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深部微生物参与有机质、甲烷转化的作用、过程和机制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91228201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 资助金额:
    30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312.生物地球化学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The subseafloor sedimentary biomass has been estimated to comprise around one tenth to one third of all biomass, a huge carbon reservoir of between 56 and 303 pg of carbon, equivalent to that of all plant life on Earth. However, the biogeochemical roles of these huge number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subsurface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Previous microbial diversity analysi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ediments have revealed that majority of the microbes in the sediments are uncultivated, their physiology and ecological roles are unknown. This project will investigate and reveal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quantity, components of microorganisms and organic matters, the geochemical elements and phsical factors in contrasting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as shallow water vs deep water; oligotrophic vs organicotrophic; oil gas area vs normal area. Based on the in-situ investigations, focusing on the organic matter transformation and methane cycling, combining the feeding of isotope labelled compounds and simulation of deep-sea environments in the laboratory, we will try to illuminate the scale, process and mechanisms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organis matter transformation, methane production and oxidation in the deep SCS. Our study will be a very important componant in our understanding and answering the key scientific questions such as the roles and influences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deep SCS in the carbon cycling and formation of oil gas energy;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cosystems in the deep SCS and the above.
海洋沉积物中微生物的数量据估算可能占据了全球生物总量的1/10~1/3,储存了约56-303pg的碳,相当于地球上所有植物的碳总量。然而,目前对这些数量巨大的海底微生物的地球化学功能和作用绝大部分尚处于未知的状态。前期南海沉积物微生物种类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微生物尚未培养,生理和功能未知。本研究计划系统调查比较南海浅水和深水;相对贫营养和富营养区;油气区与普通海区沉积物柱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组成与沉积物中有机质种类和数量,地球化学元素,物理因子等的相互关系。在现场调查基础上以有机质的微生物转化;甲烷的合成、分解为核心点,进一步结合同位素标记化合物喂养和实验室海底环境模拟,重点阐述南海深部微生物参与有机物的转化,甲烷生成与分解等代谢反应的规模、过程和机制。我们的研究将是认识和回答南海深部微生物在碳循环,油气藏深海能源的形成中的作用和影响;南海深部与与上层生态系统的关系等重要科学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项摘要

海洋沉积物是地球上最大的有机碳库,微生物在沉积物有机质的转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沉积物中赋存的巨量甲烷大部分也是微生物成因,甲烷的生物合成是大分子有机质降解的最后步骤。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的发展使我们对沉积物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有了基本的了解,然而目前对这些数量巨大的沉积物微生物不同类群参与的地球化学功能和机制绝大部分尚处于未知的状态。本项目研究以南海北部陆坡不同海区沉积物为重点研究对象(瓜伊马斯海盆沉积物为参照),对沉积物开展了地化参数分析和分子生态多样性分析;甲烷合成速率的检测;甲烷代谢微生物类群的确定,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甲烷代谢微生物的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对甲烷代谢微生物开展富集培养和机制研究,对沉积物有机质降解进行机制解析。通过项目的执行鉴定了南海北部陆坡不同海域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类型,解析了部分代谢特征和分布规律;富集了2-3 类参与有机质转化、甲烷产生和分解的古菌类群;解析了沉积物中重要的有机质和甲烷转化微生物的作用机制,提出和绘制了微生物介导沉积物中碳循环的模型;发表高水平SCI 论文17 篇,核心中文期刊论文1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8名。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9)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 Modified SDS-Based DNA Extraction Method for High Quality Environmental DNA from Seafloor Environments.
一种改进的基于 SDS 的海底环境高质量环境 DNA 提取方法
  • DOI:
    10.3389/fmicb.2016.00986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Natarajan VP;Zhang X;Morono Y;Inagaki F;Wang F
  • 通讯作者:
    Wang F
Metagenome reveals potential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hydrocarbon coupled with sulfate reduction in an oil-immersed chimney from Guaymas Basin.
宏基因组揭示了瓜伊马斯盆地油浸烟囱中碳氢化合物潜在的微生物降解与硫酸盐还原相结合
  • DOI:
    10.3389/fmicb.2013.00148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He Y;Xiao X;Wang F
  • 通讯作者:
    Wang F
The Histone-Like Nucleoid Structuring Protein (H-NS) I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the Lateral Flagellar System in the Deep-Sea Bacterium Shewanella piezotolerans WP3
组蛋白样核结构蛋白 (H-NS) 是深海细菌 Shewanella piezotolerans WP3 侧鞭毛系统的负调节因子
  • DOI:
    10.1128/aem.00297-16
  • 发表时间:
    2016-04-01
  • 期刊: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4.4
  • 作者:
    Jian, Huahua;Xu, Guanpeng;Xiao, Xiang
  • 通讯作者:
    Xiao, Xiang
Diversity and Metabolic Potentials of Subsurface Crustal Microorganisms from the Western Flank of the Mid-Atlantic Ridge.
大西洋中脊西翼地下地壳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代谢潜力
  • DOI:
    10.3389/fmicb.2016.00363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Zhang X;Feng X;Wang F
  • 通讯作者:
    Wang F
Nitrogen Stimulates the Growth of Subsurface Basalt-associated Microorganisms at the Western Flank of the Mid-Atlantic Ridge
氮刺激大西洋中脊西翼地下玄武岩相关微生物的生长
  • DOI:
    10.3389/fmicb.2016.00633
  • 发表时间:
    2016-05
  • 期刊: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Zhang Xinxu;Fang Jing;Bach Wolfgang;Edwards Katrina J.;Orcutt Beth N.;Wang Fengping
  • 通讯作者:
    Wang Fengpi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非培养手段分析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沉积物中的古菌多样性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海洋学报(中文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姜丽晶;彭晓彤;周怀阳;王风平
  • 通讯作者:
    王风平
嗜热丁烷氧化古菌Candidatus Syntrophoarchaeum 烷基转移酶MtaA催化丁基辅酶M的分子机制研究
  •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210254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微生物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瑾;田晓翩;李政新;陈海峰;王风平
  • 通讯作者:
    王风平
西太平洋暖池区深海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肖湘;王鹏;王风平
  • 通讯作者:
    王风平
产甲烷古菌中CRISPR簇的研究
  •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50981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微生物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方静;侯佳林;张宇;王风平;何莹
  • 通讯作者:
    何莹
基于宏基因组学重建来自深海热液喷口的Epsilonproteobacteria 基因组及其代谢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微生物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侯佳林;聂唱;Venki Perumal;肖湘;王风平
  • 通讯作者:
    王风平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王风平的其他基金

典型海洋沉积环境微生物碳代谢功能、通量与规模的比较研究
  • 批准号:
    42230401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272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海洋沉积物中古菌介导的碳循环机制研究
  • 批准号:
    91751205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3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深海耐嗜压细菌Shewanella pizotolerans wp3丝状噬菌体SW1的研究
  • 批准号:
    40876086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深海兼性嗜压菌Shewanella piezotolerans WP3鞭毛系统及其与环境适应性关系的研究
  • 批准号:
    40776095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4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