后修饰与降解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植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俊红;张守攻;齐力旺;童再康
  • 通讯作者:
    童再康
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形成机制探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遗传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许晨璐;孙晓梅;张守攻
  • 通讯作者:
    张守攻
日×长落叶松杂种组合间生根性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林业科学,2008,44(4):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晓梅;张守攻;王笑山;等
  • 通讯作者:
植物根系研究新技术Minirhizotro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生态学杂志, 26(2): 253-260, 2007.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周本智;张守攻;傅懋毅
  • 通讯作者:
    傅懋毅
Modelling the responses of crown profles to competition in terms of diferent tree classes and directions in two coniferous tree species in northeastern China
模拟中国东北地区两种针叶树种树冠轮廓对不同树种和方向竞争的响应
  • DOI:
    10.1007/s10342-020-01321-4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高慧淋;陈东升;孙晓梅;张守攻
  • 通讯作者:
    张守攻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