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微乳液的光散射和界面流变性质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563005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4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204.胶体与界面化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Ionic liquid(I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volatility,low melting point and high chemical and thermal stability,.but  it also has the shortages of high viscosity, high cost and poor solubility of some compounds.  The ionic liquids microemulsion(ILs) can overcome these shortcomings.In the past, many researchers were mainly focus on the study of ILs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properties by phase diagram, surface tension,IR,FS, SAXS and NMR methods.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 was also applied to the research of ILs, but main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particle size of dispersed phase. In this program, three-dimensional dynamic/static light scattering technology and optical micro rheological technolog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will be used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DLS properties (droplet size, diffusion coefficient, the second willy coefficient and shape factor, etc.) and interfacial rheological properties (interfacial viscosity, storage modulus G ', loss modulus G ", relaxation time, etc.)of ILs. The influence of some factors such as ionic liquid, surface active agent, surfactant, oil phas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DLS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each ingredient of ILS, 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LS properties,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emulsion(or micelle) geometry transition of microemulsion formation process (or phase change process) will be investigated,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Ls will also be discussed.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project is to provide a new understanding for ILs.
离子液体具有难挥发、熔点低、稳定性好等优点,但粘度大、成本高、对一些化合物溶解性差。将离子液体制成微乳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其缺点。过去人们主要通过相图、表面张力、红外、荧光、小角 X 射线散射、核磁共振等手段研究其性质,动态光散射技术也应用于离子液体微乳液的研究,但主要是测定微乳液分散相的粒径。本课题利用三维动/静态光散射技术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光学微流变技术对离子液体微乳液的光散射性质(液滴大小,扩散系数,第二维利系数,形状因子等)和界面流变性质(界面粘度、储存模量G'和损耗模量G"、弛豫时间等)进行研究,考察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以及温度等因素对体系光散射性质和界面流变性质的影响,研究离子液体微乳液组分间相互作用以及微乳液形成过程(相变过程)的光散射性质和界面流变性与微乳液结构转变的关系,探讨离子液体微乳液的形成机理,为离子液体微乳液的研究提供新的认识。

结项摘要

离子液体微乳液(ionic liquid micoemulsion,ILs)可在一定程度克服粘度大、极性强、对有机物的溶解度有限等缺点。研究ILs的胶体和流变性质对于了解其形成机理及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采用动态光散射(DLS)和扩散波谱(DWS)法研究了离子液体微乳液的胶体性质(如微乳液滴大小、扩散系数、均方位移等)和微流变性质[如储能模量G'(弹性模量)、损耗模量G"(粘性模量)等]。考察的体系有离子液体作为极性相的ILs,如[Bmim]BF4/TX-10 /环己烷,[Bmim]BF4/TX-100/环己烷,[Bmim]BF4/Tween-20 /二甲苯,[Bmim]PF6//TX-10 /环己烷, [Bmim][Ms] + H2O)/(Tween 20 + n-戊醇)/n-庚烷和离子液体作为极性相的ILs如[Bmim]PF6/TX-100/H2O。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微乳液滴大小随着离子液体和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微乳液滴流体力学半径Rh与微乳液滴结构有关,在O/IL和IL/O的单相区,Rh=1.64~40.6nm,而在双连续相区,Rh=597~4570nm。粒径的动态光散射测量结果证明了微乳液双连续相结构(管状结构)的存在。(2)均方位移MSD.(<∆r2>)、扩散系数D与液滴粒径大小成反比;MSD随着油相质量分数的增大和弛豫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均方位移与弛豫时间τ具有幂函数关系<∆r2>~τα(α为幂指数,α=0.87~0.1.33,α值与微乳液组成有关,下同)。(3)离子液体微乳液的G'非常小,G"远大于G',表明离子液体微乳液是一种纯粘性流体。G"与频率ω也具有幂函数关系G"~ωα(α为幂指数,α=0.86~1.35),表明微乳液体系具有亚扩散或超扩散行为。DLS和DWS综合研究表明,离子液体微乳液存在由O/IL-双连续结构-IL/O的结构相转变,具有近似于牛顿流体的流变行为。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扩散波谱技术研究离子液体微乳液[Bmim]BF_4/Tween-20/二甲苯的流变性
  • DOI:
    10.13624/j.cnki.issn.1001-7445.2019.0855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欧慧琳;龚福忠;罗艳;黄燕梅;廖孙启
  • 通讯作者:
    廖孙启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中空纤维膜器中乳化液膜体系提取铟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龚福忠;赖洁;白永庆;周立亚;廖孙启
  • 通讯作者:
    廖孙启
中空纤维膜器中乳化液膜体系提取In的工艺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赖洁;阮恒;龚福忠;周立亚;廖孙启
  • 通讯作者:
    廖孙启
一种新的非离子型乳化液膜体系的稳定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龚福忠;白永庆;阮恒;周立亚;李仲民
  • 通讯作者:
    李仲民
表面活性剂改性P507浸渍树脂吸附铟的性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离子交换与吸附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龚福忠
  • 通讯作者:
    龚福忠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龚福忠的其他基金

支撑乳化液膜新体系的构建及其稳定机理研究
  • 批准号:
    20966001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