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给受体荧光材料电荷转移态特性的高压调控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805262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7.5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908.能源材料化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The luminescence behavior and the excited states of fluorescent molecular have intrinsic connection.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excited state (change of temperature and solvent polarity) cannot avoid the interference of factors, such as volume and solvent dynamics. Moreover, there are great limitations to the aggregation state of the final application. Because the researches are mainly focus on the single molecular system in solution. Here, the use of static high pressure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is proposed to control the charge transfer process in the excited state of the aggregation state. More importantly, the ultrafast spectroscopy technology is combined with the static high-pressure technology to reveal the varied excited states. The evolution of molecular conformation and the charge distribution of the organic donor-acceptor fluorescent compounds based on phenanthro-imidazole and anthracene groups are studied. It is expected to have an in-depth understand of new mechanism for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and provide a feasible molecular design strategy for developing high performance of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有机荧光分子发光行为与其激发态特性存在本质联系。目前激发态的研究方法(改变温度和溶剂极性)无法避免体积变化和溶剂动力学等因素的干扰,且多针对于溶液状态下的单分子体系,用来解释最终应用的聚集态下的机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本项目提出使用静高压技术调控聚集态下分子内电荷转移特性的方法,并率先将超快光谱诊断技术与静高压技术结合起来,捕捉高压下电荷转移瞬态物种特征光谱。研究基于菲并咪唑和蒽基团的有机给受体荧光分子激发态各态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其分子内电荷转移动力学过程,理清光性能和结构演变规律,旨在建立结构-性能模型,反馈分子设计,指导制备高性能的荧光材料和器件。

结项摘要

经过一系列给受体分子的设计和合成,我们选取了其中一种具有分子内电荷转移的特殊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PTZ-PIM)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它以菲并咪唑基团和吩噻嗪基团作为给受体的构筑单元,具有罕见的双荧光发射特性,并表现出优异的热学性质。我们系统深入的研究了其稳态下的光物理特性,明确其是因为分子内给受体间存在较大的角度(80度),导致在溶剂环境下局域态和电荷转移(CT)态共存,且CT态表现出随溶剂极性、温度等变化的趋势。但奇妙的是,双荧光特性并没有在固态粉末中体现,而是完全发生了电荷转移。基于对稳态光学特性的认识,我们通过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光谱(TCSPC)、瞬态吸收光谱和瞬态光栅对材料的瞬态发光特性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了PTZ-PIM吸收光谱中的多组分光物理动力学过程的存在,且动力学过程在6 Ps-600 Ps时间尺度内表现出吸收值的相对变化,表示存在不同能态间的转化。利用静高压DAC技术,我们研究了材料在0-10 GPa范围内的发光特性。在此范围内,材料出现随压力增加禁带变窄,未发生相变且完全可逆。最后,我们利用此独特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材料制备了有机发光器件。该工作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荧光材料PTZ-PIM,利用稳态、瞬态、静高压技术相结合的手段,系统研究了其特殊的PTZ-PIM光物理过程,为研究双荧光分子内电荷转移材料的动力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Interfacial defect mediated charge carrier trapping and recombination dynamics in TiO2-based nanoheterojunctions
TiO2 基纳米异质结中界面缺陷介导的载流子捕获和复合动力学
  • DOI:
    10.1016/j.jallcom.2021.159592
  • 发表时间:
    2021-08
  • 期刊: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影响因子:
    6.2
  • 作者:
    Yun Zhou;Wenjun Zhu;Zhao Gao;Lixin Liu;Junyu Li;Yuan Wang
  • 通讯作者:
    Yuan Wang
Unraveling the Energy Landscape and Energy Funneling Modulated by Hole Transport Layer for Highly Efficient Perovskite LEDs
揭示高效钙钛矿 LED 的空穴传输层调制的能量格局和能量漏斗
  • DOI:
    10.1002/lpor.202000495
  • 发表时间:
    2021-02
  • 期刊:
    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 影响因子:
    11
  • 作者:
    Ting Li;Mahshid Ahmadi;Zhao Gao;Long Xu;Tianfei Xu;Xiaoyan Wu;Jishan Shi;Miaosheng Wang;Wei Zhang;Ming Shao;Ting Xiang;Ping Chen
  • 通讯作者:
    Ping Che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收集率与玻璃双微米管形状依赖关系的理论模拟与实验验证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科学: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勇;周蜀林;邵元华;梁中伟;高曌;李博;赵文博;胡墨
  • 通讯作者:
    胡墨
应用三电极系统研究相比为1时可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科学通报,2003, 48, 787-792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美芹;孙鹏;陈勇;李菲;高曌
  • 通讯作者:
    高曌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