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三唑紫外稳定剂对鱼类的神经免疫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866024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42.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607.环境毒理与健康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Benzotriazole ultraviolet stabilizers (BUVSs) are widely used in plastic products to protect the material from harmful UV-radiation. Due to their persistence and bioaccumulation, BUVSs have been widely detected in aquatic ecosystem and become emerging contaminants. Although 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BUVSs in in vitro and on transcriptional level have been previously examined, the structure-related toxicity of BUVSs in aquatic organisms have not been adequately addressed. To elucidate the toxic effects of BUVSs on the neuroendocrine-immune system in aquatic organisms as well as the toxic mechanisms of different compounds, endpoints on protein, cellular, histological and individual level should be used. In this research, the early-life stages of zebrafish will be exposed to 4 BUVSs (UV-P, UV-234, UV-326, UV-329) in low dose. After exposure, and the affected pathways involed in neuroendocrine-immune system will be screened based on brain proteomic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In addition, molecular targets will be verified using QPCR and Western blot. Based on these, neuro-immunotoxicity and mechanisms of BUVSs will be investigated in combination of biochemical indices,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behavioral test.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toxicological data for BUVSs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苯并三唑类紫外稳定剂(benzotriazole ultraviolet stabilizers, BUVSs)是塑料制品中常用的一类光稳定剂,由于其分布广泛、环境持久性以及生物富集性成为一类重要的新型污染物。目前对于BUVSs的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离体测试和基因表达水平,而且关于不同结构的BUVSs的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模式仍不明确。为了研究BUVSs的神经免疫毒性效应及其毒性机制,需要结合蛋白表达,在细胞、组织和个体水平上开展BUVSs的毒性效应评价。本课题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在其早期发育阶段进行4种BUVSs的低剂量长期暴露,以蛋白组学技术为基础,结合转录组数据,针对鱼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信号通路,甄别不同结构的BUVSs的毒性作用通路及其分子作用位点,并综合其他毒理学指标共同分析BUVSs的神经免疫毒性及其作用机制,从而为BUVSs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毒理学基础。

结项摘要

苯并三唑类紫外稳定剂(benzotriazole ultraviolet stabilizers, BUVSs)由于其分布广泛、环境持久性以及生物富集性成为一类重要的新污染物。目前对于BUVSs的毒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离体测试和基因表达水平,而且关于不同结构的BUVSs的毒性效应及其作用模式仍不明确。为了研究BUVSs的神经免疫毒性效应及其毒性机制,本课题选取4种典型BUVSs(UV-234,UV-326,UV-329和UV-P),对斑马鱼幼鱼进行低剂量长期暴露,通过转录组分析初步筛选出不同结构的BUVSs共同作用于免疫相关通路,进而基于分子-细胞-组织-个体多层次毒性评价方法,证明了BUVSs可能通过芳香烃受体AhR-细胞因子IL17/IL22通路引起免疫毒性,引起胚胎发育异常和成鱼组织损伤。为了进一步探明生物转化对不同结构BUVSs毒性效应的影响,选择结构差异较大的UV-234和UV-326 对斑马鱼胚胎进行7天暴露,比较其在斑马鱼仔鱼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及代谢组响应,发现UV-234较UV-326更易于生物富集,同时二者的代谢酶系统不同,但UV-234和UV-326均可影响抗氧化防御系统和脂质代谢,干扰环鸟苷单磷酸/蛋白激酶G (cGMP/PKG)通路,通过影响神经炎症和神经细胞修复过程,导致斑马鱼的神经元凋亡和运动能力异常。最后,为探讨BUVSs对底栖生物的影响,用4种环境相关浓度的BUVSs对河蚬进行21天暴露,发现四种BUVSs暴露均引起抗氧化防御系统功能障碍,抑制SOD和CAT酶活性,导致ROS的积累和脂质过氧化。此外,TNF-α/NF-κB介导的免疫调节通路被干扰,进一步恶化了细胞微环境,导致细胞凋亡和组织损伤。综上,本项目研究初步阐明了BUVSs对鱼类和底栖生物的毒性作用机制,证明了河蚬对BUVSs暴露的高度敏感性,同时尽管不同结构的BUVSs的分子响应不完全一样,但其具有相似的作用模式并导致类似的毒性效应,本研究将为BUVSs结构类似物的风险评估和管控提供重要的毒理学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1)
典型SSRIs类抗抑郁药对鱼类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生态毒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慧婷;李霞;陈辉辉;毛志刚;谷孝鸿;梁雪芳
  • 通讯作者:
    梁雪芳
2,4-二叔丁基苯酚对斑马鱼早期发育阶段的神经毒性
  • DOI:
    10.13671/j.hjkxxb.2020.0546
  • 发表时间:
    2021-07
  • 期刊:
    环境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旺;梁雪芳;李霞;杨慧婷;郭伟
  • 通讯作者:
    郭伟
Ecotoxicoproteomic assessment of microplastics and plastic additives in aquatic organisms: A review
水生生物中微塑料和塑料添加剂的生态毒性蛋白质组学评估:综述
  • DOI:
    10.1016/j.cbd.2020.100713
  • 发表时间:
    2020-12-01
  • 期刊: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D-GENOMICS & PROTEOMICS
  • 影响因子:
    3
  • 作者:
    Liu, Wang;Zhao, Yaqian;Liang, Xuefang
  • 通讯作者:
    Liang, Xuefang
酚类抗氧化剂及其代谢产物对鱼类的毒性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环境监控与预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石子悦;刘旺;黄莹;刘阳;梁雪芳
  • 通讯作者:
    梁雪芳
Biological effects of the benzotriazole ultraviolet stabilizers UV-234 and UV-320 in early-staged zebrafish (Danio rerio)
苯并三唑紫外线稳定剂 UV-234 和 UV-320 对早期斑马鱼(Danio rerio)的生物效应
  • DOI:
    10.1016/j.envpol.2018.10.130
  • 发表时间:
    2019-02-01
  • 期刊: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影响因子:
    8.9
  • 作者:
    Liang, Xuefang;Adamovsky, Ondrej;Martyniuk, Christopher J.
  • 通讯作者:
    Martyniuk, Christopher J.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从治病求本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 DOI:
    10.13288/j.11-2166/r.2016.09.006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医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玮琳;黄梓燕;曹立幸;马媛媛;梁雪芳
  • 通讯作者:
    梁雪芳
苯并三唑类紫外稳定剂在环境中的检测、分布及其毒性效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生态毒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雯镜;李志彤;梁雪芳
  • 通讯作者:
    梁雪芳
蛋白组学技术的发展及在水生态毒理学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生态毒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梁雪芳;查金苗;程钢;王子健
  • 通讯作者:
    王子健
莪棱胶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VEGF、bFGF及PDGF表达的影响
  • DOI:
    10.13820/j.cnki.gdyx.20180611.002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广东医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许铮;梁雪芳;郑玮琳;刘佳倩;骆美成;赵慧君;曹立幸
  • 通讯作者:
    曹立幸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疼痛与促神经血管生成机制中西医研究进展
  • DOI:
    10.13193/j.issn.1673-7717.2018.09.02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玮琳;梁雪芳;许铮;曹立幸
  • 通讯作者:
    曹立幸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梁雪芳的其他基金

环境中典型酚类抗氧化剂对鱼类的毒性与毒理
  • 批准号:
    42167033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37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苯并三氮唑及其衍生物的分子作用位点甄选和作用机制研究
  • 批准号:
    21507064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2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