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仑南岩带花岗岩及其中暗色微粒包体岩石成因与地球动力学意义研究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40972040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5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D0204.岩石学
- 结题年份:2012
- 批准年份:2009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0-01-01 至2012-12-31
- 项目参与者:李春海; 周清; 赵鹏;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西昆仑造山史关系到对欧亚大陆与羌塘地块碰撞、拼贴并最终焊接历史的认识。然而,关于这个科学问题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争论和不确定性。西昆仑造山带发育两条醒目的中-酸性深成岩带,即加里东期北岩带和海西晚期-印支晚期南岩带。本次研究拟在申请者前一基金对西昆仑北岩带研究基础上,选择西昆仑南岩带中代表性花岗质岩体及其中暗色微粒包体以及同时代玄武岩为研究对象,采用SHRIMP锆石U-Pb定年以及矿物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Pb-O-Hf多元同位素综合示踪相结合的方法,阐明它们的源区和岩浆演化过程,探讨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和动力学机制,它不但可以为欧亚大陆与羌塘地块拼贴过程提供新的制约,而且还可以充分认识西昆仑造山带造山过程的多旋回性以及其中花岗质岩体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和岩浆起源的多样性。它对于揭示西昆仑造山带完整的造山史以及欧亚大陆向南增生过程和丰富花岗岩成岩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结项摘要
西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是“特提斯构造域”与“古亚洲构造域”接壤、转换的地带,北以奥依塔克-库地缝合带与塔里木地块相接,南以麻扎-康西瓦缝合带为界与甜水海地体拼接。目前可以接受的观点是西昆仑造山带经历了多期造山作用,但对于其具体构造演化过程还存在很大的争论。此外,西昆仑造山史还关系到对欧亚大陆与羌塘地块碰撞并最终焊接历史的认识。因此,正确认识西昆仑造山带造山过程的多旋回性对于进一步揭示欧亚大陆向南增生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西昆仑造山带发育两条醒目的中-酸性深成岩带,即加里东期北岩带和海西-印支期南岩带,并且大多数岩体含有暗色微粒包体,因而这些花岗质岩体及其中暗色微粒包体为揭示西昆仑造山带完整的造山史提供了绝佳素材。本次研究在详尽的野外和岩相学工作基础上,对西昆仑南岩带中代表性花岗质岩体及其中暗色微粒包体开展了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O–Hf同位素地球化学系统研究,探讨了它们的岩石成因和构造属性,从而为欧亚大陆与羌塘地块拼贴过程提供了新的制约。此外,本次研究还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对西昆仑北岩带中研究程度较弱的花岗质岩体及其中暗色微粒包体的岩石成因和构造属性进行了研究,它为西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史提供了新的制约。研究结果表明,西昆仑地体与甜水海地体之间的古特提斯洋盆最终闭合发生在中三叠世安尼西阶(Anisian)(~243 Ma),此后西昆仑-甜水海联合地体又在早侏罗世(~177 Ma)与喀喇昆仑地体(羌塘地块)最终拼贴。研究结果还表明,西昆仑地体与塔里木地块之间的原特提斯洋盆最终闭合发生在中志留世。同时,通过青藏高原西部新生代钾质花岗岩-正长岩岩石成因研究,认为花岗岩可以直接起源于混染地幔的部分熔融。本次研究成果对于正确揭示西昆仑造山带完整的造山史以及欧亚大陆向南增生过程和丰富花岗岩成岩理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Subducting sediment-derived arc granitoids: evidence from the Datong pluton and its quenched enclaves in the western Kunlun orogen, northwest China
俯冲沉积物衍生的弧花岗岩:来自中国西昆仑造山带大同岩体及其淬火包体的证据
- DOI:10.1007/s00710-010-0122-x
- 发表时间:2010-07
- 期刊: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影响因子:1.8
- 作者:Liao, Shi-Yong;Jiang, Yao-Hui;Jiang, Shao-Yong;Yang, Wan-Zhi;Zhou, Qing;Jin, Guo-Dong;Zhao, Peng
- 通讯作者:Zhao, Peng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ultrapotassic microgranitoid enclaves in Late Triassic arc granitoids, Qinling orogen, central China
秦岭造山带晚三叠世弧花岗岩超钾质微花岗岩包体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 DOI:10.1080/00206814.2010.513202
- 发表时间:2012-01
- 期刊: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
- 影响因子:2.6
- 作者:Jiang, Yao-Hui;Jin, Guo-Dong;Liao, Shi-Yong;Zhou, Qing;Zhao, Peng
- 通讯作者:Zhao, Peng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Early Cretaceous S- and A-type granites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Gan-Hang rift, SE China
甘杭裂谷西北部早白垩世S型和A型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 DOI:10.1016/j.lithos.2010.10.001
- 发表时间:2011
- 期刊:Lithos
- 影响因子:3.5
- 作者:Jiang, Yao-Hui;Zhao, Peng;Zhou, Qing;Liao, Shi-Yong;Jin, Guo-Dong
- 通讯作者:Jin, Guo-Dong
Origin of Middle Triassic high-K calc-alkaline granitoids and their potassic microgranular enclaves from the western Kunlun orogen, northwest China: A record of the closure of Paleo-Tethys
西昆仑造山带中三叠世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及其钾质微粒包体的成因:古特提斯洋闭合的记录
- DOI:10.1016/j.lithos.2012.10.004
- 发表时间:2013
- 期刊:Lithos
- 影响因子:3.5
- 作者:Jiang Yao-Hui;Jia Ru-YA;Liu Zheng;Liao Shi-Yong;Zhao Peng;Zhou Qing
- 通讯作者:Zhou Qing
Geochemistry and geodynamic implications of the Triassic bimodal magmatism from Western Kunlun Orogen, northwest China
西昆仑造山带三叠纪双峰式岩浆作用的地球化学和地球动力学意义
- DOI:10.1007/s00531-011-0686-7
- 发表时间:2012-03
-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 影响因子:2.3
- 作者:Liao, Shiyong;Jiang, Yaohui;Zhou, Qin;Yang, Wanzhi;Jin, Guodong;Zhao, Peng
- 通讯作者:Zhao, Pe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江西中部新丰街花岗质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
- DOI:--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高校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姜耀辉;王国昌;倪春雨;青龙
- 通讯作者:青龙
十杭带湘南-桂北段中生代A型花岗岩带成岩成矿特征及成因讨论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高校地质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赵葵东;戴宝章;蒋少涌;姜耀辉
- 通讯作者:姜耀辉
宁芜地区玢岩铁矿Pb同位素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地质学报,2006,80(2): 279~286,标注资助
- 影响因子:--
- 作者:马芳*;蒋少涌;姜耀辉;王汝成
- 通讯作者:王汝成
赣杭构造带相山火山侵入杂岩的岩浆演化特征———来自斜长石和黑云母的化学成分研究
- DOI:--
- 发表时间:2015
- 期刊: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赵沔;杨水源;左仁广;赵葵东;姜耀辉;凌洪飞;陈培荣
- 通讯作者:陈培荣
桂东北花山-姑婆山侵入杂岩体和暗色包体的锆石微区Hf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岩指示意义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姜耀辉;朱金初;戴宝章;赵葵东;蒋少涌;李亮;凌洪飞
- 通讯作者:凌洪飞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姜耀辉的其他基金
华南印支期A型花岗岩-正长岩组合及其构造意义
- 批准号:41872054
- 批准年份:2018
- 资助金额:66.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中国东南部早侏罗世岩浆作用与地球动力学意义研究
- 批准号:41272083
- 批准年份:2012
- 资助金额:91.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西昆仑大同岩体及其中暗色微粒包体岩石成因与地球动力学意义研究
- 批准号:40572037
- 批准年份:2005
- 资助金额:39.0 万元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