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二氧化碳诱导Escherichia coli O157:H7形成VBNC状态的分子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571933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2008.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Bacteria can enter into a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VBNC) state in some adverse conditions. Although VBNC cells remain viable, they cannot be detected by traditional culture methods, and under suitable conditions they can resuscitate to culturable state, which make VBNC cells pose a potential risk to food safety. 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HPCD),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non-thermal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can kill microorganisms in food and retain food quality. However, we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HPCD could induce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a foodborne pathogen, to form the VBNC state, bu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VBNC state of E. coli O157:H7 induced by HPCD is still not clarified. For solving this scientific problem, VBNC E. coli O157:H7 cells, having a mutation in stx gene, induced by HPCD is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VBNC state induced by HPCD will be clarified through analyzing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nd proteins in VBNC cells using transcriptomics and proteomics methods, and constructing mutants to verify the function of some key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nd protein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cell wall key component analysis.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optimizing HPCD processing and ensuring food safety.
细菌在逆境条件下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该状态的细菌用常规培养方法检测不到,但在适宜条件下能复苏,因此对食品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作为新兴非热杀菌技术,高压二氧化碳(HPCD)能有效杀死食品中微生物,保留食品品质。申请人在前期研究中发现HPCD能诱导Escherichia coli O157:H7进入VBNC状态,但其分子形成机制仍不清楚。针对该问题,以缺失stx志贺毒素基因的E. coli O157:H7为目标菌,采用转录组和蛋白组学方法分析VBNC状态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并构建突变体对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进行功能验证,同时结合对细胞壁关键组分的分析,揭示HPCD诱导E. coli O157:H7形成VBNC状态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可为优化HPCD加工工艺及保证食品安全奠定理论基础。

结项摘要

在外界逆境的胁迫下,细菌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该状态下的细菌用常规平板培养的方法检测不到,然而在适宜条件下能复苏,对食品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威胁。高压二氧化碳(HPCD)作为新兴非热杀菌技术,可有效杀灭食品中微生物并保留食品品质,但HPCD能诱导Escherichia coli O157:H7进入VBNC状态,其分子形成机制仍不明确。针对该问题,本研究以缺失stx志贺毒素基因的E. coli O157:H7作为目标菌株,首先采用转录组和蛋白组学分析VBNC状态细胞中的差异基因和蛋白。研究发现,97个基因及56个蛋白在VBNC细胞中差异表达了,这些基因/蛋白主要参与了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核苷酸的转运及代谢,DNA复制及重组,转录与翻译,致病性等方面。然后,通过对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和蛋白的功能验证,研究发现外膜蛋白OmpF和转录因子z2046(dicC)对VBNC状态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其次,本研究首次采用SYTO & PI双染HPCD处理后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分选得到了纯的VBNC细胞,并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分析了细胞壁及细胞膜差异组分。最后,通过以上研究分析,提出了HPCD诱导E. coli O157:H7进入VBNC状态的机制:HPCD处理降低或抑制了E. coli O157:H7细胞的物质转运与代谢活性(如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核苷酸代谢等)、DNA复制与重组活性、转录与翻译活性,在该情况下细胞生长速率却增加了,导致细胞无法生长成正常大小,细胞呈短圆状,这有利于细胞在不利条件下存活并形成VBNC状态。在该状态下,细胞的肽聚糖成分未发生显著变化,而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组分却有所减少,可能是长链的脂肪酸降解成了更短链的脂肪酸,过程中引入更多的双键来增加不饱和度,从而更好地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在不利条件下维持其正常的生物功能。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New Insights into the Formation of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Induced by High-Pressure CO2.
关于高压 CO2 诱导形成存活但不可培养的大肠杆菌 O157:H7 的新见解
  • DOI:
    10.1128/mbio.00961-16
  • 发表时间:
    2016-08-30
  • 期刊:
    mBio
  • 影响因子:
    6.4
  • 作者:
    Zhao F;Wang Y;An H;Hao Y;Hu X;Liao X
  • 通讯作者:
    Liao X
Induction, detection, formation, and resuscitation of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 microorganisms
存活但不可培养状态微生物的诱导、检测、形成和复苏
  • DOI:
    10.1111/1541-4337.12513
  • 发表时间:
    2019-12-19
  • 期刊: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 影响因子:
    14.8
  • 作者:
    Dong, Kai;Pan, Hanxu;Liao, Xiaojun
  • 通讯作者:
    Liao, Xiaojun
iTRAQ-Based Proteomic Analysis of Sublethally Injured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Cells Induced by 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
基于 iTRAQ 的高压二氧化碳诱导亚致死损伤大肠杆菌 O157:H7 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 DOI:
    10.3389/fmicb.2017.02544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Bi X;Wang Y;Hu X;Liao X
  • 通讯作者:
    Liao X
The Association of Cell Division Regulated by DicC With the Formation of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DicC 调控的细胞分裂与存活但不可培养的大肠杆菌 O157:H7 形成的关系
  • DOI:
    10.3389/fmicb.2019.02850
  • 发表时间:
    2019-12
  • 期刊: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Hanxu Pan;Kai Dong;Lei Rao;Liang Zhao;Yongtao Wang;Xiaojun Liao
  • 通讯作者:
    Xiaojun Liao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新型模式平台—蜜蜂用于肠道菌群与营养健康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中国食品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郎浩宇;王小斐;陈芳;廖小军;胡小松;郑浩
  • 通讯作者:
    郑浩
高压二氧化碳对鲜榨梨汁杀菌效果及动力学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食品工业科技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廖红梅;丁占生;钟葵;龙飞翊;廖小军
  • 通讯作者:
    廖小军
bspan id=FileTitle减压贮藏技术对水蜜桃采后能量代谢的影响/span/b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农业机械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文烜;宋丽丽;廖小军
  • 通讯作者:
    廖小军
叶绿素对乳酸链球菌生长特性和代谢水平的影响
  • DOI:
    10.3969/j.issn.1005-6521.2018.18.00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食品研究与开发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媛媛;欧雅文;崔羽;胡小松;廖小军;张燕
  • 通讯作者:
    张燕
促进植物内源性果胶甲酯酶催化作用的因素与机制及其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食品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嘉悦;王永涛;饶雷;吴晓蒙;廖小军;赵靓
  • 通讯作者:
    赵靓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廖小军的其他基金

超高压调控花色苷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1930087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309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高压二氧化碳诱导Escherichia coli O157:H7形成VBNC状态的机制
  • 批准号:
    31371845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1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高压二氧化碳对NFC桃汁流变性质的非热调控机制
  • 批准号:
    31171770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6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高压脉冲电场降解矢车菊素-3-槐糖苷的分子机制及对其抗氧化能力影响
  • 批准号:
    30771511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2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超临界状态下苹果关键内源酶钝化动力学与结构变化研究
  • 批准号:
    30571297
  • 批准年份:
    2005
  • 资助金额:
    2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高压脉冲电场杀菌灭酶机理及对果蔬汁品质影响研究
  • 批准号:
    30371003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1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