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激光驱动μ子源的模拟与实验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11805182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A2906.高能量密度物理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Muon was a popular research object in fundamental physics and applied physics. However, cosmic ray muon source has low intensity, high energy, and very long stopping range. The accelerator muon source has high budget and technique problems making it impossible to be applied commonly in laboratories except finite facilities in the world. Dimuons produced by short pulse laser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intensity, small source emittance, short pulse duration, and low cost to serve as a new type of muon source. It has not been researched yet. The project here proposes to study the dimuon production by ultrashort pulse laser via the Bethe-Heitler mechanism based on Geant4 simulation and the 45TW laser facility in Research Center Laser Fusion, CAEP. Since high muon flux generated by short pulse laser shot is generally accompanied by high radiation background, a suitable detection system is proposed to distinguish muon signals from radiation background by measuring the muon lifetime. The research can be used to approve a new muon source in laser laboratory, which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material science, biomedical, superconductor physics and so on.
μ子物理是基础物理以及应用物理研究的热门领域。然而已有的宇宙线μ子源或加速器μ子源的局限性限制了μ子物理研究的广泛开展。基于超短超强激光的台面级μ子源预期具有通量高、发散度小、超短脉冲且低成本的优势,但目前文献中只开展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其实验研究难点在于如何在有限μ子产额下从超短超强激光打靶伴随产生的巨大辐射本底中获得μ子的物理信号。本项目拟针对基于超短超强激光的μ子实验产生以及强辐射本底下的μ子物理表征开展研究,通过Geant4模拟获得超短超强激光产生μ子的实验优化设计以及强辐射本底情况下的μ子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项目将利用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的45TW超短超强激光装置开展μ子产生实验。通过本项目研究有望首次在激光实验室观测到μ子产生的物理信号,获得这一领域非常前沿的物理成果。研究能够推动激光实验室μ子源的快速发展,带来实验室μ子源和μ子物理研究的新局面。

结项摘要

本项目对基于超短超强激光产生μ子机制及其在强辐射本底下的物理信号表征进行了研究。基于Geant4程序建立了利用高能电子在转换靶上产生μ子及其探测的程序包,对μ子的产生和探测过程进行细致研究,获得了μ子产生的优化设计,模拟研究还对比了不同带电粒子源如质子、C离子、氘离子用以产生μ子的优劣。利用Geant4程序对μ子的物理表征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即使表明只有300个事例,也可以得到非常好的衰变曲线。而其它辐射本底的影响只是在指数分布上叠加了一个均匀分布的本底,并不影响对寿命的测量。基于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的45TW激光装置开展了μ子产生实验,但是受限于电子源的能量(小于300MeV),μ子的产生截面太低,因此还未能获得明确的μ子物理信号。我们还首次提出了利用超短脉冲激光产生的尾场对μ子进行加速的理论,并对μ子的加速机制进行了首次研究,通过一维解析计算和二维PIC模拟方法对μ子在尾场结构中的加速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μ子在尾场中可以被加速至相比电子高两至三倍的能量,具有更长的失相长度,因而是一种非常好的加速对象。我们还对可以被加速的μ子的能量下限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初始能量为1.1GeV的μ子,在相对论因子达到40的空泡结构中被充分加速,则其最终能量可达到15GeV以上。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Measurement of the injecting time of picosecond laser in indirect-drive integrated fast ignition experiments using an x-ray streak camera
X射线条纹相机间接驱动集成快点火实验中皮秒激光注入时间的测量
  • DOI:
    10.1063/1.5050039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 影响因子:
    1.6
  • 作者:
    Zhang Feng;Li Jin;Shan Lianqiang;Wu Yuchi;Hu Xin;Yu Minghai;Yuan Zongqiang;Cui Bo;Bi Bi;Liu Dongxiao;Wang Weiwu;Tian Chao;Yang Lei;Zhou Weiming;Cao Leifeng;Gu Yuqiu
  • 通讯作者:
    Gu Yuqiu
Enhanced energy coupling for indirect-drive fast-ignition fusion targets
间接驱动快燃聚变目标的增强能量耦合
  • DOI:
    10.1038/s41567-020-0878-9
  • 发表时间:
    2020-04-20
  • 期刊:
    NATURE PHYSICS
  • 影响因子:
    19.6
  • 作者:
    Zhang, F.;Cai, H. B.;He, X. T.
  • 通讯作者:
    He, X. T.
All-optical mu(-) acceleration in the laser wakefield
激光尾场中的全光 mu(-) 加速
  • DOI:
    10.1017/hpl.2018.65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
    4.8
  • 作者:
    Zhang F;Deng Z G;Shan L Q;Zhang Z M;Bi B;Liu D X;Wang W W;Yuan Z Q;Tian C;Yang S Q;Zhang B;Gu Y Q
  • 通讯作者:
    Gu Y Q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一种同位素标记压裂支撑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DOI:
    10.16552/j.cnki.issn1001-1625.2016.12.062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硅酸盐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向辉;遆永周;李灿然;张锋;闫永杰;吕晓华;苑素华;李甜甜
  • 通讯作者:
    李甜甜
融化饱和哈尔滨黏土的应变速率效应试验研究
  • DOI:
    10.13722/j.cnki.jrme.2016.0948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林波;张锋;冯德成;冯鑫
  • 通讯作者:
    冯鑫
高层框架-斜交网格结构协同受力性能研究
  • DOI:
    10.6052/j.issn.1000-4750.2018.01.0078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工程力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史庆轩;张锋
  • 通讯作者:
    张锋
好氧发酵过程微界面传质耦合模拟分析
  • DOI:
    10.11949/0438-1157.20200787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化工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冯尧成;任厉泰;张锋;张志炳
  • 通讯作者:
    张志炳
物种中文名的选定/拟定原则的建议:以蜘蛛类为例
  • DOI:
    10.17520/biods.2015034
  • 发表时间:
    2015-04
  • 期刊:
    生物多样性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彭贤锦;张锋;佟艳丰;林玉成
  • 通讯作者:
    林玉成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张锋的其他基金

超热电子在金属掺杂低Z材料中的能量沉积研究
  • 批准号:
    12175209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64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