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MUV E/NS1蛋白N-糖基化位点对病毒复制和致病性的影响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402224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802.兽医病毒学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Duck Tembusu virus (DTMUV) is a newly emerging pathogenic flavivirus that is causing massive economic loss in the Chinese duck industry. Previous repor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N-linked glycosyl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viral replication and pathogenicity. The envelope protein E and non-structural protein NS1 of DTMUV have one and three predicted N-linked glycosylation sites, respectively.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those predicted N-linked glycosylation sites of DTMUV. In this project, an DNA-launched (plasmid DNA transfection-based) reverse genetics system was developed for DTMUV by introduction of ribozyme elements at both termini of the viral genomic cDNA that were placed under the control of a CMV promoter. Then, the role of N-linked glycosylation sites of DTMUV E /NS1 protein in viral replication and pathogenesis was examined by eliminating potential sites using a reverse genetics system. This project will contribute to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TMUV.
鸭坦布苏病毒(DTMUV)是2010年在我国新出现的致病性黄病毒,给我国的鸭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先前的研究结果表明:糖基化对病毒的复制和致病具有重要作用。DTMUV的E和NS1蛋白分别有1和3个N-糖基化位点,但这些N-糖基化位点对DTMUV的复制和致病性的影响尚不明确。为了解E/NS1蛋白N-糖基化位点对DTMUV的生物学意义,本项目采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定点突变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和实验动物技术等手段,拯救出一系列E/NS1蛋白N-糖基化位点突变的△-DTMUV和未突变的rDTMUV,通过细胞试验和动物试验研究这些病毒的复制情况和致病情况,阐明糖基化位点对DTMUV复制和致病性的影响,为DTMUV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鸭坦布苏病毒(DTMUV)是2010年在我国新出现的致病性黄病毒,给我国的鸭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本项目开展了如下工作:(1)从山东、江西、广东、广西等国内主要鸭养殖区收集国内主要鸭养殖区收集鸭坦布苏病疑似样品,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共新分离到鸭坦布苏病毒10株。(2)评价DTMUV SD株对雏鸭血清生化指标、细胞因子和病毒复制情况的影响,DTMUV对肝脏、肾脏、心脏和肌肉组织都有严重损伤;DTMUV可以在肝脏、脾脏、肺脏、脑中增殖,并于攻毒后第5天在肝脏和脑中达到高峰,于攻毒后第9天后在肺脏和脾脏中达到高峰,且脑、肝脏、脾脏中病毒含量最高; 攻毒后第1天DTMUV就可引起脾脏中IFN γ、IFN α、IL-6、IFN β、IL-1β、TLR-7、IL-2、MHC-Ⅰ、MHC-Ⅱ细胞因子过渡表达,在脑中第1,2,3天均引起促炎性细胞因子IL-6、IL-2的过渡应答。(3)对DTMUV SD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定分析,构建了DTMUV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平台,拯救了糖基化位点突变病毒。(4)探讨了RIG-I和MDA5介导的信号通路在抗DTMUV感染的作用。首先通过前期的实验,我们发现DTMUV能诱导RIG-I、MDA5、MAVS和IFN-β在mRNA水平上显著上调。进一步地,先在DEFs上分别过表达RIG-I和MDA5的全长及其效应结构域,再感染DTMUV,发现两个受体及其效应结构域均能抑制DTMUV增殖。继而,我们克隆并表达了鸭MAVS基因(duMAVS),通过过表达和RNA干扰证实,duMAVS在DTMUV感染过程中是必须的。此外,DTMUV感染后能进一步刺激RIG-I和MDA5诱导的转录因子NF-κB和IRF-7的产量,说明过表达的RIG-I和MDA5识别DTMUV核酸后能通过NF-κB和IRF-7信号通路激活下游IFN-β。(5)评价了18种藏药抗DTMUV的效果。岩生忍冬抗DTMUV的作用最好,杠板归和独一味阻断DTMUV与细胞的吸附作用最好;岩生忍冬抑制DTMUV的作用最好,纤毛婆婆纳和岩生忍冬对DTMUV的杀灭作用最好。以上研究为鸭坦布苏病毒的病原学研究提供了技术基础,为鸭坦布苏病毒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Cherry Valley Ducks Mitochondrial Antiviral-Signaling Protein-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 and Antiviral Activity Research.
樱桃谷鸭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和抗病毒活性研究。
  • DOI:
    10.3389/fimmu.2016.00377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 影响因子:
    7.3
  • 作者:
    Li N;Hong T;Li R;Wang Y;Guo M;Cao Z;Cai Y;Liu S;Chai T;Wei L
  • 通讯作者:
    Wei L
Import of Rift Valley fever to China: a potential new threat?
裂谷热传入中国:潜在的新威胁?
  • DOI:
    10.1007/s12250-016-3876-4
  • 发表时间:
    2016-10
  • 期刊:
    Virolog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5.5
  • 作者:
    Fu X;Wang L;Fang B;Ma R;Zheng Y;Huang S;Zhou P;Cao Z;Tian J;Li S;Zhang G
  • 通讯作者:
    Zhang G
鸭坦布苏病毒对雏鸭血清生化指标、细胞因子和病毒复制情况的影响(英文)
  • DOI:
    10.16175/j.cnki.1009-4229.2017.08.017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曹宗喜;谭树义;贺冬梅;顾丽红;林哲敏;叶保国
  • 通讯作者:
    叶保国
Isolation and PCR Identification of Duck Tembusu Virus
鸭坦布苏病毒的分离及PCR鉴定
  • DOI:
    10.19578/j.cnki.ahfs.2017.05.016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 影响因子:
    --
  • 作者:
    Huang Lili;He Dongmei;Ye Baoguo;Zhang Yan;Yang Shaoxiong;Chen Chaoxi;Lin Zhemin;Cao Zongxi
  • 通讯作者:
    Cao Zongx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不同免疫程序对仔猪接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养猪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 志;张艳;刘海隆;曹宗喜
  • 通讯作者:
    曹宗喜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免疫仔猪后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黑龙江畜牧兽医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艳;刘海隆;曹宗喜;林哲敏
  • 通讯作者:
    林哲敏
猪NLRP3蛋白的原核表达与多克隆抗体制备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兽医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艳;王文秀;刘海隆;曹宗喜;谭树义
  • 通讯作者:
    谭树义
仔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母源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江苏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艳;刘海隆;林哲敏;曹宗喜;谭树义
  • 通讯作者:
    谭树义
三种IBD疫苗对地方保护品种文昌鸡的免疫效果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中国家禽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辉;吴甜甜;曹宗喜;李凯;高立;刘爱晶;Altaf Hussain;范林进;王永强;高玉龙;刘长军;崔红玉;张艳萍;潘青;王笑梅;林哲敏;祁小乐
  • 通讯作者:
    祁小乐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曹宗喜的其他基金

GP4和GP2a蛋白的N-糖基化修饰影响PRRSV感染入侵的机制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35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