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磨损固体自润滑界面开放系统热力学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875153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505.机械摩擦学与表面技术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Ultra-low wear solid lubrication interface is an advanced tribological surface that can greatly increase the maintenance interval and life span of machineries and redu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Ultra-low wear, like super-lubricity, is a thermodynamically unstable non-equilibrium stationary state which could be easily disturbed by changes of interfacial force, heat flow, material property and tribofilm to produce thermodynamic bifurcations and wear increase. Based on the tribofilm's crucial role as an interfacial mechanical barrier and thermodynamic dissipation structure, this study proposes to investigate the macro- and micro-laws of wear debris adhesion, energy dissipation and surface wear fluctuation within the ultra-low wear interface using debris dynamics,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 wear theory and modern fluctuation theory of energy dissipation.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new insight into tribofilm's wear reduction and thermodynamic response mechanisms and help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macro- and micro-physics of system's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 behavior. In view of tribological design,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will be a general non-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s theory of ultra-low wear solid lubrication which could potentially be used in fine regulation of related systems.
超低磨损固体自润滑界面是一类能大幅提高机械设备免维护周期和寿命、降低环境污染的先进摩擦学功能界面。但与超滑状态类似,超低磨损极易受到界面力、热、材料和摩擦膜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热力学分岔与磨损率的提高,属于非平衡态热力学中的一类不稳定定态。本项目以摩擦膜界面机械屏障与热力学耗散中枢的双重角色为切入点,以新型摩擦膜抗磨理论和磨屑动力学分析为基础,结合既有的磨损热力学理论和现代耗散系统涨落理论,通过研究界面内磨屑吸附、能量耗散和多界面材料磨损涨落的宏微观规律与调控问题,揭示摩擦膜作为界面核心热力学耗散项在摩擦学系统跑合-稳态,以及宏观磨损定态发生迁跃时发挥的关键作用与热力学响应机制。研究结果将建立起研究超低磨损界面的一般性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和方法,对于深化对界面超低磨损宏微观物理学含义的理解和指导新型超低磨损界面和材料的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项摘要

本项目以固体自润滑材料的界面抗磨设计为应用背景,以摩擦膜界面机械屏障与热力学耗散中枢的双重角色为切入点,从材料、界面、机械、物理多个角度深入研究了PTFE减摩耐磨材料的相关摩擦学原理。通过拓展Rabinowicz微尺度粘附磨损模型,开展了针对以塑形变形为主的聚合物超低磨损界面材料流动行为的试验研究,提出并验证了一种描述大量微尺度磨屑转移行为的宏观数学模型,连接了不同尺度上的粘附磨损理论;采用表面形貌长程异质性调控,设计并验证一种混合减磨表面,实现了目标摩擦副跑合磨损量的大幅降低,为进一步降低界面磨耗提供了新思路;通过聚焦纳米填料-PTFE基体物理化学作用,首次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超低磨损PTFE复合材料中的填料-聚合物的力化学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填料表面催化特性、比表面积和团聚强度的综合性摩擦化学评估标准,为更科学的进行相关材料开发和深入理解复杂机械界面摩擦磨损行为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系统研究环境水氧含量、温度场作用和滑动周期对超低磨损固体自润滑系统的影响,针对湿度环境下PTFE耐磨摩擦层的形成,提出了一种基于摩擦面表面能量梯度的摩擦膜稳定性判据,揭示了表面能梯度与粘附磨损方向与稳定性的密切关系,为深入理解粘附磨损机制提供了新的角度。本项目的研究发展了界面摩擦膜和第三体的多尺度研究理论和方法,利用分子模拟、纳米力学测量和宏微观尺度表征等手段,系统性阐明了超低磨损固体自润滑界面弹塑性储能、微断裂能量耗散、摩擦化学、表面能等因素对宏观磨损行为的影响,对发展下一代高性能、长寿命、免维护的固体自润滑材料有意义。项目研究共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19篇;申请发明专利4项,其中3项已授权;培养研究生14人;相关成果曾两次在国际知名学术会议上进行了口头汇报。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3)
A Simple Analysis of Texture-Induced Friction Reduction Based on Surface Roughness Ratio
基于表面粗糙度比的织构减摩简单分析
  • DOI:
    10.1007/s11249-021-01440-y
  • 发表时间:
    2021-02
  • 期刊:
    Tribology Letters
  • 影响因子:
    3.2
  • 作者:
    Ye Jiaxin;Xuan Jiazhou;Qiao Yongliang;Zhang Yifan;Zhang Haiyang;Xu Jimin;Liu Xiaojun;Liu Kun
  • 通讯作者:
    Liu Kun
Interfacial Gradient and Its Role in Ultralow Wear Sliding
界面梯度及其在超低磨损滑动中的作用
  • DOI:
    10.1021/acs.jpcc.9b12036
  • 发表时间:
    2020-02
  • 期刊: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Ye Jiaxin;Wei Jiang;Alam Istiaque;Sun Wei;Liu Xiaojun;Liu Kun;Burris David
  • 通讯作者:
    Burris David
Paradoxical Filler Size Effect on Composite Wear: Filler-Matrix Interaction and Its Tribochemical Consequences
矛盾的填料尺寸对复合材料磨损的影响:填料-基体相互作用及其摩擦化学后果
  • DOI:
    10.1007/s11249-020-01375-w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Tribology Letters
  • 影响因子:
    3.2
  • 作者:
    Sun Wei;Liu Xiaojun;Liu Kun;Xu Jimin;Wang Wei;Ye Jiaxin
  • 通讯作者:
    Ye Jiaxin
Self-competing and Coupled Effect of Laser-Engraved Counterface Groove Depth and Density on Wear of Alumina PTFE
激光雕刻配合槽深度和密度对氧化铝PTFE磨损的自竞争和耦合效应
  • DOI:
    10.1007/s11249-019-1171-x
  • 发表时间:
    2019-06-01
  • 期刊:
    TRIBOLOGY LETTERS
  • 影响因子:
    3.2
  • 作者:
    Ye, Jiaxin;Zhang, Kaisen;Liu, Kun
  • 通讯作者:
    Liu, Kun
Lateral and Normal Capillary Force Evolution of a Reciprocating Liquid Bridge
往复液桥的横向和法向毛细管力演变
  • DOI:
    10.1021/acs.langmuir.1c01635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Langmuir
  • 影响因子:
    3.9
  • 作者:
    Song Qingrui;Liu Kun;Sun Wei;Chen Rongxin;Ji Jiawei;Jiao Yunlong;Gao Tianyan;Ye Jiaxin
  • 通讯作者:
    Ye Jiaxi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膜厚对热处理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机械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荣昕;张炜;孙魏;叶家鑫;刘小君;刘焜
  • 通讯作者:
    刘焜
多层碳键联石墨烯涂层的宏观摩擦磨损特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中国表面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彬;周剑;祝宸宇;李莉华;叶家鑫;刘小君;刘焜
  • 通讯作者:
    刘焜
表面润湿性对橡胶滑动接触界面摩擦特性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机械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焦云龙;叶家鑫;刘小君;刘 焜
  • 通讯作者:
    刘 焜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叶家鑫的其他基金

弱异质性表面跨尺度移动接触线动-静力谱研究
  • 批准号:
    52375177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转移膜二维连续性和相对吸附强度的新型聚合物减磨模型研究
  • 批准号:
    51505117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