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特提斯洋和古特提斯洋重建—东阿尔卑斯基底杂岩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91755212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 资助金额:
    24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11.大地构造学与构造地质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Famous Alps Orogenic belt is the cradler for many geological theories. The Eastern Alps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huge Tethys orogenic belt, in which many good research works have been done for the Neotethys evolution. But the studies on the Pre-Permian basement complexes are relatively weak, especially for the middle part of Eastern Alps. There have been still many opened questions dealing with the formation age, the history of metamorphism-deformation and the origin of the many Pre-Permain basement complexes. This project will be focused on this issue. By field investigation, high resolution 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analyses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ies for the important Pre-Permain basement complexes in the Middle of Eastern Alps, we will try to determine their formation ages and tectonic settings, and to recognize the possible island arc system and micro-massif. Meanwhile, 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be systematically compared with the reported data from the Tethys orogenic belts within Iran and China, and to study the origin and drifting history for these basement complexes in the global tectonic domain. Finally,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Middle Eastern Alps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oto-, Paleo-Tethys oceans will be discussed.
著名的阿尔卑斯造山带是诸多地质理论的摇篮,东阿尔卑斯造山带作为巨型特提斯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特提斯大洋演化、造山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是,对前阿尔卑斯期的构造演化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东阿尔卑斯中部地区,多数前二叠纪基底杂岩的形成时代、变质-变形改造历史和起源等尚不十分清楚。本项目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对东阿尔卑斯中部重要的前阿尔卑斯期基底杂岩的系统野外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和高精度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确定主要地质体及蛇绿混杂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识别可能的岛弧体系和微陆块,同时,通过与伊朗和中国境内的特提斯构造带已有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查明这些基底块体在全球板块构造格架中的可能起源位置及其漂移史,最终探讨东阿尔卑斯中部造山带构造演化和重建原特提斯和古特提斯大洋的演化过程。

结项摘要

对东阿尔卑斯奥地利及斯洛文尼亚境内出露的不同构造层次的前中生代阿尔卑斯基底杂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确定了东阿尔卑斯Schladming、Plankogel、Speik、Wechsel、Waldbach、Sieggraben杂岩体的原岩年龄、变质年代和构造属性。在Gleinalm地区精确限定Speik蛇绿岩的形成时代并提出其代表原特提斯洋。Schladming、Wechsel、Waldbach、Gleinalpe杂岩为原特提斯洋俯冲形成的陆缘弧。首次提出并明确Plankogel杂岩为古特提斯闭合残留的蛇绿混杂岩,确定了二叠纪-三叠纪古特提斯洋盆的存在。结合区域对比和物源分析,提出东阿尔卑斯基底杂岩均具有泛非期基底,来源于冈瓦纳大陆北缘,早期毗邻东北非(亚马逊)地区,在原特提洋、华力西洋、古特提洋演化过程中逐步从冈瓦纳裂解、漂移,最终于华力西期与欧洲大陆拼合,而后受古特提斯洋俯冲制约,形成广泛的二-三叠纪岩浆事件,并导致Meliata弧后洋盆打开。项目系统地总结归纳了东阿尔卑斯浅变质基底的成分组成,追溯各单元的沉积源区,对各构造单元的Hf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分析,并综合对比阿尔卑斯-喀尔巴阡-巴尔干地区资料,明确了原-古特提斯缝合带的空间展布,完整地重建了原特提斯和古特提斯洋的演化过程。项目研究成果填补东阿尔卑斯地区古特提洋研究的空白,提高了原特提斯洋的研究程度,对特提斯构造域内各个阶段洋盆开合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冈瓦纳陆缘体系的古地理重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1)
专利数量(0)
Opening of the West Paleo-Tethys Ocean: New insights from earliest Devonian meta-mafic rocks in the Saualpe crystalline basement, Eastern Alps
西古特提斯洋的开放:来自东阿尔卑斯山绍阿尔佩结晶基底的最早泥盆纪变镁铁质岩石的新见解
  • DOI:
    10.1016/j.gr.2021.05.017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Gondwana Research
  • 影响因子:
    6.1
  • 作者:
    Guan Qingbin;Liu Yongjiang;Neubauer Franz;Li Sanzhong;Genser Johann;Yuan Sihua;Chang Ruihong;Huang Qianwen;Fang Qiang
  • 通讯作者:
    Fang Qiang
Pre-Alpin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Alps: From Prototethys to Paleotethys
东阿尔卑斯山的前高山构造演化:从原特提斯到古特提斯
  • DOI:
    10.1016/j.earscirev.2022.103923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Earth-Science Reviews
  • 影响因子:
    12.1
  • 作者:
    Franz Neubauer;Yongjiang Liu;Yunpeng Dong;Ruihong Chang;Johann Genser;Sihua Yuan
  • 通讯作者:
    Sihua Yuan
Cambrian-Ordovician continental magmatic arc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Gondwana: Insights from the Schladming Complex, Eastern Alps
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寒武纪-奥陶纪大陆岩浆弧:来自东阿尔卑斯山施拉德明杂岩的见解
  • DOI:
    10.1016/j.lithos.2021.106064
  • 发表时间:
    2021-05
  • 期刊:
    Lithos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Qianwen Huang;Johann Genser;Yongjiang Liu;Franz Neubauer;Sihua Yuan;Manfred Bernroider;Qingbin Guan;Wei Jin;Shengyao Yu;Ruihong Chang
  • 通讯作者:
    Ruihong Chang
洋岛-海山研究进展及其对于重建洋板块的意义
  • DOI:
    10.3799/dqkx.2020.124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袁四化;潘桂堂;任飞
  • 通讯作者:
    任飞
从多岛弧盆系构造看西特提斯造山系构造演化
  • DOI:
    10.19826/j.cnki.1009-3850.2021.02004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袁四化;刘永江;常瑞虹;Franz Neubauer;Johann Genser;关庆彬;黄倩雯
  • 通讯作者:
    黄倩雯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大兴安岭中段早二叠世A型花岗岩成因及其对贺根山-黑河缝合带构造演化的制约
  • DOI:
    10.18654/1000-0569/2020.04.08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超;吴新伟;刘永江;张渝金;张超;郭威;崔芳华
  • 通讯作者:
    崔芳华
辽吉裂谷带北缘连山关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属性和运动学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地球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常瑞虹;李伟民;刘永江;梁琛岳;李婧;张丽;刘昕悦
  • 通讯作者:
    刘昕悦
对中国大陆构造格架的讨论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葛肖虹;马文璞;刘俊来;任收麦;刘永江;袁四化;王敏沛
  • 通讯作者:
    王敏沛
内蒙古大青山古元古代造山带中-下地壳深熔流变研究
  • DOI:
    10.18654/1000-0569/2020.11.04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岩石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同君;李伟民;刘永江;金巍;邵弋伦
  • 通讯作者:
    邵弋伦
阿尔金断裂带构造活动的 40 Ar/ 39 Ar年龄证据
  • DOI:
    10.1360/csb2003-48-12-1335
  • 发表时间:
    2003-06
  • 期刊: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永江
  • 通讯作者:
    刘永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永江的其他基金

东北地区山弯构造研究
  • 批准号:
    42130305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2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内蒙大青山早前寒武纪造山带部分熔融岩石流变行为研究
  • 批准号:
    41772212
  • 批准年份:
    2017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