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种斯氏钝绥螨参与的捕食螨间的集团内捕食及作用机制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31560529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4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C1406.生物防治
- 结题年份:2019
- 批准年份:2015
- 项目状态:已结题
- 起止时间:2016-01-01 至2019-12-31
- 项目参与者:贾永红; 伊卫东; 郭建晗; 刘文明; 侯林林; 王鑫; 尹云飞;
- 关键词:
项目摘要
Intraguild predation(IGP)in biocontrol agents occurs commonly in natural food web complexity with different natural enemies and pre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ating the abundance and distribution of biocontrol agents. The evalation on IGP is also important for risk assessment in introduction of an exotic biocontrol agent. This project will systematically explore the func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an exotic phytoseiid mite(Amblyseius(Typhlodromips)swirskii)and two applied phytoseiid mite species(Neoseiulus barkeri and Neoseiulus cucumeris)at different trophic levels from the point of behavioral ecology and chemical ecology in lab and greenhouse.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on intraspecific predation, intraguild predation and female aggressiveness among phytoseiid mite species will be conducted to get the parameters related to IGP to construct hazards regression model for determining the propensity and strength for IGP.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IGP will be compared to demonstrate the main factors involved. The antipredation behavior of IG-prey to IG-predator will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to reveal the chemical communication in IGP interaction. These results will be helpful to conserve the native predatory mite species, evaluate the risk assessment and manipulate natural enemies reasonably in biological control programs.
生防作用物之间的集团内捕食(Intraguild predation,IGP)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可出现在食物链不同天敌复合体与目标对象的组合体系中,是决定生防作用物丰富度和分布的重要因子,也是外来生防作用物风险性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本项目拟从行为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的角度,在室内外系统探索外来种斯氏钝绥螨与目前广泛应用的两种捕食螨(巴氏新小绥螨和黄瓜新小绥螨)在食物链不同营养层次之间的功能及相互联系,测定捕食螨相互之间的攻击强度及种内相残和种间IGP的作用,获得IGP的相关参数并建立风险回归模型,以确定捕食螨间IGP发生的几率和强度;比较不同来源因子对IGP作用的影响差异,阐明捕食螨天敌相互营养联系的主要决定因素;并进一步对IGP中的反捕食行为及化学信息反应进行研究,揭示其相互作用机制,为更好的保护利用本地优势捕食螨品种、评估生物防治的风险性及天敌组群的合理管理与操纵提供思路。
结项摘要
捕食螨之间的集团内捕食(Intraguild predation, IGP)是决定生防作用物丰富度和分布的重要因子。本项目系统探索了外来种斯氏钝绥螨与巴氏新小绥螨和胡(黄)瓜新小绥螨的相互作用,为评估斯氏钝绥螨在我国的应用及联合释放提供了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 在无共有猎物(集团外猎物,Extra-prey)存在情况下,3种植绥螨相互之间更倾向于发生种间的集团内捕食,而不是同类相残。2种植绥螨互为捕食者,为双向性集团内捕食(Reciprocal intraguild predation)。发生IGP时斯氏钝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的攻击性均强于胡瓜新小绥螨。.2. 在每一种捕食螨组合中(斯氏钝绥螨和巴氏新小绥螨,斯氏钝绥和胡瓜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和胡瓜新小绥螨),随着集团外猎物(Extra-prey)密度的升高,相互之间的IGP水平均减弱,两种植绥螨因更多地转而捕食集团外猎物而对集团内猎物(IG-prey)的捕食风险逐渐降低,有效缓解了两种植绥螨IGP的发生。 .3. 对于4种集团外猎物(截形叶螨、烟粉虱、温室白粉虱、西花蓟马),两种捕食螨在集团外猎物为西花蓟马时最容易发生IGP。.4. 在非选择性实验中,当巴氏新小绥螨为捕食者时,其对胡瓜新小绥螨及2种不同集团外猎物的攻击偏好性依次为截形叶螨>胡瓜新小绥螨幼螨>西花蓟马1龄若虫;而当胡瓜新小绥螨为捕食者时,其攻击偏好性依次为西花蓟马1龄若虫>截形叶螨>巴氏新小绥螨幼螨。.在选择性实验中,Cox风险回归评估模型表明,当集团外猎物截形叶螨存在时,巴氏新小绥螨对胡瓜新小绥螨的捕食风险性较低,表明巴氏新小绥螨更倾向于捕食截形叶螨而不易发生IGP作用;当集团外猎物西花蓟马存在时,巴氏新小绥螨对胡瓜新小绥螨的捕食风险性较高,表明巴氏新小绥螨倾向于捕食胡瓜新小绥螨而易发生IGP作用。因此,两种植绥螨在联合释放防治西花蓟马时应考虑IGP作用的发生。.5. 通过集团内猎物(即胡瓜新小绥螨)对集团内捕食者(即巴氏新小绥螨)不同信息气味响应的研究,表明集团内猎物能够根据集团内捕食者的相关信息快速评估出被捕食的风险,从而选择风险低的区域,而且集团内猎物还会避开其同种幼螨个体被集团内猎物捕食过的区域或在此产卵很少。因此,集团内猎物通过捕食者的气味而改变它们的分布区域或产卵来对集团内捕食者表现出反捕食行为。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以实验种群生命表评价六种植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控制潜力
- DOI:--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应用昆虫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韩玉华;孟瑞霞;董喆;魏春光;伊卫东;张青文
- 通讯作者:张青文
雌雄性别对3种植绥螨之间集团内捕食和同类相残的影响
- DOI:--
- 发表时间:2018
- 期刊:北方农业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杨;王鑫;孟瑞霞;侯林林;贾永红
- 通讯作者:贾永红
巴彦淖尔市野生枸杞地植绥螨种类记述
- DOI:--
- 发表时间:2019
- 期刊:山西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作者:刘俊清;方小端;刘庆岩;孟瑞霞
- 通讯作者:孟瑞霞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a Chinese population of Amblyseius andersoni (Acari: Phytoseiidae) fed with Tetranychus urticae.
温度对以二点叶螨为食的安氏钝绥螨(螨:植绥科)种群的影响。
- DOI:10.24349/acarologia/20194344
- 发表时间:2019
- 期刊:Acarologia
- 影响因子:1.1
- 作者:Yu-Jing Li;Qing-Yan Liu;Jing Chang;Yong-Hong Jia;Rui-Xia Meng
- 通讯作者:Rui-Xia Meng
有益真绥螨与巴氏新小绥螨的集团内捕食和同类相残作用
- DOI:10.16380/j.kcxb.2016.05.011
- 发表时间:2016
- 期刊:昆虫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郭建晗;孟瑞霞;张东旭;尹云飞;贾永红;刘文明
- 通讯作者:刘文明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亚洲小车蝗成虫体表挥发物化学成分分析
- DOI:--
- 发表时间:2011
- 期刊: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作者:李会霞;董喆;孟瑞霞;魏春光;冯淑军;孟焕文;史丽
- 通讯作者:史丽
卵囊及泡沫对亚洲小车蝗产卵的调控作用
- DOI:--
- 发表时间:2009
- 期刊: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作者:魏春光;孟瑞霞;冯淑军;孟焕文;史丽;伊卫东
- 通讯作者:伊卫东
向日葵筒状小花和瘦果性状与欧洲葵螟寄主选择的关系
- DOI:--
- 发表时间:2014
- 期刊:植物保护学报
- 影响因子:--
- 作者:赵艳平;孟瑞霞;白全江;贾永红
- 通讯作者:贾永红
向日葵螟幼虫人工饲养技术初探
- DOI:--
- 发表时间:2012
- 期刊: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作者:赵艳平;孟瑞霞;白全江;贾永红
- 通讯作者:贾永红
南美斑潜蝇对番茄的选择性与叶毛
- DOI:--
- 发表时间:--
- 期刊:植物保护. 32(2).25-28,2006
- 影响因子:--
- 作者:高俊平;庞保平;刘慧;孟瑞霞
- 通讯作者:孟瑞霞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item.factor || "--" }}
- 作者:{{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item.author }}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摘要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请为本次AI项目解读的内容对您的实用性打分
非常不实用
非常实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您认为此功能如何分析更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填写您的反馈:
孟瑞霞的其他基金
同一栖息地3种本土植绥螨天敌间集团内捕食作用及共存机制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2020
- 资助金额:35 万元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向日葵螟寄主选择机制的研究
- 批准号:31160366
- 批准年份:2011
- 资助金额:50.0 万元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亚洲小车蝗聚集爆发成灾的化学信息学研究
- 批准号:30660104
- 批准年份:2006
- 资助金额:23.0 万元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item.project_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