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的组合抽吸控制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676162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602.内流流体力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The 3D boundary layer separation in the corner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mpressor performance and flow field structur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ntrol mechanisms and effect of combined suction (both suction on the endwall and blade surface) on the corner separation,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compressor flow field and then further improve the compressor stator performance, the control mechanisms of combined suction on the 3D corner separation are explored numer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in this project.. The integrated design of the slot/hole is achieved by optimizing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the combined suction scheme both on the endwall and blade surface in the compressor cascade. The suction effectiveness will be analyzed for the variation of the position of different suction slot and the matching of different suction massflow. Both the tip leakage flow and corner separa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s exist in the cantilevered cascade blade.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mechanisms and effect of their interactions,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combined suc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scheme of suction slot and holes will be further conducted to meet the objective of controlling the 3D corner separation. It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control mechanism of combined suction in the compressors with tip clearance..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is project can be appli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compression system in the advanced aircraft power plant, and it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academic value and prospect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三维角区附面层分离对压气机性能和流场结构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探索组合抽吸技术(端部抽吸+叶片表面抽吸)在控制压气机内部角区分离的机理和效应,优化压气机流场品质并进一步提高压气机的性能,本项目从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入手,重点探索静子叶片组合抽吸技术对三维角区分离的控制机理。. 通过优化组合抽吸在压气机叶栅内部端壁和叶片表面的空间布局,实现孔隙结构一体化设计。分析不同抽吸缝位置差异和不同抽吸流量匹配的抽吸效果、针对悬臂叶栅中叶尖泄漏流和角区分离的共同存在和相互干涉作用,在探索其相干机理和效应的基础上,优化更合理的空间组合抽吸布局和抽吸孔缝组合方案,以满足控制三维角区分离的目标,为组合抽吸方法在带有压气机内部流动控制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在先进航空动力装置压缩系统研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学术价值和工程应用前景。

结项摘要

三维角区分离是制约高负荷压气机性能提升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实现角区分离影响的控制对未来高性能和高负荷压气机的设计至关重要。本项目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两种手段开展了采用组合抽吸技术控制压气机角区分离的控制机理的系统研究。. 在考虑叶片和端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实现了抽吸孔缝、集气腔体和抽吸流路的一体化设计。利用数值方法开展了不同单缝和组合抽吸形式在多种抽吸量下对压气机角区分离控制的系统研究,分析了不同抽吸方案对应的控制效果、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在角区分离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抽吸对应的控制效果及作用机理不同,且不同抽吸形式对应的影响规律和控制机制亦不相同。组合抽吸方案控制效果是多个抽吸缝分别对应的抽吸位置和抽吸流量耦合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对组合抽吸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验证了组合抽吸方案对角区分离控制的有效性及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数值仿真技术进行了压气机悬臂叶栅叶尖泄漏流效应的控制策略及机理的探索,系统地探讨了三种不同控制策略对应的控制规律及机理。结果显示机匣端壁周向槽抽吸与机匣端壁和叶顶流向开槽抽吸方案的控制效果和作用机理不同。此后选取叶栅叶顶流向开槽抽吸方案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获取了不同抽吸位置对应的抽吸效果以及抽吸量的影响规律。最后,采用实验方法探索了端壁抽吸对串列叶栅端区流场的控制机理。研究表明,当抽吸流量相同时后排叶片长槽和短槽抽吸方案的抽吸效果优于前排叶片抽吸方案,且长槽和短槽抽吸方案对抽吸流量的敏感性和相关关系不同。此外,利用前后排叶片端壁抽吸槽进行组合抽吸时,抽吸量过大会恶化叶栅性能。项目研究成果对在未来先进航空动力装置压缩系统中应用组合抽吸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工程价值,对组合抽吸方案制定和抽吸结构优化设计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2)
专利数量(2)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circumferential groove casing suction in a counter-rotating axial flow compressor
对转轴流压缩机周向槽机壳吸力影响的数值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Proc IMechE Part A: J Power and Energ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梁田;刘波;Stephen Spence;娇丽颖
  • 通讯作者:
    娇丽颖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Analysis of Supersonic Tandem Rotor Blades
超音速串联转子叶片优化设计与分析
  • DOI:
    10.3390/en13123228
  • 发表时间:
    2020-06
  • 期刊:
    J of energi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潘若痴;宋招运;刘波
  • 通讯作者:
    刘波
流线曲率法在多级跨声速轴流压气机特性预测中的应用
  • DOI:
    10.13675/j.cnki.tjjs.2017.10.009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推进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巫骁雄;刘波;唐天全
  • 通讯作者:
    唐天全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Separation Control by Boundary Layer Aspiration in a Highly-Loaded Axial Compressor Cascade
高负载轴流压气机叶栅边界层吸气分离控制的数值与​​实验研究
  • DOI:
    10.29252/jafm.11.02.27840
  • 发表时间:
    2018-03
  • 期刊:
    Journal of Applied Fluid Mechanics
  • 影响因子:
    1
  • 作者:
    Mao X.;Liu B.;Yuan F.
  • 通讯作者:
    Yuan F.
Surrogate Models for Performance Prediction of Axial Compressors Using through-Flow Approach
使用通流法预测轴流式压缩机性能的替代模型
  • DOI:
    10.3390/en13010169
  • 发表时间:
    2019-12
  • 期刊:
    J of energies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巫骁雄;刘波;Nathan Ricks;Ghader Ghorbaniasl
  • 通讯作者:
    Ghader Ghorbaniasl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西安致灾短时暴雨中尺度与动力指数特征
  • DO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9.056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热带气象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雅斌;罗慧;赵荣;薛谌彬;冉令坤;高宇星;刘波
  • 通讯作者:
    刘波
养猪发酵床微生物宏基因组基本分析方法
  • DO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6.015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福建农业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波;王阶平;陈倩倩;刘国红;车建美;陈德局;郑雪芳;葛慈斌
  • 通讯作者:
    葛慈斌
Intelligent switching expert system for delayed coking unit based on iterative learning strategy
基于迭代学习策略的延迟焦​​化装置智能切换专家系统
  • DOI:
    10.1016/j.eswa.2011.01.056
  • 发表时间:
    2011-07
  • 期刊: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 影响因子:
    8.5
  • 作者:
    于晓栋;魏宇杰;黄德先;刘波;金以慧
  • 通讯作者:
    金以慧
高空低雷诺数吸附式压气机叶型耦合优化设计
  • DOI:
    10.13224/j.cnki.jasp.2016.02.031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航空动力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俊;刘波;杨小东;陆晓峰
  • 通讯作者:
    陆晓峰
波形钢板受压弹性屈曲分析与波形优化
  • DOI:
    10.13969/j.cnki.cn31-1893.2021.09.005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建筑钢结构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毕成;焦资伦;刘小渝;王彦博;刘波
  • 通讯作者:
    刘波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波的其他基金

轴流式双排对转压气机在不同转速匹配条件下流动控制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0976093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3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叶片表面非定常压力图谱与附面层流态变化的相干性探索
  • 批准号:
    50476071
  • 批准年份:
    2004
  •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涡轮叶栅尾缘喷气与主流掺混及干扰效应的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9976032
  • 批准年份:
    1999
  • 资助金额:
    1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用液晶显示分析叶片表面气流转捩与分离过程
  • 批准号:
    59576004
  • 批准年份:
    1995
  • 资助金额:
    9.4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