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城遗址非正常死亡人生存环境与迁移的锶同位素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27218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1.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13.第四纪环境与环境考古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The Shang City site at Zhengzhou, the capital city of Shang Dynasty at its earlier period which dates from 3600 B.P., plays an extraordiary role in the origins and earl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had an intimate interrelationship with the surrounding chiefdom. The large amounts of osseous remains of humankind and animals from the site have been studied systematically by archeologists and anthropologists who, however, have been holding different opinions toward the sources and origins of the human bones from unnatural causes of death that can be found easily in the ash ditch, ash pits and sacrificial pits. This argument remains unsolv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but now is settled because the analytical technology with strontium isotop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kull bones from the site which was doubted to be foreign to the effect of distinguishing the bones of the native slaves from those of the foreign war prisoners. Meanwhile, rich information about the environment and eating habits can be collected from the bones by carbon/nitrogen isotope analysis. The information is used together with such proxy indicators as Strontium calcium ratio, rubidium strontium ratio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living conditions and eating patterns of any specific community in Shang Dynasty and thus established is a data base of the strontium isotope ratio of the relative areas in Shang Dynasty to reveal which human group/groups the Shang site at Zhengzhou actually transmigraded with. This method can not only provide scientific proof for the study of the borderlines and the social nature of Shang Dynasty, but also offer scientific parameters for the probe into the space structure,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different human elements in Shang Dynasty, this will also contribute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geochemistry research.
距今3600年左右的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代前期的都城,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初期发展中具有突出地位,并与周围方国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古代人类和动物遗骨,并经过人类学、考古学的系统研究。其中出土于灰沟、灰坑、祭祀坑中的大量非正常死亡人骨的身份和来源,学界历来有不同认识。本项目拟用锶同位素分析技术对城中出土的疑为外来的人头骨进行研究,试图分辨其属于当地的奴隶还是外来战俘,揭开这一靠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难题。同时通过碳、氮同位素分析提取骨骼中含有的丰富环境和食性信息,结合铷锶比、锶钙比等代用指标探讨商代各特定地区人类的生存环境与食物结构,进而建立相关地区商代锶同位素比值数据库,揭示郑州商城与周围哪些人类群体存在人口互动关系,这不仅可对研究商代的疆域和社会性质提供科学依据,还为探讨商代不同类型人文要素的空间结构和布局特征及其动力机制提供科学参数,并有助于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结项摘要

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的都城遗址,在郑州商城宫殿区的夯土台基上,发现了一条埋藏有近百个人类头骨的壕沟,这条壕沟被称为人头骨坑。人头骨坑中的人类头骨大部分只残留有颅顶部分,边缘有明显的锯痕。对于人头骨坑中人骨的身份和来源,发掘者认为是被杀害的奴隶,另有学者认为他们是被俘获的战俘。.锶同位素分析方法在考古学研究中通常用来研究人类的迁移问题。通过本地灰坑出土的动物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来确定郑州商城遗址的锶同位素背景范围,将这一背景范围同人头骨坑人骨的锶同位素组成相比较,以了解这些人骨是本地的奴隶还是外来的战俘。同时,结合其他遗址的锶同位素分析数据,以探寻这些人骨来自何方。.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可以用来确定人类个体的食性。通过对比人头骨坑人骨和郑州商城本地墓葬出土的人骨,了解这些人类个体人头骨同郑州商城本地居民在食性上的异同,提供与人头骨坑人骨身份地位有关的信息。通过食性地域性差异分析,也有助于寻找人头骨坑人骨的来源地。.本项目通过锶同位素分析结果可以看到,人头骨坑中的人类个体的锶同位素比值平均值为0.711522,同郑州商城本地的Sr同位素组成的背景以0.711606~0.711884(0.711745±0.000139)的范围有着明显差异。而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则指出,一方面人头骨坑人骨在营养级上同商城本地居民没有显著差异,另一方面人头骨坑人骨显示的以C4植物为主食的饮食习惯,同商城居民C3与C4植物混食的习惯明显不同。对郑州商城遗址、郑州东赵遗址等同时期的遗址所开展的植物考古研究也表明,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除了C4类的粟、黍等以外,也包括C3类的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这些证据表明人头骨坑人骨更可能是外来的战俘。郑州商城人头骨坑人骨的同位素特征,符合安阳孝民屯遗址的同位素测试结果。这表明这些人骨可能是来源于孝民屯遗址所在地区。大辛庄遗址出土的可能来源于郑州商城的祭祀、占卜人员,则反映了商王朝维持地方影响力的一种手段。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舞阳贾湖遗址骨制叉形器的制作、使用与传播初探 来自万方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南方文物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居中
  • 通讯作者:
    张居中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贾湖遗址墓葬腹土古寄生物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原文物,2006年3期, 2006年5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居中;任启坤;翁屹;蓝万里
  • 通讯作者:
    蓝万里
追本溯源话水稻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生命世界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居中
  • 通讯作者:
    张居中
郑州地区东赵先民植物性食物结构 及遗址出土部分陶器功能分析:来自植物淀粉粒的证据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第四纪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亚男;杨玉璋;张家强;姚凌;禤华丽;袁增箭;顾万发;张居中
  • 通讯作者:
    张居中
郑州商城遗址炭化植物遗存浮选结果与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江汉考古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贾世杰;张娟;杨玉璋;程至杰;张居中;贾连敏;曾晓敏
  • 通讯作者:
    曾晓敏
烷烃的检测与分析及其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考古与文物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崔品;张居中;尹浩;翁屹;方方
  • 通讯作者:
    方方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张居中的其他基金

淮河上中游全新世早中期人类植物利用反映环境适应过程研究
  • 批准号:
    41472148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9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浙江小黄山全新世早期人类生存模式研究
  • 批准号:
    40772105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4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河南贾湖史前人类及生存模式研究
  • 批准号:
    40472087
  • 批准年份:
    2004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淮河上游地区史前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 批准号:
    30070463
  • 批准年份:
    2000
  • 资助金额:
    1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河南贾湖稻作遗存在中国稻作起源研究中的地位
  • 批准号:
    39920017
  • 批准年份:
    1999
  • 资助金额:
    10.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