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crotox技术的中药毒性分级原理与标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47018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3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217.中药毒理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In view of lack of objective evaluation standard and technical problems of Chinese medicine toxicity grading, we are going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15 kinds of representative toxic Chinese medicine and 5 kinds of Non- toxic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luminous intensity of luminescent bacteria (Vibrio fischeri) based on Microtox Technique systematically. The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ose-time-effect relationship of luminous intensity, the relationship of luminous intensity and toxic substances, luminous intensity and toxic target organs, a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objectively.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establish a kind of new, fast, simple, objective toxicity grading standard of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Microtox Technique and achieve major breakthroughs of safety evalu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toxic Chinese medicine.
针对现行中药毒性分级缺少客观评价方法和技术瓶颈等难题,基于本实验建立专有的中药综合毒性快速检测Microtox(微毒测试)技术平台,选择现行《药典》及本科教材记载的最具代表性的15味有毒中药(大毒、有毒、小毒各5味)以及5味无毒中药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有毒中药的对发光菌(费氏弧菌)发光强度影响的药效-毒性效应谱、剂量-反应曲线和剂量-时间-反应关系,客观描述有毒中药毒性效应动力学过程和作用特点,以IC50值及标准毒物(如氯化汞)相对发光强度参比值,客观评价和比较有毒中药毒性大小,系统研究有毒中药发光抑制毒性效应与毒性物质、毒性表现(强度、靶器官)之间的内在规律,发展快捷、简便、客观的基于Microtox毒性测试表征的有毒中药毒性分级标准,实现有毒中药安全性评价以及风险分级评定的重大突破。

结项摘要

针对现行中药毒性分级缺少客观评价方法和技术瓶颈等难题,基于中药综合毒性快速检测Microtox技术平台,选择最具代表性的15味有毒中药以及5味无毒中药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有毒中药的对发光菌(费氏弧菌)发光强度影响的药效-毒性效应谱、剂量-反应曲线和剂量-时间-反应关系,客观描述有毒中药毒性效应动力学过程和作用特点,以IC50值客观评价和比较有毒中药毒性大小,系统研究有毒中药发光抑制毒性效应与毒性物质、毒性表现(强度、靶器官)之间的内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针对费氏弧菌建立的测试体系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灵敏度、准确度及适应性,可用于中药综合毒性的测试;2.川乌、草乌、马钱子、巴豆、天仙子、山豆根、附子、雷公藤、苍耳子、半夏、吴茱萸、川楝子、重楼、蛇床子、细辛、人参、黄芪、当归、麦冬、巴戟天基于Microtox技术综合毒性检测的IC50值分别为0.023,0.164,0.068,0.029,0.013,0.042,0.308,0.017,0.033,0.067,0.011,0.006,0.069,0.006,0.016,0.066,0.091,0.024,0.083,0.038g生药/ml。3. 川乌、山豆根、吴茱萸中药效-毒性成分含量高低与提取方法有关,对于水溶性差的中药成分应用该技术方法,难以达到较好的评价结果。因此,对于Microtox技术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扩大该技术体系的适用范围。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基于Microtox 技术的中药注射剂毒性早期发现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军宁;鄢良春;罗荔敏
  • 通讯作者:
    罗荔敏
苍耳子微毒测试(Microtox)与小鼠急性毒性的相关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药药理与临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鄢良春;刘云华;夏见英;赵军宁
  • 通讯作者:
    赵军宁
基于Microtox技术的中药注射剂微毒快速测试体系反应条件的优化与方法学的考察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熊静悦;李孝容;鄢良春;赵军宁
  • 通讯作者:
    赵军宁
Microtox(微毒)技术应用于红花注射液综合毒性检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卫天喜;华桦;祝天勇;赵军宁
  • 通讯作者:
    赵军宁
Microtox中药注射剂微毒测试体系明亮发光杆菌502和青海弧菌Q67发光反应条件的比较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药药理与临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熊静悦;李孝容;鄢良春;赵军宁
  • 通讯作者:
    赵军宁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建立实时荧光法快速检测鲍曼不动杆菌的研究
  • DOI:
    10.13350/j.cjpb.190312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爽;黄广涛;龚雅利;金晓君;蒙雨丹;赵军宁;杨莉;彭毅志;李晓鲁
  • 通讯作者:
    李晓鲁
变叶海棠及其同域近缘种潜在地理分布及生境特征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时珍国医国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华桦;孙洪兵;刘俐;蒋舜媛;曾安琪;赵军宁
  • 通讯作者:
    赵军宁
吴茱萸乙醇提取物对大鼠急性毒性及肝毒性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药药理与临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波;李莉;鄢良春;赵军宁;易进海
  • 通讯作者:
    易进海
药物ADME体外筛选模型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成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彭伟;鄢良春;赵军宁;毕岳琦;刘青春
  • 通讯作者:
    刘青春
HPLC法同时测定小柴胡汤中5种有效成分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中药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宋军;赵军宁;刘青春;易进海;鄢良春
  • 通讯作者:
    鄢良春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赵军宁的其他基金

基于“功效-毒性-物质”新型并行性中药质量评价模式研究
  • 批准号:
    81073047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小柴胡汤基于细胞模型的ADME特征及肝靶药效-毒性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0672651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2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