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辉观测的中纬度行进电离层扰动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804146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411.空间物理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In the previous studies, for the first time we used data from a network of all-sky airglow imagers, combining the digisonde, GPS-TEC monitor, VHF radar and FPI from the Chinese Meridian Project, and C/NOFs satellite to carry out a series of studies on equatorial plasma bubbles at low-latitudes and mesoscale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at mid-latitude of China, and obtained some very important scientific findings. This project will further use airglow imagers located at mid-latitude (Xinglong) station and at low-latitude (Qujing of Yunnan, Daxin and Guiping of Guangxi, and Fuke of Hainan) stations to study morphological features and evoltion of mesoscale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in China. Our project mainly includes two topics: 1. Comparing differences in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mesoscale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occurred at mid-latitude and low-latitude stations. 2. Study on long-distance propagation of mesoscale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首次利用全天空气辉成像仪网络数据,并结合子午工程台网的数字测高仪,GPS-TEC监测仪,甚高频雷达,法布里-波罗干涉仪,以及C/NOFs卫星对发生在我国低纬度地区的赤道等离子体泡和中纬度地区的中尺度行进电离层扰动结构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非常重要的科学成果。在该项目中,我们将进一步利用中纬度(兴隆)和低纬度(云南曲靖,广西大新和桂平以及海南富克)台站的气辉成像仪对观测到的中尺度行进电离层扰动的形态特征以及演化过程进行研究。我们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 对比中低纬度观测到的中尺度行进电离层扰动的形态统计特征;2. 对中尺度行进电离层扰动的长距离传播进行研究。

结项摘要

本项目基于国家大科学装置—子午工程开展研究,利用多地基联合探测设备仪器(全天空气辉成像仪、法布里-玻罗干涉仪、数字测高仪、甚高频雷达、GPS-TEC监测仪等)和多卫星(C/NOFs、SWAR、GRACE)数据对发生在我国中低纬度的夜间MSTID(低纬度的EPB)的形成与演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取得如下重要成果:(1)首次提供了局地电离层不稳定性触发中纬度MSTID内部类赤道等离子体泡(EPB-like;EPB是发生在赤道上空的一种等离子体密度衰减结构)的观测证据。这与之前中纬度电离层层结稳定特征认知不符。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Paper#2018GL080926)上;(2)首次发现伴随MSTID(或Es;Es是发生在E层高度的金属层)的极化电场是诱发我国中纬度夜间夏季韦德海异常类密度块的主要原因。更新了对夜间密度增强形成机理的认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Paper#2020JA028085)上;(3)提供了中纬度MSTID和低纬度EPB电耦合的直接观测证据,证实了MSTID是诱发子夜附近EPB内部米尺度不规则体的源之一。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Paper#2020JA029005)上;(4) 除了MSTID,对发生在我国低纬度上空的一起特殊EPB事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供了向赤道风诱发锐利-泰勒不稳定性的观测证据,并首次提出了一种电离层底部大尺度波结构诱发低纬度液滴(一种等离子体密度增强现象)的新机制。这些研究结果更新了低纬度EPB形成机理的认识。该研究成果是应杂志社主编邀请和国际知名学者一起发表在英文期刊EPP(Paper#epp2021048)上的专辑论文之一,并获该杂志当期的三大亮点论文之一;(5)参与了AGU-book的工作。该工作是应邀美国物理学会(AGU)杂志主编对课题组多年以来成果的一个总结。我以往的三份重要研究结果发被节选其中。另外,兴隆上空的MSTID的形态特征统计工作也被纳入其中。该项重要成果已经以章节的形式发表在John Wiley & Sons, Inc(Paper#9781119815631.ch19)上。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Midlatitudinal Special Airglow Structures Generatew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opagating Medium-Scale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 and Nighttime Plasma Density Enhancement at Magnetically Quiet Time
中纬度特殊气辉结构是由传播的中尺度行进电离层扰动与静磁时夜间等离子体密度增强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 DOI:
    10.1029/2018gl080926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Longchang Sun;Jiyao Xu;Chao Xiong;Yajun Zhu;Wei Yuan;Lianhuan Hu;Weijun Liu;Gang Chen
  • 通讯作者:
    Gang Chen
Interaction Between an EMSTID and an EPB in the EIA Crest Region Over China
中国 EIA 峰区 EMSTID 和 EPB 之间的互动
  • DOI:
    10.1029/2020ja029005
  • 发表时间:
    2021-08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Longchang Sun;Jiyao Xu;Yajun Zhu;Chao Xiong;Wei Yuan;Kun Wu;Yongqiang Hao;Gang Chen;Chunxiao Yan;Zhihua Wang;Xiukuan Zhao;Xiaomin Luo
  • 通讯作者:
    Xiaomin Luo
Interaction Between a Southwestward Propagating MSTID and a Poleward Moving WSA‐Like Plasma Patch on a Magnetically Quiet Night at Midlatitude China Region
中国中纬度地区磁静夜中向西南传播的 MSTID 与向极移动的 WSA 类等离子体斑块的相互作用
  • DOI:
    10.1029/2020ja028085
  • 发表时间:
    2020-09
  • 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apce Physic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Longchang Sun;Jiyao Xu;Yajun Zhu;Wei Yuan;Zhiqing Chen;Yongqiang Hao;Lianhuan Hu;Donghe Zhang;Bing Guo;Xiukuan Zhao
  • 通讯作者:
    Xiukuan Zhao
Case study of an Equatorial Plasma Bubble Event investigated by multiple ground-based instruments at low latitudes over China
中国低纬度多台地基仪器调查赤道等离子体气泡事件案例研究
  • DOI:
    10.26464/epp2021048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LongChang Sun;JiYao Xu;YaJun Zhu;Wei Yuan;XiuKuan Zhao
  • 通讯作者:
    XiuKuan Zh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OH全天空气辉成像仪观测的中国低纬地区的重力波传播统计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翠梅;李钦增;徐寄遥;袁韡;刘伟军;孙龙昌;陈金松;燕春晓
  • 通讯作者:
    燕春晓
Mesoscalefield-aligned irregularity structures (FAIs) of airglow associated withmedium-scale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s (MSTIDs)
与中尺度移动电离层扰动(MSTID)相关的气辉的中尺度场对准不规则结构(FAI)
  • DOI:
    10.1002/2014ja020944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J. Geophys. R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龙昌;徐寄遥;等
  • 通讯作者: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孙龙昌的其他基金

中纬度亚尺度MSTID结构的形成机理研究
  • 批准号:
    42374207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