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阿尔兹海默症二萜生物碱的发现、合成与作用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77360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2.5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402.天然药物化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Diterpenoid alkaloids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compounds in the genera of Aconitum and Delphinium.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compounds, Methyllycaconitine (MLA), reversibly binds and blocks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AchR) and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potential lead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However, further studies on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MLA were hindered by its high toxicity. More recently, another neuroprotective diterpenoid alkaloids Apetalunine A (ALA) possessing special side chain from Aconitum apetalum, was found to be 5 times more potent than MLA while maintaining only 2% of its toxicity. Initial mechanistic studies revealed that ALA exhibited its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by inhibiting the Acetylcholinesterase activity and inducing autophagic cell death. ALA-induced autophagy was also thought to b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reduction of its toxicity, which is a breakthrough in the fight against Alzheimer's disease using diterpenoid alkaloids. Based on this, we plan to use classical drug design strategies, including screening of active compounds from related species, structural modifications of ALA (Core-modification, Twin drug design, and Side chain scaffold hopping), anti-AchR activity screening, toxicity testing, etc. to discover novel neuroprotective candidates. What’s m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the candidates could be explored using proteomics approaches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etter diterpenoid alkaloids-based anti-Alzheimer’s drugs with higher potency, fewer toxicity, clear mechanism and unambiguous target.
二萜生物碱为乌头属和翠雀属植物特征化学成分,其中代表化合物甲基牛扁碱(MLA)具显著神经保护活性,被作为抗阿尔兹海默症的先导化合物,但毒性太大限制了其进一步研究。本申请基于前期从新疆特产空茎乌头中发现了新二萜生物碱空乌宁甲(ALA),该化合物具有新颖的侧链结构,其神经保护活性为MLA的5倍,而毒性仅为2%。初步的机制研究表明,ALA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诱导细胞保护性自噬,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自噬也可能是其毒性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该发现突破了二萜生物碱抗阿尔兹海默症研究近20年的瓶颈。由此,本申请拟在经典药物设计理论指导下,通过亲缘植物活性成分的发现、ALA结构改造(母核修饰、孪药设计和侧链骨架跃迁)、活性筛选、毒性测试等研究,发现具神经保护活性的候选化合物,并结合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候选化合物的作用机制,为发现高效、低毒、机制清晰、靶标明确的二萜生物碱类抗阿尔兹海默症药物奠定基础。

结项摘要

二萜生物碱作为我国常用中药和民族药草乌的特征性化学成分,其代表化合物甲基牛扁碱具显著神经保护活性,被作为抗阿尔兹海默症的先导化合物,但毒性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研究。本项目以前期发现的高神经保护活性、低毒的二萜生物碱ALA为基础,围绕天然来源的高效低毒抗老年痴呆候选药物开发的核心问题,根据创新药物设计原理,从亲缘植物系统分离及活性测试、ALA结构改造及活性筛选、ALA类化合物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植化研究:完成了8种空茎乌头亲缘植物的采集和二萜生物碱成分的系统研究,共分离得到149个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23个,新骨架化合物3个。完成了抗AD、拒食及抗炎镇痛等活性测试。研究结果丰富了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为二萜生物碱多样性数据库的构建以及植物分类学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2)结构修饰:在经典药物设计原理指导下,从母核修饰、孪药设计和侧链骨架跃迁三个方面对先导化合物ALA进行修饰合成,共得到ALA衍生物82个,并完成了神经保护、镇痛等活性筛选及毒性测试,重构了二萜生物碱神经保护构效关系及毒性规律,发现了一个具良好神经保护活性且毒性极低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Apetalrines B,可作为抗AD的药物进一步进行研究。.(3)作用机制:以高活性化合物Apetalrines B作为探针,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其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对SH-SY5Y细胞表现神经保护作用。.本研究对二萜生物碱的神经保护活性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个毒性极低、具良好神经保护活性的天然来源二萜生物碱化合物,为新一代天然来源、高效、低毒抗老年痴呆候选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0)
专著数量(2)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Diterpenoid Alkaloids from Two Aconitum Species with Antifeedant Activity against Spodoptera exigua
两种乌头属植物的二萜生物碱对甜菜夜蛾具有拒食活性
  • DOI:
    10.1021/acs.jnatprod.7b00380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 影响因子:
    5.1
  • 作者:
    Zhang Ji-Fa;Chen Lin;Huang Shuai;Shan Lian-Hai;Gao Feng;Zhou Xian-Li
  • 通讯作者:
    Zhou Xian-Li
Four New Diterpenoid Alkaloids from The Roots of Aconitum coreanum
乌头根中的四种新二萜生物碱
  • DOI:
    10.1002/cbdv.201900600
  • 发表时间:
    2019-12
  • 期刊:
    Chemistry & Biodiversity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Xu Jin-Bu;Luo Yan-Yan;Huang Shuai;Gao Feng;Zhou Xian-Li
  • 通讯作者:
    Zhou Xian-Li
Synthesis and Evaluation of a Series of New Bulleyaconitine A Derivatives as Analgesics
一系列新型镇痛药乌头碱A衍生物的合成及评价
  • DOI:
    10.1021/acsomega.0c02944
  • 发表时间:
    2020-08
  • 期刊:
    ACS Omega
  • 影响因子:
    4.1
  • 作者:
    Zhang Xing;Shang Yu-Shan;Gao Feng;Fang Dong-Mei;Li Xiao-Huan;Zhou Xian-Li
  • 通讯作者:
    Zhou Xian-Li
Diterpenoid alkaloids from Aconitum anthoroideum that offer protection against MPP+-Induced apoptosis of SH-SY5Y cells and acetylcholinesterase inhibitory activity
来自 Aconitum anthoroideum 的二萜生物碱,可防止 MPP 诱导的 SH-SY5Y 细胞凋亡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 DOI:
    10.1016/j.phytochem.2020.112459
  • 发表时间:
    2020-10-01
  • 期刊:
    PHYTOCHEMISTRY
  • 影响因子:
    3.8
  • 作者:
    Huang, Shuai;Zhang, Ji-Fa;Zhou, Xian-Li
  • 通讯作者:
    Zhou, Xian-Li
Kusnezosines A-C, three C19-diterpenoid alkaloids with a new skeleton from 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var. gibbiferum.
Kusnezosines A-C,三种 C19-二萜生物碱,具有来自 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的新骨架。
  • DOI:
    10.1016/j.fitote.2020.104609
  • 发表时间:
    2020-05
  • 期刊:
    Fitoterapia
  • 影响因子:
    3.4
  • 作者:
    Li Yu-Zhu;Qin Li-Li;Gao Feng;Shan Lian-Hai;Zhou Xian-Li
  • 通讯作者:
    Zhou Xian-L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翼首草中一个新的环烯醚萜苷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有机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单连海;陈琳;张艺;周先礼
  • 通讯作者:
    周先礼
新型GPR40激动剂的设计与合成及其活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合成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晶;郭彬;周先礼
  • 通讯作者:
    周先礼
萍蓬草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时珍国医国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彭括;周小力;阿萍;周先礼
  • 通讯作者:
    周先礼
2-芳基-3,4-二氢异喹啉类植物源抑菌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有机化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伟;左怀龙;李玉新;刘江;周先礼
  • 通讯作者:
    周先礼
PLA/PVA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化工新型材料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红;徐静;康晓梅;曾宪仕;陈晓浪;张志斌;周先礼;陆群
  • 通讯作者:
    陆群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周先礼的其他基金

二萜生物碱衍生物的合成及镇痛、毒性机制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5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萍蓬草碱类生物碱的结构修饰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 批准号:
    21142004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10.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藏药髯花杜鹃和樱草杜鹃中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 批准号:
    20872122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1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