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自然水体中雌激素的微生物降解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807411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4.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7.环境地球化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Estrogens in the environment can cause endocrine disruption in animals and have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s. Microbial degradation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ajor pathways of estrogen removal.Current studies mainly focused on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pure cultures, however, research on the degradation pathway of estrogens by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the environment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Based on our previous studies, we have acquired the ring-cleavage gene and estrogen catabolic intermediate- pyridinestrone acid, so in this project, we propose to use the functional gene and pyridinestrone acid as biomarkers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bial degradation pathway of estrogens in the Jiulong River of Fujian province. We will further explore the changes of essential microbial groups through microcosm experiments.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be helpful in evaluating the environmental risks of estrogens and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principles for the bioremediation of estrogens in environment.
近年来环境中雌激素引发的雄性动物雌性化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微生物降解作用是去除环境中雌激素的最主要途径。目前纯培养微生物对雌激素的降解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而原位环境中雌激素的微生物降解途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本项目瞄准这一前沿问题,以福建九龙江流域为研究区域,以前期研究中所获得的开环功能基因及开环产物-吡啶雌酮酸作为标记物,结合水环境理化参数,指征雌激素及该产物在自然水体中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通过微宇宙实验,探究开环产物的生成机理及功能微生物类群的响应规律,从而阐明原位环境中雌激素的微生物降解机制,该研究有助于评估雌激素的环境风险并为生物修复雌激素引起的环境问题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近年来由于雌激素的环境内分泌干扰效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微生物降解作用被认为是去除环境中雌激素的最主要途径。原位环境中雌激素的微生物降解途径,与已发现的纯菌中的降解途径是否一致,如何将纯菌中所获得的关键功能基因及开环产物应用到原位环境的研究中?为回答这一问题,本项目首先针对前期已获得的纯培养菌株,通过比较基因组及转录组等多组学手段,在几株高效雌激素降解菌中,均发现了与开环基因OecC高度相似的功能基因,同时,发现几株纯菌降解雌激素的开环产物均为吡啶雌酮酸,推测该降解途径广泛存在于细菌降解雌激素的过程中;因此,继续以吡啶雌酮酸作为开环产物标记物,以全国流域共9条河流的十个表层水样品及九龙江流域四季水样作为研究对象,首次发现吡啶雌酮酸广泛存在于环境表层水体中,同时也探索了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该降解途径也存在于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最后,对全国流域的十个表层水样品开展原位微宇宙实验,阐释了在原位水环境中,雌激素代谢产生吡啶雌酮酸的过程由微生物主导,在该微宇宙实验中,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ceae)、红球菌属(Rhodococcus)、新鞘氨醇杆菌属(Novosphingobium)等典型的雌激素降解菌属丰度显著增加,表明其可能是参与该过程的主要功能类群。本项目的完成将对雌激素降解机制的认知拓展到原位环境中,为评估其环境风险及相关修复手段的研发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Change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erformance an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during the Bioaugmentation of a Denitrifying Pseudomonas Strain in the Low Carbon–Nitrogen Ratio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低碳氮比序批式反应器反硝化假单胞菌生物强化过程中​​废水处理性能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
  • DOI:
    10.3390/w14040540
  • 发表时间:
    2022-02
  • 期刊:
    Water (Switzerland)
  • 影响因子:
    --
  • 作者:
    Chen Tianyuan;Yang Xiaoyong;Sun Qian;Hu Anyi;Qin Dan;Li Jiangwei;Wang Yinhan;Yu Chang-Ping
  • 通讯作者:
    Yu Chang-Ping
Domestic wastewater causes nitrate pollution in an agricultural watershed, China
生活废水导致中国农业流域的硝酸盐污染。
  • DOI:
    10.1016/j.scitotenv.2022.153680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影响因子:
    9.8
  • 作者:
    Meixian Cao;Anyi Hu;Mahmoud Gad;Bob Adyari;Dan Qin;Lanping Zhang;Qian Sun;Chang-Ping Yu
  • 通讯作者:
    Chang-Ping Yu
Sphingobium estronivorans sp. nov. and Sphingobium bisphenolivorans sp. nov., isolated from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爱斯特罗食鞘氨醇 sp.
  • DOI:
    10.1099/ijsem.0.003978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and Evolutionary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2.8
  • 作者:
    Dan Qin;Cong Ma;Min Lv;Chang-Ping Yu
  • 通讯作者:
    Chang-Ping Yu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香蕉穿孔线虫观赏植物种群对生姜和甘蔗的致病性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谢辉;黄春晓;韩玉春;秦丹
  • 通讯作者:
    秦丹
香蕉穿孔线虫观赏植物种群对香蕉的致病性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云;徐春玲;谢辉;秦丹;韩玉春;裴艳艳;黄春晓
  • 通讯作者:
    黄春晓
Resolution enhancement for ISAR images using a deep residual network
使用深度残差网络增强 ISAR 图像的分辨率
  • DOI:
    10.1002/mop.32186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 影响因子:
    1.5
  • 作者:
    高勋章;秦丹
  • 通讯作者:
    秦丹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饮料酒掺杂和溯源检测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酿造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秦丹;吴子阳;张锋国;李贺贺;孙金沅;孙啸涛;黄明泉
  • 通讯作者:
    黄明泉
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岳荣川;卢圣忠;罗瑜;曾静;梁豪;王小波;秦丹;杨小利;胡厚祥;曾春雨
  • 通讯作者:
    曾春雨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