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凝血因子III启动血管生成开关对丹参抑制休眠肿瘤恶变的作用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703765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210.中药抗肿瘤药理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Salvia,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frequent used medicine in TCM anticancer prescriptions. We have confirme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salvia in cancer metastasis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salvia’s effect on angiogenesis. Active constituents of salvia contain the hydrophilic phenolic acids and the lipophilic tanshinones which have different targets. Tumor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is dynamic and complex with multiple regulators involved individually. The effect and the mechanistic link of salvia on the early stages of tumor development, especially on the tumor dormancy progression to malignancy is still unveil. In this study, we will employ molecular cell biology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such as qPCR, western blot, immunofluorescent labeling to determin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multiple groups of treatment on the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dormant tumors using cell and animal models. The treatments include the natural ratio of salvia active ingredients A, the hydrophilic phenolic acids B, the lipophilic tanshinones C, and the A-B and A-C constituents obtained using the selective component knockout strategy. Finally, we will analyze whether the hydrophilic phenolic acids and the lipophilic tanshinones have more synergistic effect than additive effect by using mathematical pharmacology method. Our study will provide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alvia.
活血化瘀药丹参在抗癌方中应用频率很高。课题组前期工作确定了丹参的抗肿瘤转移作用,其机制与调控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并且水溶性丹酚酸类成分与脂溶性丹参酮类作用靶点不同。然而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动态、复杂的过程,各阶段的发生发展调控机制大相径庭,对于丹参在肿瘤发生发展早期特别是休眠肿瘤恶性转变这一过程的作用及机制,目前鲜有报道。本课题拟从组织凝血因子III启动的血管生成开关作为研究切入点,利用细胞、动物模型,采用qPCR, western blot, 荧光免疫标记等分子细胞生物学等实验技术手段,研究丹参活性成分天然配比A、丹酚酸类成分B、丹参酮类成分C,以及利用选择性成分敲除策略获得的A-B和A-C成分组,对休眠肿瘤恶性转变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最后,分析丹参两类组分是否产生大于加和的协同作用,从新的视角为临床应用丹参提供支撑。

结项摘要

活血化瘀药丹参在抗癌方中应用频率很高。课题组前期工作确定了丹参的抗肿瘤转移作用 ,其机制与调控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并且水溶性丹酚酸类成分与脂溶性丹参酮类作用靶点不同。然而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动态、复杂的过程,各阶段的发生发展调控机制大相径庭,对于丹参在肿瘤发生发展早期特别是休眠肿瘤恶性转变这一过程的作用及机制,目前鲜有报道。本课题从组织凝血因子III启动的血管生成开关作为研究切入点,利用细胞、动物模型,采用qPCR, western blot, 荧光免疫标记等分子细胞生物学等实验技术手段,研究丹参活性成分对休眠肿瘤恶变的药效作用。我们发现:1. 脂溶性成分丹参酮IIA可以抑制自发乳腺癌小鼠模型从腺癌向早期癌的发展,而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不具有此种效应。丹参水溶性成分与脂溶性成分的作用阶段存在差异。2. 在乳腺癌、皮肤癌、肾透明细胞癌、结直肠癌等动物模型上,对潜力成分进行筛选及药效评价,发现了番茄红素(lycopene)、根薯酮内酯AJ (Taccalonolide AJ)等活性成分对肿瘤发生发展有抑制作用。3. 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是肿瘤发生发展阶段的重要调控机制,Nrf2的活化、转录入核可以作为药物干预的靶点。番茄红素可以通过激活自噬相关蛋白p62, 促进Keap1蛋白的降解,活化Nrf2发挥干预皮肤癌恶性发展的化学预防作用。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Development of Taccalonolide AJ-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Inclusion Complexes for Treatment of Clear Cell Renal-Cell Carcinoma.
Taccalonelide AJ-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开发用于治疗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 DOI:
    10.3390/molecules25235586
  • 发表时间:
    2020-11-27
  • 期刊:
    Molecules (Basel, Switzerland)
  • 影响因子:
    --
  • 作者:
    Han J;Zhang S;Niu J;Zhang C;Dai W;Wu Y;Hu L
  • 通讯作者:
    Hu L
Innate Lymphoid Cells: Regulators of Gut Barrier Function and Immune Homeostasis
先天淋巴细胞:肠道屏障功能和免疫稳态的调节者
  • DOI:
    10.1155/2019/2525984
  • 发表时间:
    2019-12-20
  • 期刊:
    JOURNAL OF IMMUNOLOGY RESEARCH
  • 影响因子:
    4.1
  • 作者:
    Fan, Hui;Wang, Aiyun;Lu, Yin
  • 通讯作者:
    Lu, Yin
DLC2在肿瘤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药理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晓曼;吴媛媛;王爱云;陈文星;陆茵
  • 通讯作者:
    陆茵
Protective Effects of Magnesium Glycyrrhizinate on Methotrexate-Induced Hepatotoxicity and Intestinal Toxicity May Be by Reducing COX-2
甘草酸镁对甲氨蝶呤引起的肝毒性和肠道毒性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 COX-2 实现的
  • DOI:
    10.3389/fphar.2019.00119
  • 发表时间:
    2019-03-25
  • 期刊:
    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 影响因子:
    5.6
  • 作者:
    Cao, Yuzhu;Shi, Hang;Lu, Yin
  • 通讯作者:
    Lu, Yin
Ezrin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肿瘤转移的影响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药理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丁语石;余苏云;王蔚;黄帅;李晓曼;陈文星;王爱云;陆茵;吴媛媛
  • 通讯作者:
    吴媛媛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地方小吃空间扩散格局与模式——基于中国四大知名地方小吃POI数据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地理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朱邦耀;吴媛媛
  • 通讯作者:
    吴媛媛
佩尔地平改善重度子痫前期母儿预后的临床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中国实用医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行飞;龚洵;乔福元;吴媛媛
  • 通讯作者:
    吴媛媛
基于非因果信号处理的分数阶次低通滤波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媛媛;潘祥;姜太平;刘恒;刘宏申;王修君
  • 通讯作者:
    王修君
疼痛动物模型中痛情绪量化评价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媛媛;何晓芬;蒋永亮;姚新苗
  • 通讯作者:
    姚新苗
差异表达的microRNA可能通过抑制MRGPRX2治疗过敏性哮喘
  • DOI:
    10.13753/j.issn.1007-6611.2019.05.006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媛媛;王珏;刘昀;刘艳琴;孙秀珍
  • 通讯作者:
    孙秀珍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