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颗粒內吞和外排机制初探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600814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1.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007.纳米生物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Due to the unique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nano silver is used in food containers and medical instrument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US and Due to the unique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nano silver is used in food containers and medical instrument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US and European Union have prohibited containing nano silver in food containers. China FDA also has suspended the approval of medical dressing containing nano silver. The main reasons that the applications of nano silver are hindered are it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the high special surface area, the high reactive behaviors and so on) and uncertain biosafety factors from small sizes. Especially, the metabolic pathway (uptake and excretion) of nano silver with small sizes may b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silver ions. Thus, nano silver has some unknown bioeffects. This proposal will explore the pathways of cellular uptake and excretion for different size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vitro and in vivo by bio-TEM, ICP-MS and RNAi. That would be helpful to elucidate the possibl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ellular uptake and excretion for silver nanoparticles and provide validated basic data for the application of nano silver.
纳米银材料具有广谱抗菌性能而应用于食物器皿和医疗器械中。但是近几年,美国、欧盟都已叫停纳米银在食物器皿中的使用,中国药监局也暂停了含纳米银敷料的审批。纳米银材料应用受阻的主要原因是其特殊性质(如高比表面积、高反应活性等)以及小尺寸带来的生物安全性不确定因素,特别是纳米银的尺寸比较小时,其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即摄入排出途径)可能和银离子有显著差别,从而带来与银离子不一样的未知生物效应。本项目针对这一重要问题,使用生物透射电镜、ICP-MS、RNAi等方法,在细胞层次以及小鼠体内深入研究不同尺寸纳米银颗粒的內吞外排过程,进一步揭示纳米银颗粒內吞外排途径的可能分子机制,为纳米银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结项摘要

纳米银材料具有广谱抗菌性能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食物器皿、纺织品以及医疗器械等。但是由于纳米材料特殊的性质,纳米银的生物安全性一直是人们担心的问题。本项目旨在研究纳米银材料的内吞外排以及体内蓄积的过程。通过TEM以及ICP-MS的方法研究黑色素瘤细胞系B16对于不同粒径的纳米银颗粒内吞后的细胞定位以及内吞和外排的效率差异。通过加入特异性抑制剂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纳米银颗粒的内吞外排途径。这些结果为研究纳米银的基础生物学效应机制,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数据。本项目将纳米银的吸收效率研究拓展到3D皮肤模型,进行了2D细胞系和3D皮肤模型对于纳米银颗粒各种生物学效应包括透皮效率的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D模型模拟了人的真实皮肤,所以使用3D模型对于纳米材料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估,实验结果会更为接近体内实验,但又比体内实验周期更短、耗资更小。因此3D皮肤模型可为纳米材料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体外评估方法。此外,还开展了两项相关的体内研究。利用转基因小鼠研究了纳米银材料潜在的致癌性,发现在实验剂量下,纳米银并不具有致癌性。并对纳米银材料展开了长期毒性研究,也首次提示我们,对于纳米银造成的短期生物学效应,机体可通过自我修复功能修复纳米银造成的损伤。因此从长期效应考虑,纳米银虽然蓄积在一些重要的组织脏器中,但其引起的长期毒性或者说永久性损伤可能是十分小的。这两项体内研究,为纳米银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长期效应基础数据,填补了国内外纳米银研究的空白。也为纳米银材料今后更加广泛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Skin Toxicity Assessment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a 3D Epidermal Model Compared to 2D Keratinocytes
与 2D 角质形成细胞相比,3D 表皮模型中银纳米颗粒的皮肤毒性评估
  • DOI:
    10.2147/ijn.s225451
  • 发表时间:
    2019-01-01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 影响因子:
    8
  • 作者:
    Chen, Liang;Wu, Meiyu;Xu, Liming
  • 通讯作者:
    Xu, Liming
A Protein Corona Adsorbed to a Bacterial Magnetosome Affects Its Cellular Uptake
吸附在细菌磁小体上的蛋白冠影响其细胞摄取
  • DOI:
    10.2147/ijn.s220082
  • 发表时间:
    2020-01-01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 影响因子:
    8
  • 作者:
    Lai, Wenjia;Li, Dan;Fang, Qiaojun
  • 通讯作者:
    Fang, Qiaojun
Size-dependent cellular uptake and localization profile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银纳米颗粒的尺寸依赖性细胞摄取和定位概况
  • DOI:
    10.2147/ijn.s201107
  • 发表时间:
    2019-01-01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 影响因子:
    8
  • 作者:
    Wu, Meiyu;Guo, Hongbo;Xie, Liming
  • 通讯作者:
    Xie, Limi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Coordinating a three level supply chain under generalized parametric interval-valued distribution of uncertain demand
不确定需求的广义参数区间值分布下协调三级供应链
  • DOI:
    10.1007/s12652-017-0472-x
  • 发表时间:
    2017-04
  • 期刊:
    JOURNAL OF AMBIENT INTELLIGENCE AND HUMANIZED COMPUTING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照庄;刘彦奎;刘颖
  • 通讯作者:
    刘颖
中医药综合治疗对河南省农村地区HIV/AID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 DOI:
    10.13288/j.11-2166/r.2016.07.011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医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金艳涛;许前磊;蒋自强;李政伟;刘颖;邹文;郭会军
  • 通讯作者:
    郭会军
植物影响空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 DOI:
    10.7524/j.issn.0254-6108.2019101104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环境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彤彤;谢淑雅;刘颖
  • 通讯作者:
    刘颖
Antenatal taurine supplementation improves cerebral neurogenesis in fetal rats with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through the PKA-CREB signal pathway
产前补充牛磺酸通过 PKA-CREB ​​信号通路改善宫内生长受限胎鼠的脑神经发生
  • DOI:
    10.1179/1476830513y.0000000057
  • 发表时间:
    2013-11
  • 期刊:
    Nutritional Neuroscience
  • 影响因子:
    3.6
  • 作者:
    刘敬;刘颖;王晓凤;陈慧;杨娜
  • 通讯作者:
    杨娜
寨卡病毒的生物学特征、致病特点及其防控
  • DOI:
    10.13704/j.cnki.jyyx.2016.01.004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颖;陈照立;李君文;朱蓓;牛超
  • 通讯作者:
    牛超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颖的其他基金

碳纳米材料促进骨髓移植后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的研究
  • 批准号:
    31971318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蛋白冠的形成对纳米材料生物分布的影响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10 万元
  • 项目类别:
利用同步辐射技术研究Gd@C82(OH)22调控肿瘤细胞EMT的作用机制
  • 批准号:
    U1532122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66.0 万元
  •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功能化富勒烯衍生物增强免疫活性作用机制的研究
  • 批准号:
    21001034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1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